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成功学大师学办成事的方法
12308000000034

第34章 善借力才能办成事(3)

部属需要适度地自我推销,古时尚有“毛遂自荐”,何况有着现代观念的今天,为什么要害羞呢?自己的命运,自己开拓。

有位小姐,她的英文很好。有一天,她来到一家出版社,要见社长,她想到出版社当名编辑。可这家出版社没有英文图书的出版计划,所以无法用她。后来这位小姐请社长给她介绍一下到别的出版社,社长把她推荐给一位同行,这位小姐居然很快就有了工作。

后来两位出版社的领导碰在一起时还说:真感谢你当时给我介绍这位好编辑。其实,介绍那位小姐的领导当时不觉得她的英文能力像她所描述的那样好,但她敢于毛遂自荐,至少表现了一种积极主动,勇于向陌生的人和事挑战的优点,当老板的当然喜欢用这样的人。

现在的社交崇尚自我表现。因为在交际应酬中不会适当抬高自己的人,很难获及高质量的交际效果。善于交际应酬的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长处呈现于朋友同事面前。比如,伶俐的口才,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举止,典雅的服饰,都会给人带来一个良好的交际印象。所说抬高自己,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努力表现自己。

张先生有一件很普通的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夏天的一天傍晚,我去看望一位香港来客,因这家饭店距我家很近,没有更换整洁点的衣裳,穿着旧布衬衫就去赴约。守门的警卫见我穿着如此寒酸,立刻绷紧了头脑里的那根弦,盯着我上电梯又走过来盘问,弄得我一时非常尴尬。我不得不面带真怒地给了他几句,他才不好意思地悄悄走开,不过我的心里却感到很别扭。跟朋友说了这件事,他笑笑说:“你这身打扮是差点儿。”从此只要是去这些地方,不管多么匆忙,我都要换件像样的衣服。

诚然,衣貌取人,让人觉得没有教养,其实反过来一想对穿着打扮不花一点心思,任由自己的性子来,是否对人也不够尊重呢?就拿佩带首饰来说吧。

许多女性佩戴首饰,完全不是出于美容或炫耀目的,而是为了社交需要,为了能在正式  的场合中体面。身为人妻且丈夫聚会很多者、从事公关或礼仪接待工作者等等多半属于此类。一位妇女的心态是这种心理的鲜明写照:“其实我不喜欢戴首饰,平时在家或外出我就不戴。但逢到我丈夫有宴会或要参加一次重大聚会活动时,我就不得不带了。这样在重的场合,不戴有些不合体统。而我先生这样的活动却很频繁,因而我不得不买了很多首饰。”

其实,做人的技术很大部分不过是创造一个好形象,只要有办法做到,让人不敢小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下面有几个比较实用的手腕:

(1)购买“豪华配件”。

一件豪华配件,例如一块“劳力士”,其实很能保值。不少古董表更能升值。花几万买一只名表,充完阔佬之后,将来万一卖掉,说不定还有钱可赚。

曾有一个洋朋友开法拉利跑车,好不威风,开这样的车,人人都说他是豪客。其实此人托人买到便宜的二手车,每次买车都赚钱。于是他每年都换车,简直就是个有钱人。

在佩带首饰的女子大军中,不乏一类人,主要目的是要在人群中体现其高雅,家庭殷实富有,以示鹤立鸡群。有着这样心理的女性,往往追求高级名牌的首饰品,并常以此为资本在同事或同伴中炫耀。

(2)流行时尚也会给人很“酷”的感觉。

时下的偶像明星,穿着打扮上无不出奇制胜,就是希望留给观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吸引更多影歌迷。

跟随这阵偶像旋风,不少人都染黄了、染金了、染白了头发;男子蓄长发穿长裙,女人理平头穿西装打领带——男不男,女不女,老不老,小不小,乱七八糟,奇形怪状,似乎是这股潮流的重点。跟潮流花费金钱不至于很多,正适合年轻人。

