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12300500000004

第4章 钟丽:因新教育而更加美丽

2010年7月12日,对钟丽来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日子。

在那之前,她敬业,有爱心,但缺乏明确的教育追求,特别是对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孩子的未来,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凭着善良和责任,忙碌而盲目地被工作向前推着。而那天,她参加了“新教育”在河北石家庄举行的年会,她被新教育所震撼了: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我第一次接触新教育实验,第一次了解‘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第一次知道教师还可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时,我就有一种冲动,急切地想投身于新教育实验当中……”回到学校,钟丽在座谈会上这样真诚地说。

当然,她不仅仅这样说,还真的开始了行动。

钟丽以“缔造完美教室”切入新教育实验。

“缔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点项目。所谓“缔造完美教室”,是指通过教室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良好道德的养成、卓越课程的建设、生命故事的叙述,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完美教室”之“教室”,显然已经不是一般物理意义上的教室了。“教室”,在这里是一种借代,代指班级;或者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群人共同生活的一段历程。“缔造完美教室”,强调的是一种班级文化的建设,一种集体精神的滋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面墙壁、每一张课桌、每一把椅子、每一个物件,都打上了浓浓的主观性——表达着高远的追求,洋溢着高雅的气质,蕴含着高尚的灵魂,彰显着鲜活的生命。

对孩子来说,“完美教室”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

因此,所谓“完美教室”,就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生活、一起走过的有诗意的日子。“完美教室”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完美,是一种朝向;幸福,才是目的。

如果说,“新教育实验”唤醒了钟丽的教育理想,那么,“缔造完美教室”则点燃了她行动的激情。钟老师和孩子们商量:怎样让咱们班有一个“完美教室”呢?经过广泛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把班级命名为“小太阳班”,班级宣言是:“我们的微笑像太阳!”班级精神为:“不管风雨有多狂,就算有困难阻挡,我们也要努力散发光芒!”他们还确定了班歌《我们自己是太阳》和班级主题诗——艾青的《太阳的话》。而班训则是:“自信,快乐,进步,成长。”

然后,钟丽带着孩子们用这些文化元素来装扮美丽的教室,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听说后也赶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忙碌着。说起那次布置教室,钟老师特别感动:“我和孩子及其家长们忙到晚上七点多才离开。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晓琪母女,孩子当天晚上七点钟有舞蹈课,六点半母女俩才离开,家长和孩子连吃晚饭的时间也没有了,只能饿着肚子去上课。”

此后,在这间美丽的教室里,钟老师和孩子们开始了幸福的教育生活。

“缔造完美教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班级课程。钟老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开发了不少课程,仅“阅读课程”就有“晨诵课程”“读写绘课程”“亲子共读课程”。她还收集历朝历代在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留下足迹的诗人的诗歌,为孩子开发了一门全新的“诗歌课程”,让孩子们了解诗人,喜欢诗歌。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钟老师又萌发了几个新的想法:开发“奇妙的大自然”这个课程,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收集他们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资料,编撰成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她还打算开发一门“模拟旅行课程”,带着孩子们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还有“用脚丈量世界”自然之旅课程——用一个大大的地球仪,打开孩子们看世界的窗户……

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钟老师把“活动”也纳入新教育课程,在班内为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3月8日的“感恩母亲”活动,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六一”儿童节畅游梦幻岛活动,还有“中秋节”课程、“国庆节”课程、“元旦节”课程等。每一个节日,都被钟老师开发成课程,丰富孩子们当下的生活,寓教于乐。

在所有课程中,每天必修的课程是“晨诵”。每天的晨诵,钟老师和孩子们用一首首优美的童诗唤醒黎明,迎接朝霞,开启新的一天:金子美玲的《全都喜欢上》《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牵牛花》《踏步》《我和小鸟和铃铛》,雪野的《爱读书的树叶》,谢武彰的《春天》,张国男的《春天是这样来的》,米尔恩的《水仙花》,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金波的《走进书的世界》……

