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部)
12310600000049

第49章 放弃货币发行权

太宗孝文皇帝前五年(公元前175年)

初,秦用半两钱,高祖嫌其重,难用,更铸荚钱。于是物价腾踊,米至石万钱。

夏,四月,更造四铢钱,除盗铸钱令,使民得自铸。

贾谊谏曰:“法使天下公得雇租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然铸钱之情,非殽(yáo)杂为巧,则不可得赢;而殽之甚微,为利其厚。夫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夫县法以诱民,使入陷阱,孰多于此!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乎?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乎?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苟非其术,何乡而可哉!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lěi nòu),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善人怵而为奸邪,愿民陷而之刑戮;刑戮将甚不详,奈何而忽!国知患此,吏议必曰‘禁之’。禁之不得其术,其伤必大。令禁铸钱,则钱必重;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奸数不胜而法禁数溃,铜使之然也。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故不如收之。”贾山亦上书谏,以为:“钱者,亡用器也,而可以易富贵。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上不听。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宠幸,上欲其富,赐之蜀严道铜山,使铸钱。吴王濞有豫章铜山,招致天下亡命者以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而国用饶足。于是吴、邓钱布天下。

中国是最早有钱的地界儿。

中国老早是出圣人的,尧舜禹汤,五千年光耀灿烂的文明史,他们哥儿几个占了差不多三千年。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矣。锐圆哥哥曰:尧舜以前,吾不知矣。到夏禹商汤,据出土资料看,已经有钱这个阿堵物了,或者说,已经出现了货币。

最早的货币是贝壳,海边的老百姓发达了,一边在海边徜徉,一边捡钱,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后来,金属货币出现了,用专家的话讲,就是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转化。现在的货币是高科技货币,纸钞要具备相当高的科技水平,很大部分的往来,则是以虚拟数字形式存在,拿个卡喜刷刷。

远的就不说了,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统一货币肯定是应有之义,秦汉以来,采取的都是双币制:一种是用黄金——这玩意儿是个好东西,用了这么久,还淘汰不了;另外一种,就是钱。秦国统一货币铸了秦半两钱,外圆内方,俗称孔方兄。秦汉到唐代武德年间,一直用标着重量的钱,如半两,五铢等(一两等于二十四铢)。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的老爸李渊决心改革币制,不用轻重不一的古钱,统一铸造了“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上不铸印钱的重量,只写“通宝”,再加上皇帝的年号等,标明是国家发行,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以后。当然,这期间,金子一直是硬通货。白银作为货币始于汉代,但在宋朝以后才成为主流,这可能是与银子的冶炼技术越来越成熟有关,特别是到了明朝,海外有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银子才确定了主要货币的地位。

秦始皇铸半两钱,好像是发行一百的大钞,没有零钱,老百姓用起来不方便,古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我们真的不好理解。刘邦很流氓,于是就铸了很多零钱,可能还颁布兑换比率,引发了通货膨胀。在现代,严重的通货膨胀可以搞死政府,在刘邦时代,好像没事,物价上涨就上涨,没有影响政权稳定,估计是用来流通的物资比例很小,老百姓绝大多数自产自足,老子种三十亩地,二十九亩自己吃了,只有一亩的余粮可以交易,物价波动影响有限。实物经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

即便如此,汉文帝放弃国家对货币的发行权,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贾谊绝对属于太有才了的一小撮,他对于私铸铜钱的批评,我们如果不就事论事地看,其实很有现实意义。一件事情,利益很大而法律不清晰或者处罚很轻,则老百姓犯法的成本低,国家的执法成本高,等到很多人都搅进去了,就会发现,犯法成了普遍性的,这时,国家又来禁止,全面而公正的执法已经没有可能,不可能人人都遭到刑戮,于是就抓大案要案,被抓到的,不认为自己犯法不对,而是认为自己运气太差;没有被抓到的,就会先躲避风头,以后有类似机会,照样作奸犯科。结果就是“奸数不胜而法禁数溃”(善人怵而为奸邪,愿民陷而之刑戮;刑戮将甚不详,奈何而忽!国知患此,吏议必曰“禁之”。禁之不得其术,其伤必大。令禁铸钱,则钱必重;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

我前面讲过,选择性执法或者监督,选择性失明和放纵,这不是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