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12310400000099

第99章 益州重组

孝献皇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备围城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刘备入川三年,终于鸠占鹊巢,把益州占领了。旧主刘璋被遣送到刘备入川前的驻地公安,哥俩等于换防了。

刘璋在最危险的时候没有作最后的抵抗,他放弃了血战到底宁为玉碎的光荣,虽然还有军队还有钱粮。

刘璋发表告别文告:“我们父子在益州二十余年,没有什么好处给老百姓,现在我们姓刘的同宗在这里打了三年,受害的是老百姓,再打下去,我怎么能够心安?”

这位宅心仁厚的宗室后裔,被流放到公安,由关二爷监管。孙权得到荆州后,刘璋成了统战对象,孙权表他为益州牧,用来恶心刘备。最后刘璋死在秭归虚拟州牧的任上。

刘备在进攻成都前,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向他的士兵发出号召:“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打开城池,府库的钱财,谁先到谁先得。刘备的伟大号召极大鼓舞了将士们的进取心,进入成都以后,“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

一方面说,刘备对刘璋“尽归其财物”;一方面“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加上将士们奉旨清仓,成都平原一时间分财分物真忙。

刘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自家却没有银子用了。刘备正发愁时候,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的荆州人刘巴说:“这事容易啊,咱发行新币,币值以一当百。”有金融专家帮忙,一番运作以后,“府库充实”。

浮财分完了,有人建议再来一次土改,把成都的良田大宅分赐诸将。赵云赵子龙对刘备说:“现在我们远远没有到坐地分赃的历史阶段,等夺取了天下,把大家封在各自的老家,衣锦荣归,那多好。现在只有益州这么一小块地方,我们外来的大肆侵夺,当地老百姓怎么能安居乐业,我们以后再怎么向他们抽粮抽丁?”赵云职务不高,觉悟不低,每有言中。

从184年黄巾起义到214年刘备取成都,整整三十年了,刘备出道也应该差不多三十年了。在此之后,刘备蜀汉分为三个阶段:刘备时期,公元214年至223年,一共九年;诸葛亮时期:公元224年至234年,共十年;后诸葛亮时期或阿斗时期,公元235年至263年,共二十八年。

总算是有块完全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一方面自然是百感交集,另一方面也当然是百事待兴。

刘备的团队,至此方敢说初具规模。刘备的团队分三个层次,最核心的是刘备到荆州之前的老铁股,如关张赵以及舅哥糜竺等;其次是刘备在荆州收罗的人才,刘琮投降,刘表不少旧臣随刘备入蜀;新加盟的是益州本土人士,这里面有的是刘璋的旧部(董和、黄权、李严)、姻亲(吴懿、费观),也有刘璋冷落摈弃了的能人(彭羕),还有是刘璋忌恨的才俊(刘巴),刘备都能擢拔而显任,尽其器能,益州气象一时新,“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益州之民,是以大和”。

其实,越是对外刻意宣传大团结,其内部的裂痕越深,越不容易消弭,刘备能把山南海北不同时期的人笼络在一起,应该说相当不容易。

法正和诸葛亮之间就不那么和谐,诸葛亮虽然有三顾之遇,但并不是小说中写的第二号人物。赤壁破曹时,只是一个特使;大战以后,升为军师中郎将,节制江南三郡;入蜀后,升为军师将军,也就是将军衔的军师,在左将军府(刘备是左将军领益州牧)做军师。而法正身兼两职,在外是蜀郡太守(直辖市长),在内是军议校尉,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权势上压诸葛亮一头。

刘备是“空降兵”,出于策略,为了酬功,对法正等格外优宠也是正常的,后来居上是经常发生的。现在也是这样,领导和老板对新引进的高管和人才也是格外关心,特别给面子,这都是为了让新人尽快稳定下来,老臣子、子弟兵不要吃醋,对他是因疏而见亲,对你是因亲而见疏,你心里有数就行。

诸葛亮心里有没有数,我不知道,反正对法正得宠,他还是有点酸的。法正这个人“一飧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是个快意恩仇的主,现在得势了,不免有些作威作福。有人找诸葛亮说,您应该请主公压压他的威风。诸葛亮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用PH试纸测一下,酸度不知道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