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图解艾灸按摩拔罐刮痧
12288700000002

第2章 经络疗法,知而善行(1)

艾灸、按摩、拔罐、刮痧是祖国医学百花园中的瑰宝、奇葩。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经济实用,己成为临床治疗和家庭保健的常用养生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下面让我们从零开始,逐步了解这四种经络疗法的基本常识,并加以实践,以达到“手到病自除”的目的。

§§§第一章艾灸疗法,灸出健康

近年来,中医艾灸养生成为养生新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艾灸,并将艾灸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疗效奇特,无毒副作用,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初识艾疗,防病治病→施灸手法,各显神通

施灸体位,5种选择→施灸有序,补泻有道

艾草选择,把握细节→施灸注意,一定要记

施灸宜忌,不可忽视

初识艾疗,防病治病

艾疗,即艾灸疗法,也称“灸法”或“灸疗”,“灸”字,《说文解字》作“灼”字解释,是灼体疗法的意思,是火力在医疗上的直接医疗作用。艾疗是指利用艾绒或药物,放置于体表的穴位上或患处,借其烧灼和熏熨时的温热性或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而扶正祛邪,温通经络,调畅脏腑气血,达到防病和治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又因施灸的材料不同,故又有艾灸疗法与非艾灸疗法之分,临床尤以艾绒作材料而应用者居多,故统称为艾灸疗法。

艾灸的防病治病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络行气

经络通,气机的升降运动就会后劲十足。心脏的跳动是动力气血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但身处躯体中心部位的心脏只是在做分内的工作——跳动。更何况“强弩之末不能穿(入)鲁缟”。所以,有时候,必须依靠外力的帮助,心脏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年人更是如此。如果再有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或跌打损伤的发生,那么人体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事情,进而身体就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穴位就是刺激经络上的“大药”,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体功能的作用。

2.泄热拔毒

寒则温之,是否热证还可以用艾灸之法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要辩证地看待艾灸。事实上,在古代文献中就有“热可用灸”的记载,《黄帝内经》就有艾灸治疗痈疽的记载,历代医籍也将艾灸作为此病证的一个重要的治法。唐代《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艾灸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的消渴证的火疗做了论述。由此看来,艾灸还能以热引热,将热导引出来。艾灸,既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失衡的状态可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

3.散寒温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水代表寒,火代表热,阴阳的基本病理特征就是寒热。照五行分就分为温、热、平、凉、寒。寒、热是对致病因素影响人体后,人体所表现出的功能状态的概括,中医学称为寒证、热证。而引起寒热证的病因,则称为寒邪、热邪。艾叶性温,既能入阴又能入阳,补中有通,通中能消,灸疗时释放的红外微波及烟熏能够气血双调,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是药效广泛的一味中药。因此,灸法具有良好的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

4.健体防病

《黄帝内经》中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治未病”,时至今日,“防病于未然”仍然是我们捍卫健康的一个重要思想。艾灸除了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的作用,是重要的防病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绝骨四处各二壮,可以预防中风”。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病则难犯,达到防病之功。温炎在民间享有不错的口碑,有类似“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等赞誉。

艾灸是古代民间和宫廷都盛行的防病治病方法,在日本、韩国也很流行。现代人多用“针”而忽略了“灸”,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即是对艾灸作用的肯定。

施灸手法,各显神通

1.温和灸法

温和灸是艾条熏灸的一种,就是将已点燃的艾条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夹住,对准施灸部位,在距皮肤3~5厘米处进行熏灸。固定于应灸之处,不要移动,一般每穴灸5分钟左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呈红润为度。

注意事项

施灸时,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者和小儿,术者可将食指、中指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便于及时调节施灸距离及时间,防止烫伤。此灸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的作用,适用于一切虚寒证,如风寒湿痹及相关慢性病。

2.雀啄灸法

雀啄灸就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悬置于施灸部位之上,将其对准穴位,像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一般可灸5~15分钟,以局部皮肤呈红润为度。

此灸法具有温阳起陷和兴奋作用,适用于灸治昏厥、胎位不正、各种儿童疾病、内脏疾病等。

注意事项

施灸时,艾火不得接触皮肤,以灸至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

3.回旋灸法

回旋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厘米左右往复回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潮红为度。

此灸法具有消散作用,还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适用于较严重的风湿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病症。

注意事项

施灸时,对于体质强壮者,灸量大些;对于久病者、体质虚弱者、老人、小儿,灸量宜小些。

4.隔姜灸法

隔姜灸法,即将鲜姜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用针在中间扎些小孔,放在穴位上,上面再点燃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疼痛不可耐受时,可将姜片稍稍向上提起,稍停片刻后放下再灸。

此灸法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痛经、阳痿、遗精、胃脘冷痛、风寒湿痹、肾虚腰痛等疾病。

注意事项

施灸时,艾炷不宜太大,如有排列,不宜过近,不要施灸太过,以局部红润为度,以免烫伤。

施灸体位,5种选择

艾灸时的体位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在艾灸时,应根据艾灸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其原则是:一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二要使患者舒适;三要方便术者操作。艾灸时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

患者自然平躺在床上,双上肢或平放于体侧,或屈曲搭于腹侧,下肢自然分开,膝下可垫一软枕,暴露用灸的部位。此体位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外)侧、下肢正面、下肢内(外)侧部位的艾灸治疗。

