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成功学大师学语言的突破
12307900000034

第34章 谈判的艺术(4)

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嚷道,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皇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农民们一听这话,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

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说服是谈判过程中最艰巨、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富有技巧性的工作。在谈判的过程中,要创造说服的条件。在一个人考虑是否接受说服之前,他会首先衡量说服者与他熟悉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对说服者的信任程度。如果对方在情绪上与你对立,那他是不能接受你的说服的。同时,在说服之前,还要选择好说服的理由和时机,使对方愿意和重视与你交谈。不能用胁迫或欺诈的方法,这样会使谈判陷入危机。

7.“多听少说”有利于谈判

成功金言:

商务谈判中常运用“问”作为摸清对方需要,掌握对方心理,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段。

在谈判中,发问是使自己“多听少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能引起他人注意的问题,促使谈判顺利进行;问能获取所需信息的问题,以此摸清对手底细;问能引起对方思考的问题,控制对方思考的方向;问能引导对方做出结论的问题,达到己方的目的;问有已知答案的问题,用以证明对方的诚实与可信度。

有一位教徒问神甫:“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甫的严厉斥责。而另一位教徒又去问神甫:“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后一个教徒的请求却得到允许,悠闲地抽起了烟。这两个教徒发问的目的和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谈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得到的结果却相反。由此看来,技巧高明的发问能赢得期望的谈判效果。

谈判的语言技巧在营销谈判中运用得好可带来营业额的高增长。

某商场休息室里经营咖啡和牛奶,刚开始服务员总是问顾客:“先生,喝咖啡吗?”或者是“先生,喝牛奶吗?”其销售额平平。后来,老板要求服务员换一种问法,“先生,喝咖啡还是牛奶?”结果其销售额大增。原因在于,第一种问法,容易得到否定回答,而后一种是选择式,大多数情况下,顾客会选第一种。

如何“问”是很有讲究的,重视和灵活运用发问的技巧,不仅可以引起双方的讨论,获取信息,而且还可以控制谈判的方向。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可以问,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应该怎样问,以及问的时机、场合、环境等,有许多基本常识和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

(1)做好准备。

应该预先准备好问题,最好是一些对方不能够迅速想出适当答案的问题,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预先有所准备也可预防对方反问。

有经验的谈判人员,往往是先提出一些看上去很一般,并且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随后所要提出的比较重要的问题的前奏。这时,如果对方思想比较松懈,我们突然提出较为重要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使对方措手不及,收到出其不意之效。因为,对方很可能在回答无关紧要的问题时即已暴露其思想,这时再让对方回答重要问题,对方只好按照原来的思路来回答问题,或许这个答案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2)先听后问。

在对方发言时,如果自己脑中闪现出疑问,千万不要中止倾听对方的谈话而急于提出问题,这时可先把问题记录下来,等待对方讲完后,有合适的时机再提出问题。

同时,在倾听对方发言时,可能会出现马上就想反问的念头,切记这时不可急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样做不但影响倾听对方的下文,而且会暴露自己的意图,这样对方可能会马上调整其后边的讲话内容,从而使自己可能丢掉本应听取到的信息。

(3)避免刁难问题。

要避免提出那些可能会阻碍对方让步的刁难问题,这些问题会明显影响谈判效果。 事实上,这类问题往往只会给谈判的结局带来麻烦。提问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退路,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退路,要把握好时机和火候。

(4)等待时机,继续追问。

如果对方的答案不够完善,甚至回避不答,这时不要强迫追问,而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等待时机到来时,再继续追问,这样做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同时再继续回答对方问题也是对方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时机成熟时,对方也不可推卸。

(5)提出已有答案的问题。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将一个已经发生,并且答案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提出来,验证一下对方的诚实程度及其处理事物的态度。同时,这样做也可给对方一个暗示,即我们对整个交易的行情是了解的,有关对方的信息我们也是掌握很充分的。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合作决策。

(6)适可而止。

不要以法官的态度来询问对方,也不要问起问题来接连不断。

如果像法官一样询问谈判对方,会造成对方的敌对与防范的心理和情绪。因为双方谈判绝不等同于法庭上的审问,需要双方心平气和地提出和回答问题,另外,重复连续地发问往往会导致对方的厌倦、乏味而不愿回答,有时即使回答也是马马虎虎,甚至答非所问。

