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12255100000008

第8章 常见典型病句例析(3)

〔简析〕句子求简,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正确表达文意的情况下力求简练,求简而不苟简,不因文而伤意。既要反对重复累赘,也必须注意避免因苟简欠缺而产生歧义。以上四例就存在此类毛病。例①就属歧义结构,既可以理解为“我/讲不好”,也可以理解为“我讲/不好”,应根据语境对其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例②的“一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妇女”,也可以理解为修饰“孩子”,有歧义,应分解,原句可以改为“一个妇女,站在饭馆门口,抱着个没穿衣服的孩子”,也可改为“一个妇女抱着孩子,站在饭馆门口,孩子没有穿衣服”。例③是大米和面粉各买了一百斤呢,还是合起来一百斤?如果是各买了一百斤,“各”字就是不可缺少的词语;如果是两样合起来一百斤,“共”字就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例④从语法上看来也没毛病,但却是个歧义句。张大爷是喂了一头黑奶牛,一头白奶牛呢,还是两头毛色黑白相间的奶牛?这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把缺少的词语补进去,交代清楚。

九、修辞不当

1.比喻不当

〔举例〕①雪纷纷下着,整个大地上就像铺了厚厚的小麦面粉。②长跑队伍出发了,人们争先恐后,旋风般地飞跑。③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听说采访她,窘得满脸通红。④这篇文章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简析〕例①用“小麦面粉”比喻“飞雪”不当,二者没有内在的相似点。应删去“小麦”,补上量词“一层”修饰得会形象些。例②的“飞跑”和“旋风”风牛马不相及,跑是直线运动,“旋风”则是原地打转,二者没有任何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例③将向后梳着的秀发比作瀑布是不够准确的,头发特征是静,瀑布的特征是动,将二者相比,不够贴切。例④用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来比喻文章结构的严密,设喻不够通俗易懂。比喻的目的在于化未知为已知,变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变平淡为生动,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设喻时应该尽可能用熟悉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做到浅显易懂。显然,例④因设喻不当也就难以起到比喻修辞的效果。

2.褒贬不当

〔举例〕①中国乒乓球公开赛揭开战幕,华夏名将倾巢而出。②马达一响,贪婪的脱粒机张开血盆大口,恨不得把禾场的稻子一口吞下去。③我们的老师就像一根干枯的老树根,为我们熬尽了心血。

〔简析〕在汉语王国里,有大量词语带有感情色彩,有的含有褒义,有的含有贬义。褒义词表示褒扬,肯定;贬义词表示贬斥,否定。报刊对于这类词语,务必审慎使用。例①的“倾巢而出”,字面的意思是窝中的鸟儿全飞出来了,通常用在战争场合,比喻敌兵或匪徒全部出动,含有贬义。此句对中国乒坛优秀健儿出征是不应该用“倾巢而出”的。例②,脱粒机是人的好帮手,把脱粒机入稻子拟写成“血盆大口”,是误贬为褒了。再说,用“血盆大口”作比喻也缺乏美的感觉。例③的“干枯”的老树根,是比较丑陋的形象,用它来比喻老师显然是褒贬失当。

十、不合事理

1.概念混乱

〔举例〕①流经干涸土地的河,肯定要渗进去的。②张师傅父子的英雄行为,我们要发扬下去,实现四个现代化,就需要这样的共产党员。

〔简析〕例①属概念混乱暗中转换的逻辑错误。前面分句的主语是“河”,按主语承前省略来讲,后一句的主语也应是“河”,不过隐含起来罢了。但实际“渗进去”的是河水。“河”指的是河床、河道,它一经形成,就会长时间存在,除非被淤平或改道了,否则它不会“渗进去”的。渗进去的是河水,但句中又没出现“河水”,在暗中转换了。例②有两处语病:一是“……英雄行为,我们要发扬下去”;二是偷换概念,前面说的是“英雄行为”,后面又变成“共产党员”了。“行为”是不能“发扬”的,“发扬下去”应改为“大力提倡”。“英雄行为”和“共产党员”不是等同概念,不能暗中转换,可将“共产党员”改为“无名英雄”。

