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全书2
12290700000016

第16章 交际礼仪(5)

一般情况下,男士应主动有礼貌地邀请女士;如果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论男女,下级都应主动邀请上级。跳舞时舞姿要端庄,身体保持平、直、正、稳,切忌轻浮鲁莽;男士动作要轻柔文雅,不宜将女士拢得过紧、过近。万一触碰了舞伴的脚部或冲撞了别人,要礼貌地向对方颔首致歉。一曲终了,方可停舞。男舞伴应送女舞伴至席位,并致谢意,女士则应点头还礼。除此之外,还应讲究文明礼貌,维护舞场秩序,不吸烟,不乱扔果皮,不高声谈笑,不随意喧哗,杜绝一切粗野行为。

女性舞会礼仪装扮

舞会是现代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高雅的社交娱乐活动,可以结识朋友、加深友谊、消除疲劳、陶冶性情,因此,舞会吸引着社会各阶层人士。那么,参加舞会的女性该如何妆扮呢?

·虽说平时女性打扮应以淡雅为主,但是,由于舞会上的灯光一般都较幽暗,因此女性化妆不妨浓一些,这样才能出彩。

·发型应以清丽自然为原则,不要喷过多的发胶或将头发做成不自然的花形。

·在首饰的佩戴上可多下些工夫,以配合热闹的舞会气氛。白天太耀眼的金属首饰用在晚间反而恰到好处。此外,手镯、襟花、别针都能衬托清新活泼的少女气质。

·穿戴打扮完毕,可适当洒些香水,使舞会中的你显得芬芳高贵。

涉外舞会的礼仪

(一)要注意服饰和仪容的美观大方

在一定场合中,服饰和仪容,体现出人的礼貌修养与精神风貌。男士应西服革履、庄重得体;女士应长裙飘逸、靓丽美观。无论男女宾客,皮鞋底要平滑,以免起舞时扭伤脚踝。化妆应庄重得体、浓淡相宜。

(二)要注意舞会入舞的程序

正式的涉外舞会,第一场舞由主人夫妇、主宾夫妇共舞;如果夫人不跳舞,要由成年女儿代替起舞。第二场舞由男主人邀请主宾夫人、男主宾邀请女主人共舞。

(三)要注意邀舞的礼节

正式舞会上,男宾邀请舞伴时既要主动大方,又要彬彬有礼。如果一位女士正和一位男士坐在一起交谈,另外的男士最好不要请她共舞。如果她单独坐着,或坐在一群人当中,男士可以过去请她;如有其亲友在场,则应向亲友致意,并征得同意。

(四)与外宾共舞的礼节

涉外舞会上,如有人将一位女外宾介绍给你,你就必须请她与你跳一次舞。如果自己跳得不好,可以问一问她,是否愿在你身边稍坐一会儿而不去跳舞。如果邀请外宾女士跳舞,可以走到她面前,彬彬有礼地鞠躬,并说:“可以请您跟我一起跳舞吗?”如果她接受了邀请,那就迎候她走下舞池;如果她婉言谢绝,你则应说:

“对不起,打搅了。”作为中方女士,如有外宾邀请,一般不要拒绝,而应落落大方与之共舞。

舞会着装要求

如果是亲朋好友在家里举办的小型生日Party等活动,要选择与舞会的氛围协调一致的服装。女士最好穿便于舞动的裙装或穿旗袍,搭配色彩协调的高跟皮鞋。

作为男士,一定要头发干净,衣着整洁。一般的舞会可以穿深色西装,如果是夏季,可以穿淡色的衬衣,打领带,最好穿长袖衬衣。

如果应邀参加的是大型正规的舞会,或者有外宾参加,这时的请柬会注明:请着礼服。接到这样的请柬一定要提早做准备,女士的礼服在正式场合要穿晚礼服。晚礼服源自法国,法语是“袒胸露背”的意思。有条件经常参加盛大晚会的女士应该准备晚礼服,偶尔用一次的可以向婚纱店租借。近年也有穿旗袍改良的晚礼服,既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又端庄典雅,适合中国女性的气质。