晨诵,让孩子们的每一个早晨都充满感动,也让钟老师的教育充满诗意。

新教育的课程不只有晨诵,还有儿童阶梯阅读——对钟老师所教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更多的是读绘本故事。《大卫惹麻烦》《跳舞》《旅行》《丽莎,离水远一点》《亲爱的小鱼》《朱家的故事》《我爸爸》《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月亮的味道》《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感受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以自由地驰骋。

在听完《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后,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为皮科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妙的好主意:皮科如果遇到老虎和狮子,可以采用挑拨离间的方法让它们自相残杀;如果遇到豹子,皮科可以绕着大树不停地跑,把豹子绕晕……此刻,每个孩子都是幻想家,都是诗人。

阅读,也让一些曾经令老师头疼的孩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张航和程冰,这两个孩子都属于“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刚开始接触绘本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但是,钟老师发现他俩有几次读完绘本故事后写的绘本作业不错,她便抓住机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们进行表扬。两个孩子受到了鼓舞,找到了自信,慢慢地,对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了。期末考试,两个孩子的语文成绩均达到了优。

钟丽还在班里开展“学生大讲堂”活动。每个星期五的班会课就由孩子们负责准备,并选出一个主讲人给大家讲一个自己在课外书或者网络上看到的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该选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钟老师决定让于睿开这个头。于睿脑瓜特别灵活,反应很快,但这个孩子从进校那天起,就表现出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对老师的表扬也无动于衷,作业书写潦草,和同学之间也没什么感兴趣的话题,跟同学的关系也不好……

但是,自从开始了新教育阅读,于睿就喜欢上了阅读。有时候,课间休息时,也可以看见他捧着自己喜欢的书在认真读。一节口语交际课上,钟老师让孩子们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向大家介绍自己,于睿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的优点是喜欢阅读,因为我一有空就会找课外书读;我的缺点也是阅读,因为我连吃饭时也在看书。”同学们被他的发言逗乐了。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钟丽想让他带动更多的同学爱上阅读,同时也希望通过同学们对他的肯定,让他的学习态度能有进一步转变。在钟丽的鼓励下,于睿走上了讲台。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老虎与狮子打架谁更厉害的事。”于睿大大方方地开始了讲述,同学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

“大家知道,老虎和狮子的体型比较相似,都是非常非常凶猛的动物,它们吃的食物也非常接近。那么,如果它们打架的话,谁会赢呢?”于睿问大家。

“狮子!”“老虎!”下面七嘴八舌,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相持不下。

于睿根据自己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丰富知识,将老虎和狮子做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单打独斗的情况下,老虎显然要比狮子更强一些。但是从群体作战的角度看,狮子要比老虎强大。”

“学生大讲堂”的第一讲引起了强烈反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推荐自己为下一次的主讲人。看着大家的积极劲儿,钟老师特别开心。

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亲子阅读”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也加入到新教育阅读中来。钟老师设计了“亲子共读图书卡”,由家长负责填写共读的书名、页码以及所用时间。钟老师定期收回查看,对“共读”情况好的家庭予以表扬,提醒进度较慢的家庭抓紧时间,争取赶上全班的读书进度。

“亲子共读”进行到一定阶段,钟老师给孩子及其家长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让孩子画一个读书过程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而让家长写自己的读书感受,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和家长互相比赛,彼此影响。事实证明,“亲子共读”不仅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在改变着家长。

新教育人的眼光始终盯着人的心灵,并追求自然而然的教育艺术。在这方面,钟老师也有不少成功案例。

“钟老师!钟老师!魏新把撮箕的螺丝帽拧上了,撮箕修好了!”

