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图解艾灸按摩拔罐刮痧
12288700000010

第10章 四法结合,祛病保健康(3)

感冒

【病解】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感冒轻者,俗称“伤风”;病情重者,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流行性感冒”。感冒患者因外感病邪的不同,主要有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

【艾灸】

1.风寒型感冒浑身酸痛、鼻塞流涕、痰呈白色、发热等。

选穴迎香、印堂、上星、睛明、攒竹、太阳。

方法用清艾条从迎香开始顺鼻梁往上灸至印堂、上星;然后从印堂沿睛明、攒竹到太阳。每处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2.风热型感冒发热重、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选穴大椎、风门、足三里、肺俞、风池。鼻塞加灸迎香;咳嗽加灸天突;头痛加灸太阳、印堂。

方法采用温和灸施灸,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1次或2次,5~7日为1个疗程。

3.暑湿型感冒发热重、恶寒轻,一般没有寒冷感觉。

选穴大椎、风门、足三里、肺俞、风池。鼻塞加灸迎香;咳嗽加灸天突;头痛加灸太阳、印堂。

方法温和灸,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

4.流行性感冒发热、畏寒、出汗、全身酸痛、咳嗽、鼻塞等。

选穴大椎、肺俞、委中。

方法用隔姜灸,每穴灸2~3壮,每日2次或3次。

【按摩】

印堂、太阳: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印堂、太阳两穴,各按压2分钟。

印堂、太阳、上星:用抹法从印堂抹到太阳穴,从印堂交替抹到上星,反复抹3分钟,用抹法分抹前额到鬓发处3分钟。

肺俞:用拇指按揉法推按肺俞穴1分钟。

【拔罐】

1.风寒型感冒

选穴取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印堂、太阳、合谷穴以及背部督脉、膀胱经循行部位。

方法用火罐采取闪火法,对穴位施连续闪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或施以单纯火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2.风热型感冒

选穴取大椎、肺俞、风池、尺泽穴。

方法用刺络罐法,首先以三棱针在穴位上进行点刺,至出血为度,然后用罐立即吸拔在点刺的部位上,留罐20分钟,起罐后将吸出的血液用消毒棉球擦净,每日1次。

【刮痧】

1.风寒感冒

选穴风池、大椎、肺俞、中府、少商、足三里。

方法用单角刮法刮拭头部的风池、中府穴;用面刮法刮拭颈部的大椎,背部的肺俞,大拇指的少商,下肢的足三里。

2.风热感冒

选穴风池、尺泽、外关、合谷、大椎。

方法用单角刮法刮风池穴,用面刮法由上而下刮拭大椎、尺泽、外关、合谷,可起到解表止痛的作用。

3.暑湿感冒

选穴膻中、中脘、足三里、孔最、支沟、合谷。

方法用单角刮法由上至下刮拭胸部膻中,可起到理气化痰的作用,缓解胸闷、咳喘、吐逆等;用面刮法刮拭中脘穴、足三里可起到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用面刮法由上至下刮拭孔最、支沟和合谷可起到宣肺解表的作用。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足三里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健康贴士

感冒患者每晚用热水泡脚15~20分钟,以泡后双脚发红为度,可减轻感冒症状。另外,感冒刚发生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轻感冒症状。

咳嗽

【病解】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症,中医学认为,咳嗽多由外邪侵袭、肺气失宣所致,也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使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咳嗽分干、湿两种。

【艾灸】

1.干咳有昏昏沉沉、灼热的感觉,但又咳不出痰。经常见于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初期。长时间持续的干咳,可能是肺结核。

选穴肺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方法采用温和灸法,每穴灸20分钟。或隔姜灸,每穴灸3~5壮。每日2~3次。

2.湿咳咳个不停且喉咙带痰。若干咳的症状加剧,会演变成湿咳。其常发生于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及心脏瓣膜等疾病。

咳嗽严重或咳嗽时痰中带血或呈绿色,最好能尽快接受医生诊治。

此外,也需留意有无胸痛、头痛、腹痛或发热等症状。

选穴膻中、膏肓穴。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15~2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按摩】

