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12284800000043

第43章 世界性的大国不是天生的

中国历史,是一门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功课。在中国,大部分孩子,特别是女孩子,上中国古代或者近代史课程的时候,都有逃课的冲动,甚至于付诸实际行动,更不用说买什么历史方面的书籍了。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无非就是觉得这门课的内容枯燥、无聊,但是,更有一部分人会觉得中国近代史悲惨得令人窒息:今天割地明天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真是太伤自尊了。不仅如此,在国人笔下的中国近代史,还深藏着一种强烈的“悲情情结”,一字字似乎都在用血泪讲述着中国百年来的苦难历程,同时,也在义愤填膺地谴责西方列强的野蛮无理。而这,正是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根植于人们心目中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

其实,世界性的大国不是天生的。中国2000年来的成功不是天生的,而百年前的破败也不是偶然的,对于中国来说,不应该认为“若没有近代史上那些波折,中国就一直是世界第一流的强国”。

走不出晦涩历史,难成大器

中国的晦涩历史起源于中国自康熙以来紧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撞开、中国人天朝大国的桃园美梦被它们的大炮轰开之后。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重农业轻商业、重陆地轻海洋、重防守轻进攻的自给自足的国家,这使中国完全可以在对外封闭的情况下解决自我生存问题。再加上本身“地大物博”,中国人始终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其他民族是未曾开化的,把东边的民族称为夷,西边的称为戎,南边的称为蛮,北边的称作狄,全部都带有贬低、蔑视之意。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向来是恩施天下、极少冒犯别人的大国,自1840年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前后被西方强迫签订了10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近代,中国在列强的强迫下,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1842—1860年,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从中取得了许多特权、大块土地和大量的金银财宝……

1860—1919年,除英、法、美、俄等国外,中国先后与20多个国家签订了条约。其中的《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损失:领土的大割让、外交的大失败、财政的大出血、主权的大出让、经济的大损失;《辛丑条约》是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条约,列强通过这一条约实现对中国的野蛮的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军事监督和文化侵略。政治上,使中国的主权严重丧失;经济上,帝国主义的残酷勒索使中国的经济几近崩溃;军事上,中国的国防能力遭到全面限制;思想文化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遭到摧残遏制。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

这些条约不仅使中国将自己的领土暂时地或永久地划归外国,赔出近20亿两白银,海关也几乎交由外国人管理……这份屈辱,似乎永远地定格在了中国人的心中。再如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本侵略军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对南京城内手无寸铁的市民们进行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共达30余万人。

12月13日上午,日军谷寿夫第6师由光华门、雨花门入城,随即将马路上的难民当作枪杀目标,马路街巷之内顿时血肉狼藉、尸体纵横。

12月14日,日军大部队涌入城内,继续搜杀街巷中的难民;并在中山码头、下关车站等处对聚集江边的难民疯狂射击,枪杀数万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并于当晚押解中国市民和已解除武装的军人9000余人前往鱼雷营,进行屠杀,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2月16日,日军从中日双方都承认具有中立地位的“安全区”内搜捕数万青年,绑赴下关煤岸港枪杀,并将尸体推入江中。

12月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2月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 5.7 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后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浇洒煤油纵火焚烧。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 106 名和 105 名中国人后,依然不肯停止。

……

日军除残酷屠杀无辜外,还肆意强奸、轮奸中国妇女,不分老幼,而且在强奸之后再进行枪杀、毁尸,其状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驾驶着汽车,直入各大公司、商店,将各种货物劫运一空,并放火烧掉所有房屋,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浩劫之下,昔日街市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一座尸体遍地、断壁残垣、满目凄凉的死城。

这些的的确确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忘记的屈辱历史。中国,几乎从没主动地去惹谁,却无辜遭受此惨祸,令人心痛不已。

调整历史观,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面对这么一部沉痛的近代史,中国光“悲情”有用吗?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又该怪谁呢?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正所谓,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那段历史中,一个是生机勃勃,一个是腐朽没落,这之间的不平等也是理所当然的。众多事实已经证明,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这都是一个非常残酷但又无法更改的规律。