吃中午饭时,钟老师走进教室,刚拿起碗准备为孩子们打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钟老师说。

钟老师一愣,想:上午课间时,自己拿着撮箕试过好几次,怎么也拧不上螺丝帽,魏新是怎样拧进去的?虽然心里犯嘀咕,钟老师仍然表扬了魏新:“真不错!你知道关心班集体了,知道为班集体做事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然后,她又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魏新主动把班里的撮箕修好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同学们鼓起掌来,掌声越来越响亮。

该分饭了。班委干部小萍说:“钟老师,让魏新先打饭吧!”“好哇!好哇!”孩子们都纷纷同意,有几个活跃的孩子,甚至走到他的座位旁,动手拉他去第一个打饭。魏新可能有点儿不好意思,双手紧紧抓着桌沿儿不愿走。

钟老师走到魏新身边,摸着他的头,亲切地说:“去吧,同学们想用这种方式感谢你呢,难道你不领情吗?”听老师这样说,魏新才慢吞吞地站起来去打饭。

过了一会儿,钟老师坐在讲台上吃饭。她看着下面可爱的孩子们,想着魏新修理撮箕的事,觉得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这件小事的教育效益,让每一件偶然出现的好事都成为必然的教育资源。比如这件事,就可以继续引导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班级,心甘情愿地为班集体做事。

但是,这种引导一定要自然而然,尽量减少“教育”的痕迹。钟丽这样提醒自己。

吃完午饭,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休息。钟老师走进教室,她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然后把魏新请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孩子,你怎么就想到要做这件事呢?”

魏新脸红了,嗫嚅着说:“我……我,我是看见您第三节课课间蹲在地上,为……为我们修撮箕。第四节课上课铃响了,我听到您说:‘黄涛,这个螺丝帽太小了,根本拧不进螺丝,把这个螺丝和螺丝帽放到水龙头上面的窗台上,中午我再来想办法。’”他吞了吞口水,没刚才那么紧张了,接着说,“我就想,我试试看,能不能把它修好,要不,中午做清洁卫生的同学就不好用了,我们班的卫生就要被扣分。”

多朴素而又善良的想法!同学们都专心地听着魏新的讲述,都被感动了。这正是钟老师的用意。

“你是怎么拧进去的?”钟老师追问道。她想继续让魏新的话进一步感动其他同学。

魏新笑了,说:“我把螺丝帽放平,对准放到螺丝口,前几次都不行,试了好多次才拧进去。”虽然他轻描淡写地叙述整个过程,可坐在下面的孩子仍用崇敬的眼神看着他,一句“前几次都不行,试了好多次才拧进去”让他们特别感动,因为这是一种不怕失败和决不放弃的精神,他们向魏新报以微笑和掌声。

钟老师当然也被感动了。她对孩子们说:“魏新同学的确值得大家学习。而这样的同学在我们班还有很多很多,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话音刚落,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平时最没有宽容心的小成说:“每天早晨,潘乐和卢琳就会主动整理书柜。”

“那天下课后,我还看到辛月把同学们没放进去的凳子挨个放进去。”一轮到他那小组做清洁时,就会偷懒的小龙说道。

“还有,还有,蕊蕊只要看到我们的文化墙有破损,就会到钟老师办公室拿胶水补好。”嗓门最大的小宇连忙抢过话头。

……

教室里顷刻间热闹起来。钟老师知道,她已在孩子们的心里描绘出了一幅“人人都为班级做好事”的美好画卷。

她乘胜追击,说道:“其实,为班级做好事很简单,弯腰捡起一团纸屑,为干枯的花儿浇上一杯水,轻轻关上电灯,系好窗帘……”孩子们纷纷懂事地点着小脑袋,眼睛里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因为钟老师的巧妙引导,一个孩子的善举成了一次教育契机。一粒善良的种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播进了全班孩子的心中。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所谓“人学”,就是要致力于维护并发扬人性的美好与芬芳。我校的校训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只有给他人带去幸福,自己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对孩子来说,校训中的“人们”首先指爸爸妈妈。

“三八”节就快到了,这是教育孩子们感恩母亲的好机会。钟老师开始了她的教育构思:我要怎样才能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教育我的孩子们学会感恩,让他们的妈妈有一个难忘的妇女节呢?