天突穴:取坐位,用左手拇指指尖点于天突穴,食指末节置于颈项平衡位置,指力沿胸骨柄的后缘向下点住不动1分钟,力度不影响呼吸为宜。按摩天突穴可治疗咳嗽、失语、支气管炎等症。

膻中穴:取坐位或仰卧位,以左手大鱼际或掌根贴于穴位,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放松为佳,膻中穴可治疗咳嗽、呼吸困难、乳房疼痛等症。

中府穴:取坐位或仰卧位,用中指点按中府穴不动,约半分钟,然后向外揉2分钟,即觉呼吸通畅,咳嗽症可缓解。

列缺穴: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对侧拇指端用力向下揉1分钟,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轻揉2分钟,以感觉到酸痛为度。列缺穴可治疗头痛、颈椎僵硬疼痛等症。

【拔罐】

选穴风门、肺俞、大椎、膈俞、天突、膻中。

方法采用留罐法吸拔肺俞、大椎、膈俞、风门。每穴留罐10~15分钟。

抽气罐:采取仰卧位,用抽气罐分别吸拔天突、膻中。天突吸拔10~15分钟即可。膻中时间减半,时间过长会引起气胸。

【刮痧】

选穴大杼、肺俞、尺泽、列缺、廉泉、天突。

方法(1)用面刮法由上而下刮拭背部两侧的大杼至肺俞穴,可起到宣肺解表的功效,对治疗咳嗽很有帮助;用面刮法由上至下分别刮拭左右上肢的尺泽、列缺穴,可起到疏散肺经风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2)用面刮法自颈部廉泉穴由上而下慢慢刮拭,再分别刮拭颈前两侧部位;用单角法由天突穴缓慢向下刮拭;用平面刮法由内向外分别沿胸肋骨走形慢慢刮拭。此法可减轻局部的炎症,对改善咳嗽症状疗效显著。

健康贴士

①忌冷、酸、辣食物。冷冻、辛辣食物会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因此,咳嗽时不宜吃冷饮,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最好加温后再喝。过敏性咳嗽的患者更不宜喝碳酸饮料,以免诱发咳嗽。酸食常敛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②宜多喝水。除满足身体对水分的需要外,充足的水分可帮助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并增加尿量,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③饮食宜清淡。以新鲜蔬菜为主,适当吃豆制品,荤菜量应减少,可食少量瘦肉或禽、蛋类食品。食物以蒸煮为主。水果可选择梨、苹果、柑橘等,量不必多。

便秘

【病解】

中医学认为,便秘系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常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阴阳气血不足等皆可形成便秘。概括来说,便秘的直接原因不外乎热、气、冷、虚四种,胃肠积热者发为热秘,气机瘀滞者发为气秘,阴寒积滞者发为冷秘,气血阴阳不足发为虚秘。根据病理,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种。

【艾灸】

1.功能性便秘大便不通或粪便坚硬,有便意而排出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天以上排便一次。下腹部有钝痛和不适感,排便后可减轻,粪形如羊粪球状,食欲缺乏,可伴有头痛、眩晕、心悸气短、烦躁等症状。

选穴太冲、大敦、大都、支沟、天枢。

方法温和灸,每次每穴艾灸15~20分钟;或者艾炷隔姜灸,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施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2.器质性便秘大肠发生形态改变而致粪便通过障碍形成的便秘。譬如肿瘤引起的便秘,多有粪便形状的改变,且常伴有脓血和黏液。突然便闭、腹痛、恶心、呕吐,应考虑是肠梗阻和肠套叠等疾病。若腹部手术后便秘,则应考虑肠粘连的发生。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方法艾炷无瘢痕灸,在施灸部位上点燃小艾炷,至皮肤感觉灼痛时停止,并更换新艾炷,连灸3~7壮,施灸穴位皮肤充血红润为度。