2.自相矛盾

〔举例〕①她要在这所大学里度过了不寻常的四年,为将来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习。②这三仗,使公司的生产水平将比去年增长10%,还可以为国家创汇300万美元。③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我说:“我有信心把孩子教好,但没有把握。”

〔简析〕例①中,“要”是能愿动词,在表示未来的时间这一点上相当于“将”,跟“了”表示完成,不能搭配,时间上自相矛盾了,应删“了”。例②中的“使生产水平”,说的是已经产生的作用,“将比去年增长10%”,“还可以”说的却是“将要”产生的作用,前后矛盾。全句可改为:“这三仗,将使公司的生产水平比去年增长10%,还可以为国家创汇300万美元。”例③中的“有信心”,是坚定和肯定语气,“没有把握”是犹豫的语气。这两种思维活动是矛盾的,一个人不能同时存在这两种矛盾对立的心理。应改为:“我有决心把孩子教好。”

3.属种关系错乱

〔举例〕①旧货市场上正在销售的旧物中居然混杂着鸦片烟具、烟枪等。②全国的报刊、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出现虚假医疗医药广告。③他将自己在年初新出版的书籍选了一本给我,并签上了名字。④几十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成为宁夏颇有影响的作家。

〔简析〕例①将“烟具、烟枪”并列,混淆了属种关系。“烟具”泛指吸烟的一切用具,是大概念,“烟枪”是吸鸦片烟用的一种用具,是“烟具”里的一种,二者是包容关系,不能并列。例②的“报刊”是“出版物”的一种,二者是属种关系。“报刊”不能与“出版物”并列,可在“一切”前加上“其他”二字。例③中“书籍”反映的是各种图书的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同时也不能有数量词限制。个人怎能出版“书籍”,这里应该将“书籍”改为“书”。当然,此处如能写出具体书名更好。例④,“小说、诗歌、散文”都是种概念,而“文学作品”是属概念,不能简单并列。可以用调整语序的办法来修改这句话:

“……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使种概念处于属概念的外延之中。

4.长句宜咬断

〔举例〕部队一名干部和两名士官每年资助300名贫困学生各100元,一直到初中毕业。

〔简析〕照原句意思理解,“一名干部和两名士官每年资助300名贫困生各100元”,到初中毕业,共需3万元。这与文意不符,因为该文下文讲到:(部队去)杂志社将凝聚着全团官兵爱心的9万元通过省有关部门送到了有困难孩子的手中。显然,资助300名贫困生是全团的行动,每名学生100元,是“一名干部和两名士官”每年资助的钱数。全句应改为:“驻地官兵共资助300名贫困生,一名干部和两名士官负责资助一名贫困生,每年100元,直到初中毕业。”这样,就将全团官兵9万元资助款和一名干部、两名士官资助3万元的关系理清了。

十一、句型失范

1.“是……的”误用

〔举例〕①一些品牌社的工具书的销售是经久不衰。②现代机器人是由机器发展而来。

〔简析〕“是……的”,是由判断词“是”和结构助词“的”组成的“的字词组”(的字结构)结合而成的一种句式,二者缺一不可。例①的句末缺少一个“的”字,使句子成为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的办法是,句末加上“的”,使“经久不衰的”这个结构词组作“是”的宾语。例②同样是句末少了“的”字。“是……的”是常用句式,但也常见其用错,尤其是在“是”与“的”字相距较远的句子中,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2.“当……时”误用

〔举例〕①当处理后水的挥发性悬浮物突然增加,就要考虑生物处理部分是生物膜老化还是生物处理菌死亡等问题。②病人体弱无力,不能自行变换卧位时,常常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

〔简析〕“当……时”是个介词结构,用来限定时间,作状语用。例①的“增加”后缺少一个“时”字,使得整个句子不完整,读起来也不通顺。例②的句首缺少介词“当”字,也使整个句子失去完整性。使用限定时间的介词结构“当……时”,缺“当”少“时”,或有“当”无“时”的情况屡见于报端,应注意完整地使用。还有,“当”只能与“时”组合使用,而不能与“之后”“以后”等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