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第6部)
12310200000036

第36章 石羯崩灭(上)

孝宗穆皇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

虎再与群臣议于东堂。虎曰:“吾欲以纯灰三斛自涤其肠,何为专生恶子,年逾二十辄欲杀父!今世方十岁,比其二十,吾已老矣。”乃与张举、李农定议,令公卿上书请立世为太子。大司农曹莫不肯署名,虎使张豺问其故,莫顿首曰:“天下重器,不宜立少,故不敢署。”虎曰:“莫,忠臣也,然未达朕意;张举、李农知朕意矣,可令谕之。”遂立世为太子,以刘昭仪为后。

石虎杀了儿子石宣一家,也开始反省:“我要用纯灰三斛洗涤我的肠子,为什么专生恶子?一过二十岁就想着要砍老子!”

村妇骂儿子时,就说某某是从老娘肠子里爬出来的,石虎也这么骂有些好玩。谩骂永远替代不了思考,石虎不知道儿子们犯上因为专制权力激发了游牧民族的野性,儿子吃了双料猛药,再加上不论汉胡,大家族的老爸只是一个精子提供者,父子之间“亲情”二字鲜能落实。

忘记了过去,意味着背叛,总结错过去,意味着重犯。石虎认为自己养活的都是狼崽子,长大了就要咬老爸,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索性把位子传给小儿子,等丫长大了,老子也翘了,爱咬谁是谁。于是立小儿子石世为世子,母以子贵,石世的生母刘昭仪立为皇后,这位刘皇后有些来头,她是前赵皇帝刘曜的女儿。

石虎只想到小儿子不会咬自己,但没有想到其他大儿子会咬小儿子。石虎的另外两个儿子燕王石斌、彭城王石遵皆握有兵权。石虎病重,以石遵为大将军,以石斌为丞相,录尚书事,以张豺为镇卫大将军、领军将军、吏部尚书,张豹与刘皇后算是有恩,因而是太子石世的人。石虎让两个哥哥和一个干舅舅辅政,看上去不那么美妙!

刘太后和张豺也知道老头子的安排不对,猫狗不可能和谐一窝,于是先矫诏杀掉了石斌,接着计划杀掉司空李农。老皇上虽然病重,但只要活着,后党就有很多机会下其手。公元349年,石虎同志终于驾崩,石遵一看情形不对,于是联合姚弋仲、蒲洪、刘宁、石闵、王鸾等一干军头猛将,“呼啦啦”杀回了邺城。

刘后召张豺入宫,只哭泣而已,张豺哥哥但唯唯而已,挑一个最大的官送给石遵,石遵接到诏书估计只是冷笑而已。大家都“而已”了,石遵做皇帝,这是必需的;张豺诛三族,这也是必需的;至于刘太后和现任皇帝石世,悄悄地全杀了,这也是必需的;把最大的官衔拿出来犒赏有功的军头猛将,这更是必需的。

在是役,石闵立功最大,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

石世淘汰石斌,石遵淘汰石世,应该消停了吧,No,那是不可能的。沛王石冲在蓟州,听说石遵杀了石世,不服气,于是率兵众五万南下,一路上居然增兵至十万,估计当时失业率比较高,一听有仗打,打仗就是工作,于是人马越走越多。半道上,石冲收到石遵的大赦令,石冲想打退堂鼓,给自己找台阶:“都是兄弟,死的就死了,活着的要和谐。”他的部将陈暹不干,石冲想想也是,都弄这么大阵仗了,以后肯定不能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于是继续鼓噪前进。石冲的部队遇到了石闵的部队,石闵是石家的终极克星,石冲先被俘后被杀,其士卒被坑杀三万。

石遵一开始忽悠石闵说:“努力!事成,以尔为太子。”这个远期支票金额太大了。石遵情急之下,要打回邺城夺权,这与造反无异,自己的脑袋都赌上了,所以“太子”也就当期票顺带卖了,没想到攻占邺城并不费力,哥居然坐到皇帝宝座上了。石遵也许忘记了过去开出去的支票;也许自己还记得,但希望石闵忘记了;也许他也认为石闵不会忘,但又希望石闵不会也不敢兑现这张金额巨大的支票——哥当时不是承诺许愿,只是表达心情。

现在老板用得着你,对你有所承诺或许愿,希望小兄弟们千万不要当真,除非有合约有公证有抵押……否则你就当成是一种心情表达,说明他对你有依赖,此时你帮他,他确定欠你一个人情。人情这玩意儿,可还可不还,可重还也可轻还,可马上还也可有机会再还。你如果逼急了,人情那点意思就变成了不好意思,最后就是没意思。

这事儿石闵忘了没?那怎么可能忘?当真没?也当真也不当真——当真的是你欠我一个帝位,不当真的是这个帝位知道你不会乖乖交给我。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试看天下是谁的。

石遵立儿子石衍为太子,石闵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石遵召集N个王开会,讨论石闵的“QQ签名”,议而未决,消息先走漏了,义阳王石鉴在会场就给石闵发了短信——一位国企的老总给我讲,他还在开会讨论张三的提拔问题,另一个不搭界的李四发来短信告诉老总,张三已经知道他的问题上会了。

石闵收到短信,知道石遵在研究讨论自己的问题。先下手为强,扯闲话遭殃,石闵决定让梦想照进现实,不就发动一次军事政变吗?在那个时代这都是家常便饭,石闵于是打着石鉴的旗号对中央领导班子进行“拨乱反正”。

石遵正与美女下棋,石闵派出的甲士已经冲了进来。石遵不慌不忙,问带队的:“带头反的是谁呀?”回答说:“义阳王石鉴当立。”石遵呵呵笑道:“我尚如是,鉴能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