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旧中国存在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被英国的暴行破坏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邓小平也说:“要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须打破封闭状态,实行对外开放。西方产业革命后,中国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愚昧的闭关自守政策,不思进取,因而既跟不上时代步伐,也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

牢记历史,调整历史观

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观那些大国的强势崛起,反思近代中国的弱势发展,我们似乎应当这样总结: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强的蛮横无理,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中国自己没有把握好时机,没有抢先走上近代化之路。反观那些被中国称为列强的大国,其实,它们也并非生来就是世界性的大国,最初的时候,有的甚至只是偏居一隅的弹丸之地,而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就在于它们抓住了历史机遇,该走出去就走出去,该革新的时候就革新。正是在走出去和革新这一过程中,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经济上的和政治上的现代化,最终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而这个历史进程,是不能因为其中一些国家后来衰落了,甚至像德国、日本一度走上歧途而被完全否定。事实上,正是由于过去扎实的底蕴,直到今天,那些列强中大的仍是世界性强国,小的也依然位于最发达国家之林。

总之,历史是绝对不能忘却的,可该记住的不只是曾有过的辉煌或遭遇的苦难,最主要的应该是经验和教训。历史需要反思,可反思的并不是别人当初不该做什么,而应是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做,为何不抢占历史先机,抢先成为世界强国。只有这样,才能以史为鉴,校正中国今后发展的路标。

换个角度看世界

中国是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欺侮,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即从现代化角度来看,西方国家强迫中国打开大门,也促使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的漩涡当中。

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里程碑》一书中,列举了 360 个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这些“第一”,无论是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还是思想、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都在不同程度上与西方国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书中也说到,对于西方国家,中国需要换个角度来看待。中国不要只把它们看成是到处侵略扩张的列强,而应该探求它们兴盛的缘由和奥秘,这样就可汲取中华复兴之丰富营养;不宜专捡它们崛起历史中的瑕疵、曲折甚至犯罪来论证实际上是不走向海洋、不走向市场、不走向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要知道,“大国”不只是几个国家,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发展趋势,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林,就应该重视并融入这种潮流之中。观世界、看历史,这才是最主要的。

世界性的大国不是天生的

如今,世界性大国的崛起都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指出,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历史机遇,经济实力,还有心理准备。

其中,历史机遇指的是客观环境,它是最公正的,几乎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每个国家自己如何去解读,怨天尤人是懦夫的表现。经济实力则是指崛起者内部的物质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济实力的强弱在时空上总是相对的。如,中国现在GDP总量名列世界前茅,而人均GDP排在百名之外,那么,中国经济实力是强还是弱?到底有没有崛起或复兴的基础?对此,就提到第三个因素,即心理因素了。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因素变得更为重要。但是,心理因素不只是短暂的冲刺状态,而是一种恒久的强国意识。那么,什么又是强国意识呢?其实,它不是那种动辄怀念自己先前阔过的炫耀或者曾经悲痛现在富裕,也不是自己未来强大了就能怎样的幻想,这些实际上都是弱国心态,甚至是国家层面上的阿Q精神胜利法。

真正的强国意识是一种对待自己的充分信任,是一种对待历史的平和心态,是一种面向未来而非沉浸于过去的深邃眼光。强国意识应当是一种永远向上的心理常态,是一种开放、开拓与开明,包容、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观。机遇是给有强国意识的国家准备的,实力是有强国意识的国家才能取得的,而机遇、实力只有在强国意识中才能进一步升华。

百年前,我们遭受的一系列苦难,不过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规律下的一个过程而已,并没有什么。只要做到换个角度看世界、不将西方国家看成是到处侵略扩张的列强、不专拣他们崛起历史中的瑕疵、曲折甚至犯罪,就可以了。中国现在懂得更深层地看待西方崛起的进程,总结那段历史的教训。带着“国家层面上的阿Q精神或精神胜利法”和“强国意识”,相信中国定能迅速地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