书城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部)
12310600000075

第75章 两种管理模式

世宗孝武皇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关于武帝开边,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站在国家民族立场,认为汉武帝攻击匈奴振我中华雄风,开疆拓土,有历史贡献。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出塞》二首)

还有一种站在人道、民生立场,认为战争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牺牲,战争的目的也未必那么正当。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古从军行》)

锐圆常说:“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观点。”还有事后诸葛亮说,武帝开边是对的,只是成本太高,这话放在许多事情上都对。有时,我们并不缺乏真理,只是缺乏对真理成立的条件进行仔细的梳理。

关于针对匈奴的战争我们以后有机会讨论,今天通过李广和程不识讨论一下管理风格。

李广和程不识都是当时的名将,风格不同。

李广带兵比较自由,不早操,不列队,也不搞正步走,打仗时,晚上睡觉连个口令也不设,也不像电影《平原游击队》里那样,敲敲梆子,喊喊“平安无事喽——”,在内部,也没有那么多公文往来,不搞文牍主义,不搞文山会海,一切简约,但是在战斗中,却多多外派侦察员。李广的这支部队,据司马迁报道,匈奴是很害怕的,而且士兵也多愿跟着李广干,而不愿意跟着程不识干。

程不识和李广正好完全相反,军令严整,每天早上“一二一”正步走,注重士兵的养成,在管理上,实行看板管理,职责明确,所有的工作都有文件和流程表规范,总之,一切都正规化。程不识的部队和李广一样,在战争中也不吃亏,只是士兵嫌管得严,不愿意追随。

汉代的司马迁说:“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宋代的司马光温公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司马迁和李广、李陵父子有些情结,溢美一下,也是难免。司马光成天价正襟危坐,自然是喜欢程不识多些,所以,他们的评价都有些偏颇。

战争离我们远一些,我们不好评价,把这个问题化为今天的管理问题,我们就可以展开吹吹。

李广与程不识的管理风格和方式,都是OK的,脱离具体条件,无所谓对错、高下。

李广适合于小企业,程不识适合于大企业;李广适合于开创性的工作,程不识适合于规范性的工作;李广适合于市场开发,程不识适合于生产制造;李广适合于企业早期的草创阶段,程不识适合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阶段;李广适合做广告公司,程不识适合做制造厂;李广适合刚形成或变化中的市场,程不识适合格局已经确定的市场。

李广是机遇型的,只做对的事;程不识是程序型的,只对的做事。谁好谁孬,谁优谁劣,还是孙子的那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锐圆在摩托车行业混了十多年,毛主席他老人家有词曰“阅尽人间春色”,锐圆没有机会“阅尽人间春色”,倒是有机会“阅尽中国车厂”,以我的观察和体会,企业要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走程不识的道路。李广的方式只能在企业发展初期使用。

现在企业面临的困境,就是怎么从李广转变为程不识。面对本田、铃木、雅马哈这样很规范的日本企业,我们李广一点,就能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如果我们永远不做程不识,最后问题就会很大。

中国人从内心特质来讲,是适合李广式的管理的,所谓人自为战,每个人都知道团队的终极目标,只要目标达到,程序可以忽略,许多老板讲,只要结果,不问过程。八路和日本鬼子拼刺刀,如果管理看板上写着不许扣扳机,八路一着急,肯定扣扳机了,打死鬼子再说。而且打死以后,回去受表扬,机动灵活随机应变!鬼子则会完全忘记枪膛里有子弹,和你认真地拼刺刀,即使被八路开枪打死了,回去仍然是皇军大大的,试着也开枪打八路,回去就得吃耳光。日本人在工厂就是这样,只认得程序,上一道程序不合格的不接受,自己做的不合格不往下一个工位转移,一定要把自己这一段做好。真有捷径,他也不会走。

中国的企业只要有一个好领导,这个企业就可能创造奇迹;但是,老板是这个企业的天花板,到了老板自己能达到的高度,这个企业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质素上,要进一步提升就会很困难。而日本的企业,基本要素可以不走样地复制,规模可以做到很大。

还要说一点,李广是低成本的,他的运作成本低,但他要投入大量的工作热情,要经常和兄弟们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