俗话说“人微言轻”,如果你的穿戴不够体面,就无异于是唆使别人看不起你。要想人前人后脸上有光,不动番脑筋是不行的。

另外应切记:无论你多么卓尔不群,也不要在公众场合大肆说时尚的坏话,因为流行物便代表大众——包括你的熟人。你去谴责时尚便是骂他们,绝不会给人好印象。人们会在心里说:“你又有什么了不起的,看起来像个小丑、乞丐,可笑得很!”要心随精英,口随大众。愤世嫉俗,不愿承认以衣貌取人的社会现实,会死于众生的唾沫之中。

适当地抬高自己并不是清高自负。在言行上贬低别人,如用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矫饰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就会使人产生反感。

某单位的李女士,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遗憾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一旁的李女士生怕没了机会,插嘴到:“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一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

例子中李女士就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最好体现。像这种人生活中还有很多。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每个有本事的人都可能遇到的境况,这个时候郁郁寡欢,不思改变的话你可能真的从此淹没,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自抬身价,适当吹嘘自己往往会有奇效。

6.好风凭借力

成功金言:

从古至今,众多的“千里马”都是得利于众多的“伯乐”而得以奔腾万里的。

俗话说得好:“好风凭借力。”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外,有时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应用这种方法获得成功的手腕称为“借梯上楼”法。

对于想获得成功的人来说,这里的“梯”指的是他人的能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地位、名望、财富或权力,而“楼”则是指你要获得的某种较为理想的目标。

一般来说,无论引荐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的成功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山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响对你都有用处。一般人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来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这种透视现象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引荐者的名度越高,你就越容易得到社会的承认、上司的赏识。惟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你的事业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否则,你就会被埋没,而枉有一身能耐。

1929年的一天,时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去参观在北京举办的一个画展。

宽敞的大厅里,尽是一幅幅装裱精致的画,令人眼花缭乱。由于不少作画者墨守成规、闭门造车,致使画面陈旧,毫无新意。徐悲鸿看了一会儿,感到很不痛快。忽然,一幅挂在角落里的画引起了徐悲鸿的注意。他仔细端详品味着画面上那对虾,只见它体态透明,须尾舒展,生动逼真,笔法娴熟。这位观赏过许多艺术珍品的画坛大师立刻意识到,他发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艺术人才。当他得知此画的作者竟是一位年愈六十、木匠出身的老头儿时,不由得感叹一声:“我为这个怀才不遇的人感到惋惜,真没想到在角落里还藏着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啊!”这位国画大师就是齐白石。

没过几天,徐悲鸿就聘请齐白石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并亲自乘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一年后,由徐悲鸿亲自编辑作序的《齐白石画集》问世。从此,画坛又添一星。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由于人们所处机构的层次不同,便严重影响社会对自身的评估。处于声望较低机构中的人,尽管其才能或成果是一流的,却往往不能得到施展和承认;而相反,在声望较高的机构中工作的人,可能其才能或成果是二流的,甚至是三四流的,但却容易人尽其才,被承认的机会相对要多得多。

那么,我们怎样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成果得到承认呢?寻求权威、名人,他们身居上层,任居高位,他们的举荐、提携颇具分量。

在当今社会,成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渴望。漫长的人生之路,有些人为追求成功付出了莫大的代价,最终却事倍功半。他们经常自怨自艾;可惜我满腹经纶,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过,灰心只能使你丧失自信,要想成功,仅有旷世的才华还远远不够,还要找到赏识你的贵人。

刘基是浙江处州府青田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辅佐朱元璋,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朱元璋对他十分青睐。

少年得志的刘基,很想为元朝尽忠,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当时正处于元朝末期,官场腐败,吏治不清,整个社会统治已是摇摇欲坠。但他并没有感到独木难支,而是积极投入政治活动。他以身作则,为官清正,时常与那些贪官污吏作斗争。可是没过多久,刘基碰了个满鼻子灰。上任后不久,由于受人嫉恨而被排挤。又过了不久,他又因上当弹劾监察御史失职而得罪上司,被排挤回家。

官场失意对刘基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不惑之年的他,本来以才自恃,总想通过效忠元朝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可是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根本没人重视他的才华。无奈之余,他只得隐居山林,写诗作赋,抒发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心情。