穿着晚礼服一定要佩戴首饰。露肤的晚礼服一定要佩戴成套的首饰,如项链、耳环和手镯。晚礼服是盛装,因此最好要佩戴贵重的珠宝首饰,在灯光的照耀下,首饰的闪烁光芒会为你增添光彩。小手袋是晚礼服的必须配饰。手袋的装饰作用非常重要,缎子或丝绸做的小手袋必不可少。

男士的礼服一般是黑色的燕尾服,黑色的漆皮鞋。正式的场合也需戴白色的手套。男士的头发一定要清洁;因为跳舞时两人的距离较近,也应保持口腔卫生,最好用口腔清新剂。

邀舞

交谊舞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它既体现着人们的活力、青春和朝气,又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参加交谊舞会,在向别人邀舞时,必须注意以下礼节。

在舞会上,一般都是男士邀请女士跳舞。在关系很好、很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女士邀请男士。

男士如有意邀请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跳舞时,必须先认真观察她是否已有男友伴舞;如有,一般不宜前去邀请,以免发生误会。

邀请时,男士应步履庄重地走到女士面前,弯腰鞠躬,同时轻声微笑说:“想请你跳个舞,可以吗?”弯腰以15度左右为宜,不能过分,过分了,反而会有不雅之嫌。

在正常的情况下,两个女性可以同舞,这意味着她们在现场没有舞伴。

但两个男性却不能同舞,因为这样意味着他们不愿意向在场的女士邀舞,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所以,只有当两位女士已在跳舞池内起舞时,两位男士才可采取同舞的方式,追随到她们身边,然后共同向她们邀舞,再分别组成新的两对舞伴。

如果是女士邀请男士,男士一般不得拒绝,音乐结束时,男士应将女士送到其原来的座位,待其落座后,说一声:“谢谢,再会!”然后离去,切忌在跳完舞后,不予理睬。

在邀请别人跳舞时,邀请者的表情应自然、谦恭、有修养,不要紧张做作,更不能举止粗俗。如果叼着香烟去请人跳舞,会被女士拒绝,也会影响舞会的良好气氛。

男士邀请女士跳舞,如果女士不想跳,不能勉强。不论男士或女士,一个人单独坐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别人就不要去打扰。如果坐在一群人中间,则可以走过去邀请对方跳舞。

邀请舞伴,要观察一下对方的情况,不要几个人同时抢邀一个舞伴,更不能为邀舞伴而发生争吵,在舞会上争夺舞伴是十分不礼貌的。

男士如果邀请女舞伴同赴舞会,不应让舞伴独坐,而自己邀请别人起舞。男士要记住,在第一支舞曲和最后一支舞曲时应邀自己的女伴同舞。

在朋友相聚的舞会上,男士应避免全场只同一个女子跳舞。男士如果仅仅和妻子跳舞也是不礼貌的。如果有人把一位女士介绍给一位男士,这位男士就必须请她跳一次舞。

在家庭舞会中,第一场舞应由主人夫妇、主宾夫妇共舞,如果夫人不跳,也可由已成年的女儿代之。第二场舞应由男主人与主宾夫人,女主人与男主宾共舞。舞会上,男主人应陪无舞伴的女宾跳舞或为她们介绍舞伴,并要照顾其他的客人。男宾应轮流邀请其他女宾,而其他男宾则应争取先邀女主人共舞,其次是女贵宾,再次是女主人家庭的女亲。

拒绝邀舞

参加舞会,邀请者固然应当彬彬有礼,但受邀者也应当落落大方,彼此都应表现出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高雅的文化素质。如果决定拒绝别人的邀请时,则要注意礼貌待人。

一般情况下,女方最好不拒绝别人的邀舞,如果决定谢绝,则应说:

