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智者预言
12302900000046

第46章 简说相术(1)

一、源流小考

1.萌芽时期(先秦)

远古及夏、商、周三代,有关相学的记载很少,但关于“圣人有异相”的观念和看相的意识已经出现。《竹书纪年》载:“黄帝生而能言,龙颜有圣德。颛顼首戴干戈。帝喾生而骈齿。帝尧眉八彩,面锐上丰下。帝舜目重瞳,龙颜大口。帝禹耳参,胸有玉斗。成汤臂四肘,皙而有髯。文王四乳,武王骈齿望羊。”《五帝外纪》载“伏羲人首蛇身,神农人首牛身,后稷枝颐异相,皋陶色加削瓜。伊伊面无须麇,付说身如植鳍,闳夭须髯蔽胸,周公身如断葘。”《史记》的《五帝本纪》、《补三皇本纪》中亦有类似的记载。这些话日后每为历代相家所称引。至春秋战国时代,相学初见端倪。《左传》文公元年、宣公四年、昭公十一年,《逸周书?太子晋解》,《史记》的赵世家、越王勾践世家、秦始皇本纪,《战国策》等保存了一系列相人的记载。出现了善相的叔服、叔向、梓慎、裨灶、卜偃,子韦、姑布子卿、唐举等人,其中以叔服、姑布子卿、唐举三人最著名,在相学的发展阶段,他们是一行筚路蓝缕者。在先秦诸子中,孔子、孟子、荀子三人与相学关系较多。关于孔子与相学的关系,我们从《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中可见一斑。《孟子?离娄上》中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瘦哉。”这里精辟地论述了人之外貌与内在思想的关系,对日后相关的心相论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历代心相论者奉为圭皋。荀子对相学较有研究,还专门写下了批判相学的《非相篇》。

2.形成时期(两汉)

至两汉时代,相学获得重大发展。《汉书》的高帝纪;《史记》的绛侯周勃世家、外戚世家,《楚汉春秋》等史籍中保存了很多相学记载。出现了许负、吕公等相学人物。在汉代相学家中,以许负最著名。许负本一妇人,以善相被汉高祖封鸣雌亭侯,据《怀庆府志》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夷门广牍》中今收有明代周履靖校梓的《许负相法十六篇》,敦煌相书残卷中亦有传为许负之作者。东汉,王充《论衡》中有《骨相篇》,王符《潜夫论》中有《相列篇》,对相学进行了专门的讨论。《汉书?艺文志》中有《相人》24卷。据《史记?张丞相传》载:“韦贤至大鸿胪,有相工相之,当至丞相。……贤后竟为丞相:”由此可见,汉代已有了专门的“相工”,属大鸿胪管辖。从上述情况看,相学在汉代已基本形成了,这与汉代神秘文化的兴盛大有关系。

3.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的相学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在《三国志?魏志》中有管辂、朱建平相人的记载,在《北齐书?皇甫玉传》中有皇甫玉、吴士、贾子儒相人的记载,《南史》中的沈攸之传、柳元景传、李安民传,《南齐书》中的戴僧静传,《梁书》中的吕僧珍传,《南史》中的章昭达传等处还保存了大量生动的相学史料。魏时王朗、曹植各著有《相论》,梁陶弘景、刘孝标各写有《相经序》。查阅这一时期的正史及稗史,相学史料俯拾皆是。

4.第一高峰期(唐、宋)