2.侧卧位患者自然侧卧于床,双下肢屈曲,头下可垫一软枕,充分暴露用灸的部位。此体位适用于枕部、后颈、肩部、背部、腰部、臀部、下肢后侧和足底部位的艾灸治疗。

3.俯卧位

患者自然俯卧在床上,胸前颏下可垫一软枕(也可不垫),踝关节下也可垫一软枕,充分暴露用灸的部位。此体位适用于头面两侧部位的艾灸治疗。

4.仰靠坐位

患者坐在软垫椅上,或在后颈垫一软垫,头仰靠,充分暴露用灸部位。此体位适用于额面、前颈、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的艾灸治疗。

5.俯伏坐位

患者可以伏在软垫上或以双手托立前额,暴露用灸部位。此体位适用于头部、后颈区的穴位,用于前臂穴位的艾灸治疗。

施灸有序,补泻有道

1.施灸的顺序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器之间互有联系,某一器官发生疾病,往往会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所以在施灸时,应注意顺序,以使身体各器官保持最佳的协调状态。

施灸的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阳后阴,先灸背部再灸胸腹;先上后下,先灸头胸再灸四肢;先少后多,先小后大,即先灸艾炷小者再灸大者,壮数递增。

按这种顺序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若不按这种顺序施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咽燥、头面烘热等不适感。

当然,临床施灸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而灵活应用。如脱肛施灸,就可以先灸长强穴以收肠,再灸百会穴以举陷。

2.补泻有道

病有轻重,体有强柔,人有大小,故灸刺激之强度,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施灸强度大致分为强、中、弱三种。

(1)强刺激:其艾炷为大炷,捻成硬丸,12~15壮。

(2)中刺激:其艾炷为中炷,捻成中等硬丸,7~10壮。

(3)弱刺激:其艾炷为小炷,宜松软而不紧结,3~5壮。

施灸时,采取何种施灸手法需辨证而定。虚证宜补,用弱刺激;实证宜泻,用强刺激;虚实夹杂证宜平补平泻,用中刺激。因此,施灸手法很重要,对不同病症的治病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

艾灸施补点燃艾炷后,不吹其艾火,待其慢慢燃尽自灭,火力缓和而温和,且时间较长,壮数较多,灸毕要用手按其施灸部位,使灸气聚而不散。如用艾条灸,可采用雀啄灸弱刺激,每穴灸0.5~2分钟,或温和灸,或回旋灸3~5分钟,以促进机体生理功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

艾灸施泻点燃艾炷后,连吹旺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使其穴邪气易散。若用艾条灸,可选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灸10分钟以上的强刺激,以达镇静的作用,促进正常抑制。

艾草选择,把握细节

艾疗的材料以艾草为主。此外,针对不同的情况,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可用灯芯草、硫黄、黄蜡、桑枝、桃枝、白芥子、蓖麻子、斑蝥等材料配合使用。好的艾草还要从它的原料——艾绒和艾条选起。那么,选择艾绒和艾条的要点是什么呢?

1.选择艾绒的要点

绒绒体选择以柔软细腻为好,如果里面有枝梗或其他杂质就不好了。另外,可以从艾绒中取出一小撮,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一捏,以能成形为好。

色是指艾绒的色。艾绒的色最好选择土黄色或金黄色。

味好的艾绒气味芳香,不刺鼻,如果闻起来有青草味,那就是当年艾。当年艾效力没有陈艾好,毕竟自古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

烟好的艾烟色淡白、不浓烈,气味香、不刺鼻。如果将点燃的艾一头朝下,烟雾应向上有缭绕的样子。

2.选择艾条的要点

形在选择艾条的时候,其整体以比较结实者为佳。如果艾条松软,可能是工艺不过关,或艾叶质量不好。

火看火力是选艾条的又一关键点。好艾条火力柔和不刚烈,弹掉艾灰,看上去是红透的样子。用手掌离艾条2厘米左右试火力,应该感受到热气熏烤,而不是火苗烧灼的感觉。这样的艾条渗透力大、灸感强、疗效好。

施灸注意,一定要记

艾灸的效果和对生活细节的把握紧密相关,那么以艾灸为切入点,需要做哪些细致的工作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偏移穴位,影响效果。对于防病治病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灸后熄灭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

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故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或在饭后立即施灸。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3次最好每天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天一灸,10日为1个疗程。儿童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艾灸用作日常防病时可以灵活掌握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的时间。一般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用艾条灸的时间可以短些,用比较温和的艾灸器或艾灸罐灸的时间可以稍长。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地进行。

防止灼烧衣服施灸时,因火星、火灰掉落,稍一疏忽,很容易灼烧衣服等物。因此,一要及时除去艾灰,二要在靠近燃端处,用布或纸遮住,可防止灼烧衣服。

防止晕灸晕灸虽然罕见,但亦应注意。在施灸中,若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手冷脉细、血压降低甚至眩晕等症状时,应视为晕灸,应立即停止灸治,并让其平卧,急灸足三里穴即可平复。

施灸宜忌,不可忽视

艾灸疗法虽然有治病、防病的功效,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它也与其他疗法一样有适应证和禁忌证,若不加以区别,盲目应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1.适应证

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此疗法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