“对不起,我想休息一下。”或者说:“真对不起,我不会跳舞。”以此求得对方的谅解。

如果女士已经答应和别人跳这一场舞了,则应向前来邀请者表示歉意:

“对不起,已经有人邀我了,等下一曲吧。”

已经婉言谢绝别人的邀请后,在一曲未终了时,女士不应同别的男士共舞,否则会被认为是对前一位邀请者的蔑视,是很不礼貌的表现。

如果同时有两位男士邀请一位女士跳舞,女士最好是礼貌地谢绝。如果已接受其中一位的邀请,对另一位则应表示歉意,礼貌地说:“对不起,请等下一曲吧。”

当女士已经拒绝一次男士的邀请后,如果这位男士再次前来邀请,在确定无特殊的情况下,不应再次拒绝,女方应愉快接受邀请。

如果自带舞伴,两个人多跳几场当然可以,但如果别人来请,不能一概拒绝,更不能说一些不礼貌的话。

如果夫妇二人同去参加舞会,跳过一曲后,有人前来邀请夫人,先生应按礼节促请夫人接受,决不能代夫人回绝对方,这也是有失礼节的表现。

舞姿风度

跳舞的风度,主要是指人在跳舞时的姿态和表情。姿态是人的外在动作,表情则是其内在的感情。在舞会上,怎样做才算是有风度呢?

舞姿要端正、大方和活泼,整个身体应始终保持平、正、直、稳,保持好重心,身体不要摇晃。跳舞时,男女双方都应面带微笑,说话要和气,声音要轻细,不要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

神情、姿态要轻盈自若,给人以欢乐感。表情应谦和悦目,动作要协调舒展,男士不要强拉硬拽,女士不挂、扑、靠、扭。

跳舞时,男方的右手应手心向下向外,用大拇指的背面轻轻将女方挽住,而不应用右手手掌心紧贴女方腰部,左手使左臂以弧形向上与肩部成水平线举起,掌心向上,拇指平肩,只将女伴的右掌轻轻托住。女方的左手应轻轻地放在男士的右肩上,右手轻轻地搭在男士的左手上。跳舞行进中,双方握得或搂得过紧,都是有失风度的。

跳舞时,双方的身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跳四步舞时,舞步可稍大些,表现出庄重、典雅和明快的姿态;跳三步舞时,双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身躯略微昂起向后,使旋转时重心适当,表现出热情、舒展、轻快和流畅的情绪与节奏;跳探戈舞时,随着乐曲中切分音所含节拍的弹性跳跃,男女双方的舞姿与步法变化较多,舞步可稍大些;跳伦巴舞时,男女双方可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扭动腿部及脚踝,臀部不应大幅度地摆动。

如何避免舞会尴尬

跳舞是一项精彩的娱乐活动,当你和舞伴配合默契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因和谐而产生的愉悦。当你以娴熟的舞步、优雅的举止赢得一批新朋友时,跳舞又成了一项有益的社交活动。舞蹈礼仪就如我们日常生活礼仪一样,让所有行为规范系统化,建立令人愉快的气氛,快乐地享受跳舞的乐趣,避免在舞蹈中不经意造成伤害,或侵犯到别人。社交舞中最优先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安全及其他舞伴的方便,以下几个规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舞会中发生尴尬。

(1)参加舞会时,所有的男士、女士都必须穿着整洁得体。灯芯绒或格子呢的、肘部打补丁的休闲西装不宜出现在十分正规的舞会上。即使是夏天,男士也得穿长裤去参加舞会,穿西装短裤、沙滩裤去跳舞是不礼貌的。