隋朝以后,相学进入成熟阶段。隋代的相学记载,主要见于《隋书》的韦鼎、来和传。《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收有《相书》四十六卷,《相经要录》二卷,《相手版经》六卷三种。唐代,相学大盛。史料见之于《唐书》袁天纲传、乙弗弘礼传,《全唐诗话》、《大唐新语》、《金华府志》、《宣城县志》、《怀庆府志》、《剧谈录》、《北梦琐言》、《感定录》、《朝野佥载》等。唐代相学家有袁天纲、张憬藏、乙弗弘礼、金梁凤、陈昭、夏荣、骆山人、龙复本、丁重、周元豹、刘思礼、袁客师、薛大鼎、桑道茂、孙思邈、李生、孙生等人。在通天年间,刘思礼因迷信相术与綦连耀共同谋反,事败被诛,连累名士三十多人,族杀一千多人。大诗人杜牧好相学,在《樊川文集》中虽写了《论相》一文反对相术,但晚年《自撰墓志》仍顾尔自相一番。朝愈,白居易的诗文之中亦可见其迷信相学的痕迹。《敦煌宝藏》中收录的相学残卷即为唐人写本。唐代相书达三十多种,计有139卷。宋代,相学已相当发达。史料主要见之于《宋书》陈抟传、《湘山野录》、《桯史?内黄》、《江宁府志》、《扬州府志》、《松州府志》、《浙江通志》、《齐东野语》、《贵耳集》、《容斋随笔》等处。相学家主要有陈抟、麻衣道者、僧妙应、傅珏、刘虚白、布袍道者、妙应方、耿听声、余渭礼等。宋代文人苏东坡、辛弃疾、黄庭坚也好相学,在他们的笔下,迷信相学思想时有流露。宋代太宗时期,曾禁相,甚严厉,但并未阻止相学发展。《宋史?艺文志》收有相书31种,74卷。《通志?艺文六》收有相书73部,多达195卷。后世流传的《月波洞中记》、《玉管神照局》即在宋代出现。《麻衣相法》相传亦出于此时。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渐趋合流,整个神秘文化系统化、理论化,相学的兴盛与发达与这种大的时代文化氛围是一致的。

5.第二高峰期(元、明、清)

关于元代的相学史料,笔者所见较少,只见《江宁府志》载有相学家蔡槐的事迹,《辍耕录》载有李国用相赵孟頫的事迹。《人伦大统赋》成书于元代,相学至元代,出现发展的暂时低谷,但蒙元运祚不及百载,俟明代元,相学再获突进。明、清两代,是相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可以说达到了鼎盛和集大成的阶段。明代的相学史料,主要见之于《明史》的方伎传、艺文志,《明外史》、《浙江通志》、《江宁府志》、《镇江府志》及各种野史稗乘。

相学名家主要有吴国才、刘伯温、李槐、冯鹤鹿、僧如兰、张田及袁珙、袁忠彻父子等人。其中以袁氏父子最著名,相学史上脍灸人口的《永乐百问》即来自于明成祖朱棣与袁氏的相学问答。袁珙有《柳庄集》收入《永乐百问》,袁忠彻有《人相大成》等。后世相学界流传甚广的《柳庄相法》便与袁氏父子有关。中国传统相学发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神相全编》亦托名“宋希夷陈抟秘传,明柳庄袁忠彻订正。”袁氏父子还有《古今识鉴》。对此书增删补益,I明代陆位崇有《续古今识鉴》。另外,明代王文洁著《相法全书》亦有盛名。明修《永乐大典》收有《贵贱定格五行相书》。

《明史?艺文志》著录相书三种,一是袁忠彻《古今识鉴》八卷,二是鲍栗之《麻衣相法》七卷,三是李延湘《人相编》十二卷。从史料爬梳中可见,对后世相学影响极为深远的《麻衣相法》和《柳庄相法》二书的成书时代都应在明朝。《麻衣相法》初出于宋,成书于明,定形于清。在明代的基础上,相学在清代继续向高峰发展。清代的相学名著主要有范文园的《水镜集》、云谷山人的《铁关刀》、棲霞山人的《金较剪》、白峰禅师的《灵山秘叶》、石亭的《燕山神相》、高味清的《大清相法》,、云谷山人的《相图秘旨》、右髻道人的《太乙照神经》、石阶的《海上玄相》、陈淡埜的《相理衡真》等。据笔者浅见,《铁关刀》和《金较剪》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水镜集》和《相理衡真》的特点是精而全,是继《神相全编》之后的两部集大成之作。在清初,钱谦益文名极盛,其富于藏书,藏书处曰“绛云楼”《绛云藏书目》中收有《许负相法》三卷,《通神照胆经》一卷,《玉管照神》一卷,《古今识鉴》八卷《唐子卿截相编》和《李峦相法》。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考据学之风的影响下,出现了《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两部大型丛书,其中收录了几种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的相书。《古今图书集成》收有《神相全编》、《照胆经》,还辑有相学名流列传,相术部纪事,历代相论及相学杂录。《四库全书》收有《月波洞中记》、《太清神鉴》、《玉管照神局》和《人伦大统赋》,并对此四种相书的撰注者、成书年代及版本作了扼要的考辨。在各种史籍丛书中。《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是收录相书最多的两种。

6.中西汇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