正当他报国无门之时,朱元璋领导的一支红巾军先后占领了诸暨、衢州和处州,随后又拔除了东南一带元军的一些孤立据点,占领了浙东大部分地区,并极力网罗各地知识分子、知名人士,希望他们出来辅佐自己干事业。在浙东早已声名鹊起的刘基,自然列入了被邀请的名单。

此时的刘基已年过半百,他以为此生碌碌无为,再也指望不上什么靠山了,一身的才干也就要付之东流,又加之对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愿意出山。经过朋友再三劝告,又考虑到身家性命,他才决定去应天府 (今南京),对朱元璋进行观察。

刘基到应天府之后,心情依然很抑郁。朱元璋召见他那天,他懒懒散散地来到朱元璋的帅府,见朱元璋只是略略一拜。当朱元璋问他怎样建立功业时,刘基随机想出了治国十八策,说得朱元璋连连称道,亲自为刘基斟茶,继续向他询问有关创业的各方面的意见。朱元璋礼贤下士的态度使刘基那颗已经冰冷的心重新得到了温暖。朱元璋为了笼络像刘基这样的文人,专门修建了一所礼贤馆,对文人们给予特殊的待遇。而且每当听到他们谈论高深的政治见解时,便会心动、立即采纳他们提出的正确意见。刘基觉得总算遇到了明主,便忠心耿耿地辅佐朱元璋,他决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朱元璋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刘基也越来越受到朱元璋的器重。一天,朱元璋在自己房中设酒席款待刘基,请他分析当下局势。朱元璋向他讲明了当下局势:当时,各路起义军占领了元朝大部分地盘,其中势力最强盛的是湖北的陈友谅和苏州的张士诚。这两个人为了扩大地盘,不断骚扰朱元璋所占据的领地。朱元璋把大部分精力用于防备这两个人的掠夺,搞得手忙脚乱。

刘基听完朱元璋的陈述,微微一笑。他抚摸着胡须,向朱元璋发问:“您可知道山中猛虎的故事?”朱元璋被问愣了,木讷地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刘基莞尔一笑,缓缓地说道:“从前有一只猛虎,整天在山林里觅食,有两只狼也想占便宜,便和它争食。猛虎追那只狼,这只狼就来吃它的东西,再追这只狼,那只狼又吃它的东西。猛虎白白获得了很多美食,最后竟饿死在山中。

现在您就好像那只猛虎,而陈、张二人就好像那两只恶狼。如果您想安安静静地独坐天下,该怎么办呢?金陵地势险要,但也不过是一只肥兔;天下之大,才是可逐之鹿,若想威震天下,必先除去二狼,再北定中原。那时,您就可以面南背北占据四海,自立为帝了。”

朱元璋听后,沉默了良久,对刘基说:“恐我不是猛虎,而张、陈乃猛虎耳。”刘基听罢,一下子站立起来,朗声说道:“主公此言差矣!张士诚龌龊,胸无大志,只求自保,不求进取,有什么英雄气概?可以暂且置之不理。陈友谅野心十足,欲望高,拥有精兵数十万,巨舰几百艘,地势处我上游,经常虎视眈眈,总想侵吞我们,确有猛虎之势,应该认真对付。然而他为人骄傲,自以为是,乃一勇之夫,做大将冲锋陷阵还可以,却不是成王霸业的材料。主公虽然如今势力尚弱,但你胸怀大志,如能立志起兵,应先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则如虎豹突起,闻者震撼,得天下有什么难的!”一番话说得朱元璋热血沸腾,豪兴大发,他说:“若不是先生教我,我终不过饿死之虎耳!此乃天意,使先生助我!”

从此,朱元璋把刘基视为心腹,事无大小,都要同他商量。朱元璋称呼刘基,只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这就更加增强了刘基报答知遇之恩的愿望。

“识货”的老板,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贵人,他能使我们迅速接近成功。只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找到“识货”老板,何愁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呢?

7.大树底下好乘凉

成功金言:

在你的背后有个显赫的人物为你撑着,你的人生旅途自然畅通无阻。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确,在你的背后,要是有个显赫的人物为你撑着,你的人生旅途自然畅通无阻。

戴安娜嫁给了查尔斯王子,于是成了王妃,也有了王室的高贵与尊严,否则,她将永远是平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