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12279100000001

第1章 序

世界上每一种新事物的问世,都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是它的始作俑者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人,必然性是它的问世出于时代的需要。宋朝的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机构的出现和普及,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性是由历史的大环境决定的,是时代需要它,社会需要它。

中国从八世纪到十三世纪即唐朝中期到辽、宋、金、西夏、元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唐朝中期以后,由于均田制的破坏和两税法的实行,造成了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朝廷制定了严密的法规,保障私人对于土地的转移过渡的权利,使土地买卖和典当的法律更加规范化。地主阶级改变了对农民的剥削方式,普遍采用将土地租给农民而收取地租的办法,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租佃关系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农业生产技术和粮食产量都在世界上居于领先的地位。银、铜、铅、锡、铁等矿产量也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广泛利用雕版来印刷书籍,并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制造出水罗盘等指南仪器,用于海船远洋航行。铜钱和铁器的铸造量逐渐增大,还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国内外交通更加发达,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活跃。

宋朝还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结构。由唐朝中期以前的门阀士族和均田户、部曲、奴客、贱民、番匠、奴婢等旧的阶级结构,转变为宋朝的官僚地主和佃客、乡村上户、乡村下户、差雇匠、和雇匠、人力、女使等新的社会阶级结构。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一次重大的变化,标志着社会已经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还形成了新的土地所有制和新的剥削方式,这三者互为依存。

随着新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出现,整个社会上层建筑都出现相应的变革。大致在宋太祖、太宗时期,基本上完成了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的第一次改革,真宗时期完成了科举制度的初次改革。在教育制度方面,北宋前期显然未受统治者的重视,朝廷仅在首都东京设立国子学,为当时独一无二的中央官办学校,而且学生甚少,士大夫子弟还以入此学为耻。同时,各地州、县学尚未建立。在地方上逐渐出现了与私塾一样性质的书院,一时成为各地的教育中心。虽然唐玄宗时曾经设置过丽正书院,但那只是文学之士聚集之所。到宋朝,书院则已经变成一种教育机构。在北宋初年,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潭州岳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衡州石鼓书院等屈指可数的书院便应运而生。这些书院一般由私人隐居读书之处发展而成,设在山林僻静处,曾培养出一批士大夫。显然,这些民间教育机构出于社会的需要,填补了官方教育机构的不足。仁宗庆历(1041—1048)以后,由于各地兴建官学,书院暂时趋于衰落。尽管如此,各地许多官学实际上是在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的还承袭了书院的学制。到南宋时,与理学的形成和传播密切联系,书院犹如雨后春笋,相继而起。这些书院最初由“留意斯文”的“贤士大夫”创建,后来“前规后随”,各地官员争相兴建,向朝廷申请敕额,购置田土,任命山长,制订学规,获得几乎与官学同等的待遇。南宋后期,朝廷规定书院的山长皆由当地州学教授兼任,加强了对书院的管理。这时,书院已经变成了由地方官员主办的半官半私的教育机构。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久、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所学府。最早建立在五代南唐昇元(937—943)年间,被称为“庐山国学”,距今一千余年。南唐政府委派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担任洞主,执掌教授,还购置了学田数十顷。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南唐元宗(嗣主)李璟途经庐山,专程到该学视察。入宋后,该学仍称“白鹿国庠”。太宗在太平兴国二年(977)批准知江州周述的请求,下令将国子监刻印的《九经》驿送到白鹿洞,供学生学习。同时,由学者明起担任洞主,学生数十百人。此后,与官学的盛衰相反,官学盛时书院衰。南宋时,到孝宗淳熙六年(1179),理学大师朱熹知南康军,访求白鹿洞书院遗址,重建屋舍,并上疏请朝廷赐给高宗手书《石经》和《九经》注疏;购置学田;招收生徒入学,延聘名师掌教;制订学规等。还曾邀请另一位理学家陆九渊到此登坛讲学。白鹿洞书院复兴后,各地争相仿效,广建书院,蔚然成风。从此,各地书院都以白鹿洞书院为榜样,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书院教育制度,对办学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校长和教师选聘、经费来源、组织管理、图书收藏等皆有明确的规定。白鹿洞书院至此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中最为著名的一所书院。宋后,白鹿洞书院再度历经盛衰。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白鹿洞书院停办;宣统二年(1910),书院旧址改建为江西林业学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再度受到重视,书院遗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书院文物管理所,陆续修复了书院大部分建筑物,使书院基本恢复了原貌。这所曾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千年学府,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1988年,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书院成为全国性的、志同道合者的学术团体,开始聘请顾问、教授,设置院长、教务长、总务长,领导展开各种学术活动。从此,书院形成了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园林建设五种功能于一体的机构。

本书的作者李科友先生,是书院最早聘请的顾问之一。作为一位资深的考古专家,李先生曾经参与书院遗址的发掘工作,见证了书院的许多遗物;同时,他学博识精,对书院的历史也颇有研究,说起书院的掌故如数家珍。近几年,李先生不辞辛劳,日夜写作,终于完成该书。该书依据有关书院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过细致深入的研究,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为读者揭示了书院一千余年历史的秘密,嘉惠后学,其功伟矣。

是为序。

白鹿洞书院院长朱瑞熙

201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