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12298100000003

第3章 青春的花儿,需要心灵的呵护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激素水平不稳定,容易出现烦躁、过激的行为。进入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关系,他们也会产生不适应感。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话愿意和朋友说,不愿意和父母讲。因此,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行为,有失败感。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与他们又没有及时的语言交流,矛盾逐渐加深,导致青少年出现过激行为。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各类心理咨询中心发现的问题涉及青少年厌学、早恋、交往障碍,甚至寻殴滋事、犯罪、自杀等。就单个的案例或局部的问题来看,有时的确有触目惊心之感。

2001年,东莞某学校一名刚入校的学生因为不能适应新环境,持续失眠几天后跳楼自杀。

2002年,刘海洋将一瓶自兑的硫酸泼向动物园中的两头黑熊,导致其烧成重伤。最终,我们对这场残害动物的暴行做出了符合人类标准的“道德裁判”:母校保留了他的学籍。

2003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城小镇连续发生5起自杀事件,没有明显的原因,一个个少男少女服药自杀。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与同学打牌发生口角,用一把石匠锤把他的四位同学一锤一个砸死。

这些难以理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失声追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而上面所列举的,不过是实际发生案例中的极少数而已。

这些事件暴露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健康人的标准,除去必要的生理健康外,还包括心理的健康,身心健康缺一不可。青少年长期的心理缺陷,必将导致心理扭曲,最终妨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的潜伏是一种真正的祸患。

从根本上说,这些数字和悲剧,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的苦果。这些数字和悲剧,如一声声警钟在我们心中敲响,它呼唤全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判别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第一节已从大的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现细述如下:

1.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青少年学生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则会阻碍潜能的发挥,影响学习效果。

2.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病态心理一般都源于人际关系的失调。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友好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反之,不愿与人接触,离群索居则为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3.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即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形成了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状况,不能有效地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往往导致适应性障碍。

4.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青少年学生,其注意力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较差者,其注意力集中水平低,缺乏专注性,记忆和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低,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5.心理耐受力

对突发的强烈精神刺激或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为心理耐受力。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应及早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败、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

6.健全的个性特征

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自幼培养青少年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7.智力和能力的获得和应用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获得智力和能力、应用智力和能力的过程。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并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心理测试

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测试

现在请认真地填写这张问卷,按照平时所想的如实回答。本测验每一问题都只有“A。是”和“B。不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答案,回答时请相应地选择A、B两个字母,难以决定时,请选最接近的答案。

1.你夜里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和事情?

2.老师在向全班提问时,你是否会觉得是在提问自己而感到不安?

3.你是否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4.你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是否感到不快?

5.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提心吊胆?

6.考试时,当你想不起来原先掌握的知识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虑不安?

7.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你是否总是放心不下?

8.你是否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

9.你是否希望考试能顺利通过?

10.你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是否总担心完不成任务?

11.你当着大家的面朗读课文时,是否总是怕读错?

12.你是否总是认为在学校里得到的学习成绩不大可靠?

13.你是否认为你比别人更担心学习?

14.你是否做过考试考砸了的梦?

15.你是否做过学习成绩不好时受到父母或老师训斥的梦?

16.你是否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17.你受到父母批评后是否总是想不开,放在心上?

18.在游戏或与别人的竞争中输给了对方,你是否就不想玩了?

19.人家在背后议论你,你是否感到讨厌?

20.在大家面前被老师提问时,你是否会脸红?

21.你是否很担心叫你担任班干部?

22.你是否总是觉得好像有人在注意你?

23.在学习时,如果有人注意你,你心里是否紧张?

24.受到批评时,你心情是否不愉快?

25.受到老师批评时,你心里是否总是不安?

26.同学们在笑时,你是否也不大会笑?

27.你是否觉得到同学家里去玩不如在自己家里玩?

28.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也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

29.你是否觉得和同学一起玩不如自己一个人玩?

30.同学们在交谈时,你是否不想加入?

31.和大家在一起时,你是否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32.你是否讨厌参加运动会和文艺演出?

33.你的朋友是否很少?

34.你是否不喜欢同别人谈话?

35.在人多的地方,你是否觉得很怕?

