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12310400000086

第86章 看看谁和孤保持一致

孝献皇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简单的宣战书:“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简单的讨伐檄文之一。曹操是前辈,端着身份,心高气傲,又兼刚刚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再加上事先没有计划讨伐孙权,几个能写四六骈句的高手也远在邺城或许都,所以懒得和小孙同志进行文字酬酢。不过,该表达的意思一点没落下:“大爷我是奉天子之命南下讨伐你们这些不听招呼的小烂仔的,荆州的小刘乖得很,已经拜老大了;老夫今天带着八十万水军——注意不是陆军哦——想到你的地盘上打打猎,嘿嘿!”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把这封信改了一下,把“会猎于吴”(出自《三国志》引《江表传》),改成“会猎于江夏”,锐圆以为改得更贴切。“会猎于江夏”就是咱们一起到江夏打大耳贼刘备,打第三方,“会猎”之“会”方得正解。而且这样说,宣战的意味很含蓄,威胁的意味很强烈。

你别说,孙权还真喜欢打猎。《建国大业》里小蒋说“只打老虎,不打苍蝇”。小孙也是只打老虎,不打兔子。孙权打的是正儿八经的华南虎,周正龙早托生到那个时代,说不定真能靠发现老虎发笔小财。

曹操“八十万”强调了规模化,“水军”强调了专业化,希望借此盖晕孙权,强行收购孙氏集团,这说明了他对孙权个性了解不深入。孙权继承了父亲的好武敢斗的血性,滥言恫吓,反而适得其反。

孙权是时二十六岁,正是血气方刚时候,以一贯的性格,从个人角度考虑,这事根本不需要啰唆,和你老贼干了!但孙权毕竟做老大有年头了,知道凡事得用点谋略,所以没有一触即发跳将起来,而是把这事作为议题,抛给了大家,走走民主程序。

长史张昭等以为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征四方,一直掌握着主导权,军事上接收了刘表经营N年的水军,“长江天险已与我共之矣”,所以比较利弊以后建议“不如迎之”。如果站在孙权的立场上,张昭的话当然是投降派言论,迎接曹操貌似归顺天子,实际等于投降曹操。但是如果站在今天的立场,对张昭也不必太苛刻,迎接曹操早点统一,省得打仗祸害老百姓。

当时有没有第三条路线呢?比如“一个中国,各自治理”,张昭可以建议,名义服从中央,但是保留军队,高度自治,曹丞相你看怎么样?如果当时这些大老们能有点创意,参考一下上古的封建制,整一个联邦制,也是挺好玩的一件事。

张昭为自己的投降言论后来付出了代价,《三国志》引《江表传》曰:“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张昭对孙家两代是有贡献的人,但功劳再多,人家也记不住,但只要有一点过失、有一点把柄落在主子手里,那就是刻骨铭心,永远不会忘记的,而且会不时拿出来敲打你,让你把尾巴夹得紧紧的。这是典型的帝王人格,虐待心理。

相比之下,鲁肃没有那么多“杂念”,完全内化到主子的人格中,时时刻刻为主子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鲁肃在僻静处对孙权说:“别人都是替自己考虑,耽误您的大事。今天的形势,我们谁都可以迎接曹操,就是您不可以。我们迎接曹操,曹操也得搞干部政策本地化,我们都能混个师长旅长干干,该吃吃,该喝喝,该泡妞泡妞,该腐败腐败,您呢?您自个儿说,曹操怎么安排您?”

不论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绘声绘色地说,孙权是在诸葛亮、鲁肃、周瑜的激将劝谏下才下定决心的。其实,孙权早有定见,不必待檄文传到再作Yes or No的选择。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就对孙权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他下书给孙权:你不要做口头的顺从派,而要用实际行动表示。怎么表示?“任子”,也就是质押儿子做人质。

孙权当时就和现在一样,召集群僚会议,当时也是张昭犹豫不决,周瑜明确反对,帮助孙权拿定了主意,决不质子,对曹操采取继续敷衍的政策。

当时,周瑜早就说过和鲁肃类似的话:“……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

周瑜说,你孙权顺从曹操,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捞个虚衔,封个侯,在家做个富二代,遇到节庆的时候出来象征一下大团结,要想再称孤道寡,那是绝对没戏了。按周瑜的说法,孙权还能混个侯;按照鲁肃的说法,则什么坏结果都有可能。

中国的政治游戏,设定规则就是一人专制,全体臣服,金鸡奖可以有双黄蛋,政坛上想要两人或多人共和那是门儿都没有。

孙权在六年前已经拒绝曹操了,曹孙之间必有一战,曹操清楚,孙权也清楚。孙权内心一直是主战派,不需要激,也不需要劝,主意早就拿定了,“降,战?”孙权的鼠标已经放在“战”上了,他只需要友军和部下表个态,看看谁和孤保持一致,团结在孤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