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养生鼻祖彭祖全传
12300700000056

第56章 授堪舆徒弟得正果封侯伯太康求高寿

话说彭祖正在为青乌讲风水之术。他又接着说:“我这一生,觉得只要有用东西都要学一点。风水难道对人的健康没有影响吗?如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的差异,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们的饮食起居,尤其是住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是不得不注意的!你们看我一生住过许多地方,那都是些风水宝地,如彭城,淮西、临安、荆南山、西蜀……这些地方在堪舆风水之术中,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

伯福说:“难怪每到一个地方,爷爷都要看山脉,观风向,望水势,要看房屋坐山前后左右是否呼应,才决定选择居住何地。哪怕是借宿人家,他老人家也很讲究,如果是穷山恶水,凶宅、恶院,他从不贪恋,不住一天一宿!这是我多年来所看到的。”

彭祖听此话,便夸奖说:“看来我这个孙子,跟随我还是留有心的,是有一些见识的!”青乌觉得师傅的知识高不可测,感叹地说:“跟随师傅,确实要用心,才能学到东西!”彭祖说:“那你就注意用心吧!”

这时,三娥喊道:“爹,吃午饭了!”大家这才走进饭厅。大家围桌而坐,端起饭碗就吃。三娥说:“爹,我给您盛碗鸡汤!”彭祖说:“好嘛!”青乌问道:“师傅,宅基以什么地方为最佳?”彭祖说:“居家环境都是相对的。通常是前有小河,后有山坡,这是居家的最理想之处。”

三娥问:“为什么要前有河、后有山才好呀?”彭祖说:“你也想知道呀,因为居家后有山坡当靠山,可以藏风聚气,地形‘前低后高’,稳如泰山;门前明亮宽广,视野开阔,加上有小河流过,恰似九曲玉带环抱,给人以吉祥之感!”青乌说:“师傅画龙点睛,几句话就说清楚了!”

彭祖说:“靠山坡建房,是讲究景观视野的,住宅建在山前,主要是为了避风;重峦叠嶂,是一道天然的屏风。如果房子建在旷野,若遇狂风暴雨,人畜岂能平安!当然,山是有龙脉的,龙脉有形与势的区别,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形是近观,势是远景。因此,住宅建在‘前低后高’格局最佳,即所谓‘负阴抱阳’,山环水抱,这种地势最适宜居住!当然,这里面学问可多了。风水学要系统综合运用,还要与具体的日理、命理有机结合起来。否则也会带来吉未至而祸先至的后果。强调风水,更要注意修善积德。福人自能得福地,福地必待福人居。此所谓‘一是命、二看运、三风水、四读书、五积德’,五者不可废其一。如果一个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是天谴之故。堪舆说到底就是巧夺天地造化之功而为人们造福祉,如果违背天理行事,自然被天谴也是一种必然。这也是堪舆的正面意义之所在。”

三娥插话说:“看来,风水与养生还是有关系的!”彭祖说:“住居条件讲风水,是说地理环境对人心理、身体的影响;住居条件看一下风水,百利而无一害啊!”彭祖端着鸡汤喝了几口,说:“三娥,你炖的鸡汤,还有味道嘛!”三娥说:“还不是跟爹学的,是不是还差点火候呀?”彭祖说:“基本上还可以!”大家都笑了!

这日,彭祖练完功后,就同彭永、青乌子一起在天吕山去散步。彭永说:“爷爷,我来了这么长时间了,明天我将回彭城去了,以后我们将再来看您老人家!”彭祖说:“好吧!你也该回去了。回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吧!”青乌子说:“师傅,谢谢您收我为徒,和您相处的日子里,你教会了我许多东西。特别是你教授我爱好的风水之术。送我的书简《宅经说》,我看后受益良多。我将按师傅的教导,多跑多看多观察,因此,我将学习师傅,周游天下,看遍世间风水,以不辜负你的期望!”彭祖说:“我正等待你说这些话,要研究风水,就得跑遍天下,那样才能学得到真功夫。你几时走?”青乌说:“再过一段时间吧!”彭祖说:“那好!”

自彭祖将风水之术传给了徒弟青乌子以后,青乌子便周游天下,潜心研究风水,终于成为中国古代风水术大师。后世都称青乌子为风水术祖师爷。堪舆风水之术也因此称为“青乌之术”。汉刘向《列仙全传》载:“青乌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名师之教,精审仙妙之理。”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篇》说:“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 就不必细说了。

且说彭祖正在给青乌讲风水术的时候,伯福进来说:“爷爷,夏王太康派人来了,是与彭季兄弟一起来的。说是夏王太康有诏,要封爷爷为侯伯!”彭祖说:“我知道,夏朝王太康又来封官许愿了。既然是客人来了,我们还是要去会他的!”

于是,彭祖等人又往山下走。在回家的路上,伯福问:“爷爷,夏王太康请你回京师做官,您还去吗?”彭祖说:“我年岁都这么大了,你说做官还有啥乐趣?我好多年没有这个心思了!荣华富贵,过眼云烟,如此而已矣!”