(7)耐心等待回答

当我们提出问题后,应闭口不言,专心致志地等待对方做出回答。 如果这时对方也是沉默不语,则无形中给对方施加了一种压力。这时,我们应保持沉默,因为问题是由我们提出的,对方就必须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打破沉默,或者说打破沉默的责任将由对方来承担。

(8)态度要诚恳。

如果我们提出某一问题而对方不感兴趣,或是态度谨慎而不愿展开回答时,我们可以转换一个角度,并且用十分诚恳的态度来问对方,以此来激发对方回答的兴趣。这样做会使对方乐于回答,也有利于谈判者彼此感情上沟通,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9)问题要简短。

在谈判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越短越好,而由问句引出的回答则是越长越好。因此,我们应尽量用简短的句式来向对方提问。因为当我们提问的话比对方回答的话还长时,我们就将 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提问是失败的。

提出问题是很有力量的谈判工具,因此在应用时必须审慎明确。问题决定讨论或辩论的方向,适当的发问常能指导谈判的结果。

8.谈判中的答复艺术

成功金言:

在谈判中,正确的答复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答复。答复的艺术在于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谈判,就其基本构成来说,是由一系列的问和答所构成的,有问必有答,“问”有问的艺术,“答”也要有答的技巧。如果答的不好,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抓住把柄,使自己陷入被动。

在谈判过程中,谈判者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先思考。

在谈判过程中,提问者提出问题,请求对方给予回答,自然会给回答者带来一定的压力,似乎必须马上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要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谈判中对提问回答的好坏,并不是看你回答的速度,特别是面对一些涉及重要既得利益的问题,必须三思而答。此时可以借点支香烟、喝水、调整一下自己坐的姿势,整理一下桌子上的资料,翻一翻笔记本等动作来延长时间,做出经过思考的回答。

(2)回答不应太随便。

谈判者在谈判桌上的提问动机复杂、目的多样,谈判者往往没有了解问话动机,按常规回答,结果反受其害,而一个高明的回答,都是建立在准确判断对方用意的基础之上,并独辟蹊径,富有新意的。

(3)不该回答的决不回答。

在谈判中,回答问题越明确、全面就越显得愚笨。回答关键在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如果什么问题都全盘托出,就难免暴露自己的底细了,以至于给自己带来被动。

(4)答非所问。

从谈判技巧角度看,对不能不回答的问题采用答非所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时,对方提出的问题己方很难直接从正面回答,但又不能用拒绝回答的方式来逃避问题,这时就只能应付对方,讲一些与此问题既有关又无关的问题,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看上去回答了问题,其实没有实质性内容。

在《新约翰福音》中有一个故事:

犹太人的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在通奸时被抓到的女人,当众问耶稣:“按摩西的法律,这犯奸淫罪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说怎么办?”这是法利赛人设下的圈套。耶稣如果不同意,那就违反了摩西的法令;假若同意,声称为“救世主”的耶稣就要对打死人负责。耶稣回答说:“你们中谁没有犯过错误,谁就拿石头砸死她吧!”众人反躬自问,都觉得自己并不干净,一个个走开了,那个女人由此得救。

(5)道听途说回答法。

有些谈判者面对毫无准备的提问,往往不知所措,或者即使能够回答,但鉴于某些原因而不便回答的时候,通常就可采用诸如“对于这个问题,我虽没有调查过,但我曾经听说过…”或“贵方的问题,提得很好,我不知曾经在哪一份资料上看到过有关这一问题的记载,就记忆所及,大概是……”等找借口推卸责任的回答法。这些回答中,即使答案是胡说八道带有故意欺骗的性质,回答者也可以不负责任,因为答案不但没加肯定,而且是道听途说的。这种回答法对于那些为了满足虚荣心的提问者以及自己不明确提问的目的和目标的提问者,往往能收到较好效果。

(6)安慰回答方法。

当问题属于公认的复杂性问题或短时间内无法回答清楚的问题或技术性很强,非专家讨论无法明了的问题时,有些回答往往采用安慰式。即首先肯定和赞扬提问者提问的重要性、正确性和适时性,然后话锋一转,合情合理地强调提问所涉及的问题的复杂性以及马上回答的困难程度,还可以答应以后找个专门的时间对提问进行专门的讨论等,以此换取包括提问者在内的在座者的理解与同情。

(7)将错就错。

当谈判对手对你的答复作了错误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又有利于你时,你不必去更正对方的理解,而应该将错就错,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