36.在排球、篮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输了时,你心里是否一直认为是自己不好?37.受到批评后,你是否总认为是自己不好?

38.别人笑你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9.学习成绩不好时,你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不用功的缘故?

40.失败的时候,你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41.大家受到责备时,你是否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过错?

42.在参加羽毛球、篮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时,你是否一出错就特别留神和紧张?

43.碰到为难的事情时,你是否认为自己难以应付?

44.你是否经常会后悔做过的事?

45.和同学吵架以后,你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

46.你心里是否总想为班级做点儿好事?

47.你学习的时候,思想是否经常开小差?

48.你把东西借给别人时,是否担心别人会把东西弄坏?

49.碰到不顺利的事情时,你心里是否很烦躁?

50.你是否非常担心家里有人生病或死去?

51.你是否在梦里见到过死去的人?

52.你对收音机和汽车的声音是否特别敏感?

53.你心里是否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没有做好?

54.你是否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

55.在决定要做什么事时,你是否总是犹豫不决?

56.你手上是否经常出汗?

57.你害羞时是否会脸红?

58.你是否经常头痛?

59.你被老师提问时,心里是否总是很紧张?

60.不运动时,你的心脏是否也经常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

61.你是否很容易疲劳?

62.你是否很不愿吃药?

63.夜里你是否很难入睡?

64.你是否总觉得身体好像有什么毛病?

65.你是否经常认为自己的体形和面孔比别人难看?

66.你是否经常觉得肠胃不好?

67.你是否经常咬指甲?

68.你是否经常舔手指头?

69.你是否经常感到呼吸困难?

70.你去厕所的次数是否比别人多?

71.你是否很怕到高的地方去?

72.你是否害怕很多东西?

73.你是否经常做噩梦?

74.你是否胆子很小?

75.夜里,你是否很怕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

76.乘车穿过隧道或路过高架桥时,你是否很害怕?

77.你是否喜欢整夜开着灯睡觉?

78.你听到打雷声是否非常害怕?

79.你是否非常害怕黑暗?

80.你是否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你?

81.你是否经常生气?

82.你是否不想得到好的成绩?

83.你是否经常会突然想哭?

84.你以前是否说过谎话?

85.你是否有时会觉得还是死了好?

86.你是否一次也没有失约过?

87.你是否经常想大声喊叫?

88.你是否不愿说出别人不让说的事?

89.你是否有时想过自己一个人到遥远的地方去?

90.你是否总是很有礼貌?

91.被人说了坏话,你是否想立即采取报复行动?

92.老师或父母说的话,你是否都照办?

93.不开心时,你是否会乱丢、乱砸东西?

94.你是否发过怒?

95.你想要的东西,是否就一定要拿到手?

96.你不喜欢的课,老师提前下课,你是否会感到特别高兴?

97.你是否经常想从高的地方跳下去?

98.你是否无论对谁都很热情?

99.你是否会经常急躁得坐立不安?

100.对不认识的人,你是否都会喜欢?

评分标准:

选“A”记1分;选“B”记0分。

测试结果:

1.整个问卷项目中的第82,84,86,88,90,92,94,96,98,100项,即组成效度量表的这些项目,如果它们的得分合计起来比较高,则可以认为该受测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作假的,所以测验结果不可信。

2.除效度量表外,由测验项目组成的八个内容量表的组成与含义如下:

A.学习焦虑(由第1,2,3,4,5,6,7,8,9,10,11,12,13,14,1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学习焦虑低,学习不会受到困扰,能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B.对人焦虑(由第16,17,18,19,20,21,22,23,24,2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热情,大方,容易结交朋友。

C.孤独倾向(由第26,27,28,29,30,31,32,33,34,3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4分以下):爱好社交,喜欢寻求刺激,喜欢与他人在一起。

D.自责倾向(由第36,37,38,39,40,41,42,43,44,45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自信,能正确看待失败。

E.恐惧倾向(由第71,72,73,74,75,76,77,78,79,80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对某些日常事物,如黑暗等,有较严重的恐惧感。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恐惧感。

F.冲动倾向(由第81,83,85,87,89,91,93,95,97,99项组成):高分(8分以上):十分冲动,自制力较差。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