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12298700000031

第31章 为何犯同类错误的员工会越来越多

人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暗示和诱导,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修复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5.1 企业管理无小事

对公司员工中所犯的“小错误”,管理者也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适当的时候还需小题大做,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避免出现积重难返的局面。

一家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佩戴工牌,并且公司的规章制度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员工上班不戴工牌,每次罚款20元。起初公司仅有一两个员工没佩戴工牌,管理者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只是提醒了这两名员工以后注意,并没有按公司规章制度执行罚款的规定。一个月之后,不佩戴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个位数发展到两位数,将近三分之一的员工都不戴工牌上班了。企业管理层这才意识到不能任由员工这么发展下去了,于是,责令人力资源部、各部门负责人严格落实上岗佩戴工牌这项规定。

倘若说,上述这家公司的这个问题还好解决,毕竟它没有给公司造成实质性的影响。那下面这则事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严重了。

小张两年前进入当地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经过自身的努力,现已成为车间的一名资深员工。他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工作任务,在生产操作台前工作了一会儿,就把操作台切割刀前的一块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

车间主管来巡视生产现场,看到被卸下来的防护挡板时,主管雷霆大怒,令小张立即将防护板装上,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

该员工原本以为此事到此结束了,没想到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车间主任将其叫到办公室,对他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两天后,小张收到了公司的降薪通知书,并取消他这个月的季度奖金,也无资格参与本年度的优秀员工评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影响深远的“小错误”,我们要“小题大做地去处理”,之所以要处理,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1)让员工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改正。

2)它起到一个负面典型的作用,如果不对其及时进行处理,其他员工也会有类似的行为。

3)若不及时地予以处理,它会使得企业的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最终会让制度成为摆设。

5.2 破窗效应:谨防坏典型对周围人的影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若管理者不及时地修复好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终有一天会酿成大问题,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从心理学上讲,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

他把停在中等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他对放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没做任何处理,结果那辆车摆了一星期却仍旧完好无损。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那辆车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生活中的破窗效应随处可见,最典型的就是乱倒垃圾了。一个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遇到一个不太干净的地方,人们就会毫不犹疑地扔垃圾,丝毫不觉羞愧。结果,那个地方就会越来越脏,最后真的成了一个垃圾场。

我们说,很多时候不是管理者不努力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积重难返的,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处理方式造成的,人们总是认为小问题无关紧要,总是忽视小问题,殊不知小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发展成为大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1.对员工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导致企业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

2.对员工的惩罚过轻,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导致企业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

3.企业内部管理不健全,滋长了员工犯错的心理。

5.3 不要轻易放过任何小错误

许多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都有可能形成破窗效应。对此,企业的管理者需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5.3.1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企业中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出现,都向人们传递着一种信息,在这种信息的暗示下,很容易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因此,企业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很有必要,它能使企业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

5.3.2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破窗”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其影响却又非常隐蔽。破窗理论的核心就是把握“及时修复”这四个字。因此,在团队管理中,如果管理者能重视细节问题,从小事抓起,就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出现的重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