太康何许人也?太康乃帝启长子,帝禹之孙。帝启病死后太康继位。太康实际上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他从小跟着父亲启享乐,继帝位后生活腐败,他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朝政。有一次,他带着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竟一去三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在他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领后羿趁机起兵,夺取了夏朝的都城安邑。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当他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城,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敢来帮助他。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住了下来。史称“太康失国”。羿夺得权位后并没有称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为王。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治理。不必细说。

却说彭祖回到了家中,刚走进屋内,彭季上前道:“爷爷,我是特地来看你老人家的!”彭祖说:“孙子,你来了好!”这时,一个官吏模样的人,上前几步说:“你是彭祖公老先生呀。久闻大名,幸会!我是夏王太康派来的特使,我叫比复。”

彭祖说:“我深居此偏僻之地,不知天下变化,望谅!你既是朝廷官员,请坐!不知比复公到此有何贵干?”比复说:“夏王太康有旨,请彭祖公接旨:夏王太康已即王位,对原有功臣等一律嘉奖。彭祖乃三朝元老,大彭国开国之君,又为先祖帝禹至交,特封彭祖为侯伯。并赴朝做官,任守藏史,并辅夏王养生。”

彭祖说:“我十分感谢夏王太康的一番美意,并难却其先祖之旧情,又封以侯伯,任守藏史。请你告知夏王,我已老朽,不堪至朝廷任职,望夏王见谅!至于养生之术,乃我爱好之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夏王御医甚众,生活起居,何须老朽操劳!”

比复说:“夏王启刚去世,太康也初登大位,现在已将国都由禹州迁至斟寻(河南偃师)。他酷爱音乐、文艺,喜好游山玩水,也想养生长寿;这次来,也想请教彭祖公,夏王太康当如何养生?”彭祖说:“凡人不可无息,当渐渐除之,人生虚无,但有游气,气息得理,而病不生。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不劳,神不及,可寿千岁!”

比复说:“彭祖公所说养生之道如此高深,有些内容难以理解,望公明示。”

彭祖说:“其实养生之道很简单,须因人而异。年轻时,我曾遇见乡间一老叟,年纪有100多岁了,便上前问道:‘有事问老叟,何以得长寿?老叟忙致辞:室内妻妾丑;量腹食所受,暮卧不覆首;如遵三句言,所以命长久。’说的是要节制美色,不可暴饮暴食,不要蒙头大睡。所谓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固守精室,勿妄泄之,闭而宝之,可以长寿!追名逐利,不如居心自适;趋炎附势,不如苦心自守;较长量短,不如安心自怡;游历好动,不如静心自养。鉴于此,必知所以自重,而可以得天元之寿矣!”

比复问道:“彭祖公所说的‘游历好动,不如静心自养’,难道静心自养,也可延年益寿吗?”彭祖说:“为何不能!长生之法,保生之道,心静养气,因气养精,因精养神,神不离身,焉能不寿乎?心静可以平神明。事未至而先知,是不出户而知天下。而心静可以固元气,万病不生,百岁可活矣!”

比复说:“彭祖公所说的养生之道,既要节制饮食起居,又要注重道德修养,还要静心自养,使我受益匪浅!您活到如此高寿,得益于养生之道。真是令人佩服!现在,我将赶回京师,向夏王复命去了。望彭祖公保重!”彭祖说:“谢谢了。恕不远送!”彭祖等还是把比复送出门外,他这才告辞而去。

且说彭祖将比复送走以后,彭祖等人又回至屋中坐下。彭季这才说:“爷爷,我是奉伯寿二哥之命前来看望你老人家的!伯寿二哥叫带来了金子珠宝,供你衣食所需,带来云母、灵芝、人参等,供你养生所需,不成敬意。伯寿说:‘看您老人家还需要什么,大彭国那边将如数送来;至于您的生活所需,大彭国将定期派人送来,绝不能让您老人家冷着、饿着。’伯寿二哥就是这么说的!”

彭祖说:“承得后辈子孙们有这片孝心,我已心满意足了。你们大老远地来看我,还带来那么多东西,我都很喜欢!以后你们来就不要再带了!”

伯福说:“爷爷,伯寿作为大彭国的诸侯国王,他尽孝心是必需的、应该的。您是大彭国的开国之君,这么大年纪了,大彭国理所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彭祖说:“那就顺其自然吧!彭季,我问你:现在太康当政,是否有所作为?”

彭季说:“夏启死后,他的五个儿子经过几番激烈的争夺,太康侥幸胜出,继承了王位。但太康没有他曾祖父鲧偷‘息壤’、救万民的思想境界,也没有他祖父大禹治洪水、灭三苗的文治武功,还没有他父亲启夺王位、伐有扈氏的心计手段。他这个人,酷爱音乐、文艺,喜欢游山玩水,行为放荡,疏于朝政。但他却是个打猎的高手,他有时上山打猎,甚至数月不归!”

彭祖说:“看来太康也是一个昏君,是个短命的,长不了!现在大彭国有什么问题?”彭季说:“目前还是按爷爷的教导,文武兼治,国内社会风气较好。但夏王朝的政局不稳,还是对人心是有影响的!”彭祖说:“夏朝不知何时有个明君啊!否则,有朝一日,天下将会战乱不止,百姓遭殃呀!”正是: 内好于色外喜禽,可叹天下沸呻吟。中原本是桑梓地,洗耳不听亡国音!

话分两头。却说自彭祖被帝尧受封彭城,建立大彭国之后,历经唐虞至夏商中叶,开创了彭氏八百多年的基业。其间几经风雨,几度辉煌。到了殷代中叶,大彭国走完了它的最后历程,被商王武丁所灭。大彭国存世时间有八百多年,历24代45王。这就是《竹书纪年》上所记载的,“王师灭大彭”。据甲骨文记载,大彭国这个诸侯国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800多年时间,而这个事件的本身,就是一个罕见的历史奇迹。

却说中国古代,就有不少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彭祖为题入史、入文、入诗和入画,使彭祖在历史上众多大文豪的丹青妙笔之下,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就这样,被神化了彭祖的传说却在继续着……正是:王侯都把高寿追,彭祖长生此例开。伟名高耸青云上,自古文人着墨来!欲知彭祖历过了夏朝岁月,却又到了殷商时代的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