【按摩】

中脘、天枢穴:用指摩法在中脘、天枢穴各按摩2分钟。

脾俞、肾俞、大肠俞穴:用拇指按揉法在脾俞、肾俞、大肠俞等穴各按摩2分钟。

长强穴:用拇指点法点按长强穴2分钟。

【拔罐】

选穴天枢、支沟、上巨虚、脾俞、胃俞、大肠俞。

方法患者首先取仰卧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具,将罐拔在腹面所选的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然后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同样的方法在背面所选的穴位上进行治疗。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刮痧】

选穴商阳、少商、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方法(1)用面刮法从大肠经肩上部由上而下开始分段刮至食指指甲根部的商阳穴,再用面刮法从拇指指根部刮至指尖,重点刮拭指甲根部的少商穴。这些穴位有利于疏泄阳热,调理肠胃。

(2)用面刮法重点刮拭腹部两侧的天枢穴,再用面刮法由上而下刮拭足部的足三里至上巨虚,可以直接促进肠道的蠕动,有效地治疗便秘。

健康贴士

便秘患者应少吃油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水果及纤维较多的蔬菜;适当运动,加强腹肌锻炼,多做仰卧屈髋压腹动作;排便时可用拇指按于手臂支沟穴或腹部左侧天枢穴,以帮助排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大便时不宜久蹲。

中暑

【病解】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伤暑、暑风或暑厥。伤暑为较轻者,暑风或暑厥为较重者。

【艾灸】

选穴大椎、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牙关紧闭者,加承山;手足抽搐者,加后溪、涌泉;暑热夹湿者,加阴陵泉。

方法用艾炷隔盐灸,每穴灸3~5壮,每日1次或2次;或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以苏醒为度。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按摩】

人中、素髎、兑端穴:用拇指指甲切压人中、素髎、兑端各1~2分钟,力度轻重兼施,以偏重为主。

百会、印堂穴:点按百会、印堂各100~200次,力度适中。

耳部心穴:指振耳部心穴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80次,力度较轻。

耳尖穴:扯耳尖穴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拔罐】

选穴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

方法对以上穴位进行拔罐、留罐,亦随症点刺放血大椎、曲池,挤出紫黑的血液,并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刮痧】

选穴百会、大椎、夹脊、曲泽、神阙、关元、内关、劳宫、十宣、委中、涌泉。

方法(1)用单角刮法刮拭背部的大椎、夹脊,上肢部的曲泽、内关,下肢部的委中,以局部出血点为度。

(2)用平面按揉法轻揉腹部的神阙、关元,上肢部的劳宫,足部的涌泉,以局部酸胀为度。

(3)采用放痧法,用小号三棱针在手部十宣穴进行点刺,放出5~7滴血,放痧用具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后才可使用。

健康贴士

为防止中暑,应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痔疮

【病解】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医学所指痔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艾灸】

1.湿热下注型肛门坠胀疼痛,大便下血,血色浑浊,排便不畅,便时有物脱出,里急后重,身重困乏,核痔渐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选穴肾俞、大肠俞穴。

方法在腰部的肾俞穴至大肠俞穴之间寻找瘀点,一般为红色或紫色点。可采取直接灸、隔姜灸、悬灸3种方法。直接灸一般每个点1~3壮,隔姜灸一般3~7壮,悬灸10~15分钟,均为3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气血两虚型以痔脱出为主,肛门坠胀,便时有物脱出,需用手还纳,少气懒言,便色淡量多,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选穴中脘、神阙穴。

方法采用隔姜灸,将鲜姜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用针在中间扎些小孔,放在中脘和神阙穴上,点燃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疼痛不可耐受时,可将姜片稍稍向上提起,稍停片刻后放下再灸。每灸4~5壮需更换姜片。

神阙穴

中脘穴肾俞穴

大肠俞

【按摩】

(1)患者仰卧,用拇指推拿、揉捏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大横各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2)患者屈膝,放松腹部,用掌根以顺时针方向摩擦肚脐周围以及下腹部3分钟,直至患者感到温热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