这天,她和孩子们一起晨诵《妈妈,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我要是一只小鸟,就从海面上飞到雪山,捧一朵浪花送给你,捧一片雪花送给你。

我要是一棵小树,就呼呼呼地长到天上,摘一缕彩霞送给你,摘一颗星星送给你。

我要是一朵金盏菊,就一年四季开在你的书桌,留一束阳光送给你,留一个春天送给你。

可是,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呀,我只能每天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看着孩子们感动的神情,突然,钟丽心里一亮,有主意了!

等孩子们朗诵完毕,钟老师说:“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也是每一位妈妈的节日。我建议,同学们把今天这首诗读熟并背诵下来,作为礼物送给妈妈。不过,这是一个小秘密,事先我们不能让妈妈知道,等到明天节日到来时,你再带着自己对妈妈的爱把这首诗诵读给妈妈听,好吗?”

“好!”同学们用清脆的童音回答钟老师。

这次活动反响强烈。三八节的第二天,钟丽的手机不断接到许多孩子的妈妈发来的短信,每条短信都表达出了幸福和感动。

蕊蕊妈妈这样写道:“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天。谢谢您钟老师,是您让孩子们为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礼物,这是我听到的孩子的最棒的一次朗诵,不是因为她读得很顺畅,相反,她还有些小结巴;也不是因为孩子的声音有多响亮,而是孩子带着她那颗爱心在朗诵,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我是真的,真的被感动了,这份感动已经远远超越了孩子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时我的那种兴奋,我发现孩子长大了。谢谢您钟老师,孩子给我的惊喜让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很多喜悦都无法言表了。”

当天下午,这位母亲到学校接孩子,一把拉住了钟老师的手,开始向她诉说头一天晚上孩子诵读诗歌的全过程,说着说着,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声音哽咽了,再也说不下去了。这位母亲还掏出手机,让钟老师观看了她录的视频。视频里,孩子恭恭敬敬地把妈妈拉到沙发上坐好,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为亲爱的妈妈朗诵小诗。孩子的妈妈激动得泪流满面……

茜茜妈妈这样写道:“钟老师,感谢您!是您让我的孩子第一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送给我太多的惊喜,是您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今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因为我收到了一份意外而特别的礼物。昨天下午放学回家,女儿自觉地把作业做完,交给我检查后,叫我坐在凳子上,然后为我朗诵。那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好感动。当她读完时,我们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久久没有松手。”

……

这样的短信还有很多很多,每一条短信都让钟老师感动,同时也有点儿得意——得意于自己的教育构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并收到效果。

而所谓“效果”,还绝不仅仅是让妈妈们感动了,更在于孩子通过给妈妈送上这样的特殊礼物,学会感受并理解妈妈的爱了。比如,上面提到的蕊蕊和茜茜,这两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都被爷爷奶奶娇惯着,被爸爸妈妈呵护着,从来不会为别人考虑。她们的家长也多次对钟老师说:“孩子往往只顾着自己的感受,相当自私。”而这次活动后,两个女孩明显懂事多了,在家里知道体谅爸爸妈妈了,比过去更加孝顺了。这些变化让她们的爸爸妈妈惊喜,也让钟老师欣慰——这就是诗歌的影响,这就是晨诵的魅力。

在一次学校教工大会上,钟丽老师以《点燃梦想,激情上路》为题介绍自己的新教育之旅。最后她说:“我将继续追寻我的新教育梦想,在新教育的大道上奋力向前!”

我多次说过,新教育最大的意义就是唤醒普通老师的职业理想,点燃他们的教育激情。钟丽的故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新教育让钟丽的教育散发着人性的芬芳,她也因新教育而更加美丽。

201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