(2)不管舞会是否正式,都应穿舞鞋,别穿运动鞋或任何胶底鞋,因为它们会黏在地板上,当你做旋转动作时会导致膝盖受伤。

(3)如果参加“迪斯科专场”舞会,装扮就不必受以上约束。T恤、牛仔裤、超短裙、运动鞋都可以穿,人们只求在扭摆中宣泄得酣畅淋漓,领带、高跟鞋反倒成了累赘。

(4)避免穿无袖或吊带的衣服,尤其在较活跃的舞中,因为触摸到舞伴湿漉漉的肌肤并不是件愉悦的事。

(5)女士的配件如大耳环、手表、胸针、长项链、大皮带头,在舞池中都是危险物品,它们都可能勾到舞伴的衣服或刮伤、碰肿,这都是麻烦的事。

(6)袖口低于腋窝的衣着并不适宜,尤其拉丁舞中男士常扶着女士的背部,一不小心就会抓到宽松的衣袖。

(7)女士长发应往上盘好,或梳理服帖,否则在转圈时头发甩到男士的脸可不好玩。

(8)一般由男士带领女士跳舞,女士应密切配合。无论舞步娴熟与否,男士应带领舞伴与舞场中其他人的舞蹈方向保持一致,一般按逆时针方向绕行,而不要在舞场中横冲直撞。跳舞时不小心踩了对方的脚,应马上说“对不起”。

(9)男士不要因为紧张而把舞伴搂得太近,或把舞伴的手握得太牢,这样容易引起误会。女士也要放轻松,不要把全身的分量都压在舞伴身上。如果女士发现舞伴故意搂紧自己,或某支舞曲放个没完没了,使自己很不耐烦,女士可以不失礼貌地说:“我累了,想回座位上去。”

现代礼仪的距离意识

由于人们交往性质的不同,个体空间的限定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关系越密切,个体空间的范围划得越小。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根据人们交往关系的不同程度,可以把个体空间划为四种距离。

(一)亲密距离

这种距离是人际交往中最小的间距。处于0~15厘米之间,彼此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属于亲密接触的关系。这是为了做出爱抚、亲吻、拥抱、保护等动作所必需的距离,常发生在爱侣、亲友之间。但是如果用不自然的方式或强行进入他人的亲密距离,可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侵犯。处于15~45厘米,这是身体不相接触,但可以用手相互摸触到的距离,如挽臂执手、促膝倾谈等,多半用于兄弟姐妹、亲密朋友之间,是个人身体可以支配的势力圈。另外,势力圈以眼前为最大,也就是一个人对前方始终保持强烈的势力圈意识,而对自身的两侧和背后关心次之。据这一原理,飞机上、长途汽车上和影剧院都采取长排向前的座位,尽量避免对面的座位,使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平均的前方势力圈。

(二)个人距离

这种距离较少直接身体接触。处于45—75厘米之间,适合在较为熟悉的人们之间,可以亲切地握手、交谈,或者向他人挑衅也在这个距离中进行。

处于75~120厘米之间,这是双方手腕伸直,可以互触手指的距离,也是个人身体可以支配的势力圈。

(三)社交距离

这种距离已经超出亲密或熟悉的人际关系。处于120~210厘米之间,一般是工作场合和公共场所。在现代文明社会,一切复杂的事物几乎都在这个距离里进行,如机关里的领导干部对秘书或下属布置任务,接待因公来访的客人,或进行比较深入的个人洽谈时大多采用这个距离。处于210~360厘米之间,表现为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是会晤、谈判或公事上所采用的距离。

首长接见外宾或内宾,大公司的总经理与下属谈话等,由于身份的关系需要与部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公众距离

这种距离人际沟通大大减小,很难进行直接交谈。处于360~750厘米之间,这是产生势力圈意识的最大距离,如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小型演讲会的演讲人与听众的距离。所以在讲课和演讲时用手势、动作、表情以及使用图表、字幕、幻灯等,辅助教具都是为了“拉近距离”,以加强人际传播的效果。处于750厘米以上距离位置,在现代社会中,则是在大会堂发言、演讲、戏剧表演、电影放映时与观众保持的距离。

初次见面如何缩短距离

初次见面,交际双方都希望尽快消除生疏感,缩短相互间的感情距离,建立融洽的关系,同时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交谈才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呢?

(一)通过亲戚、老乡关系拉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