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12310400000084

第84章 曹操错误的起点

孝献皇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前面说过,曹操乍定北方,遂举兵南征,一方面是时不我待的焦虑,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刺激了他,这就是孙权破黄祖于江夏。虽然孙权没有完全占领江夏,刘琦继黄祖为江夏太守,但是孙权的势力从江西到达湖北,大战前已经到达鄂县(今鄂州),直逼荆州的刘表,如果孙权进攻刘表并取得胜利,对曹操是大大地不利。

所以曹操七月着手调兵,八月刘表死亡的消息传来,曹操加快步伐,兼程南下。九月,曹军攻破新野,刘琮请降,十月间,曹操追刘备至当阳,刘备东向汉水顺江南下。曹操没有追击溃散的刘备,而是从当阳直接南下,进驻江陵(今湖北荆州),江陵在长江北岸,兼有粮草军资。到此为止,曹操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都是没得说,虽然让刘备溜掉了,只能说不够完美,但总体来说,进取荆州干得相当漂亮。

形势发展得太快了,本来,曹操的目标是消灭刘表遗部,占据荆州,顺便把刘备也灭了,没想到会如此顺利、如此迅速地推进到长江边上。曹操到达江陵以后,也许才坚定了顺势进攻孙权的决心。

我们看一下曹操智囊团对形势的预估和判断:

“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三国志·荀彧传》)

荀彧的预测应该说相当准确,包括“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正好用在了追击刘备身上。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三国志·贾诩传》)

贾诩看来是跟随曹操一起南下了。贾诩的意见是让曹操先修整一下,不宜急着继续进攻。

贾诩的意见,从结果看是正确的:曹操占据上游,长江天险已与孙权共享,而且有顺江而下的优势。如果在此一边巩固江北地区,安抚百姓,汇集粮草;一边整顿兵马器械,特别是训练水军,则胜算更大,在强大的军事威慑和政治压力下,江东老老实实称臣也未可知。曹操虽然兵多将广,但是北方来的兵士已经是连续作战相当疲惫,加上气候水土不服,又不擅水战,这都需要修整训练,长江一线的冬天又冷又湿,北方人很不习惯。荆州的降兵士气、战力均成问题,也需要加强训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另外,新旧部属同时作战,指挥通信的技术问题也需要时间磨合解决。

但是,贾诩看到的是“势”,即如何我才能势在必赢;而曹操看到的是“机”,是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曹操到底该不该顺江东下,完成并不是既定的目标?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诩之此规,为无当矣”。裴氏认为,曹操面对的是“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裴氏总结为,有机会还要有运气,曹操运气不佳,一是疾疫,二是老天神经,乱刮东南风,所以让曹操无功。

裴松之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曹操在平定汉中张鲁之后,“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即亦此事之类也”。

看来裴松之是主张抓住机遇赶快行动的,赤壁抓住了机会,但运气差,输了;平汉中后本有顺势剿灭蜀中刘备的机会,曹操放弃了。果如其言,则看出曹操在赤壁大战之后,心态转为保守。说好听一点,曹操心态平和了,不急功近利了;说不好听一点,曹操雄阔四海兼并天下的心气松懈了。

曹操到江陵已在十月了,初冬季节。

渡江作战,当在冬春两季为宜,因这时长江水量较小,水位较低,宜于横渡。1949年的渡江战役,解放军是在4月21日(阳历)发起的,这已经是不能再拖的日子了。李宗仁想利用和谈再拖几天,待桃花汛一到,渡江难度就会加大;毛泽东不理这一套,一边谈着(其实也没诚意了),一面急令部队过江。

曹操当时有几个选择:

第一,令一上将驻守荆州,安抚荆州民众,修整训练部队,对孙权保持高压;曹操干脆暂时不理会孙权,孙权未必敢兴师北犯,而曹操则挥师汉中,平定张鲁,然后寻机入川,如果汉中、川蜀平定,荆州则更稳定,最后尽北方之力攻击孙权,一统大业可成矣。另外,暂不打孙权,让孙权和刘备磨合,这两家极可能要生出许多龃龉,曹操再相机而行,胜算更大。

第二,曹操不妨先修整,避过寒冬,做好充分准备,来年早春寻找与孙权决战的时机。

第三,在严冬到来之前,迅速渡江作战,一鼓作气扑杀孙权。

孙权授予周瑜三万人马,西进迎曹,双方最后决战于乌林、赤壁。当时,孙权的根据地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至吴郡(今苏州)一带,赤壁一带对于孙权来说,也是外线作战,曹操即使在此打赢了渡过长江,要彻底消灭孙权势力还需大费周折,这也是后来曹操从合肥一带发起进攻的原因。也就是说,赤壁这个地方,对曹操来说,不是决战的好地方。

时间选择、地点选择,都有问题,曹操犯了冒进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