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12255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无错不成书”的说法听似有些夸张,其实这是读者群对书报刊等出版物(广义上含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及网络上的用字用词)极为中肯的评语。同时也是鞭策和激励出版人应该更加辛勤努力,让面世的出版物完美无缺,把各种可以避免和应该避免的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直至消灭殆尽。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出版物上差错依然屡屡出现,这不能不使众多出版人感到困惑、不安和忧虑。

我们相信,每一个出版人出于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决不会在工作中稍有懈怠,掉以轻心的。大家深知,出版物编校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传播和使用,进而还会对广大读者尤其对中小学生和文化层次一般的读者造成误导,以讹传讹,贻害久远。当然,在书报刊发行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出版物的内容、印制质量以及文字差错率的高低也必将影响其在市场中所占份额的大小。

时下书报刊出现差错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究其根本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在“抢市场、创利润”的思想指导下,有些出版单位压发稿指标,定利润计划,甚至和奖金、福利挂钩,使编辑人员既要策划选题、组织写作,又要审读并加工文稿,有的还要参与发行推销工作,由于工作量太大,疲于应付,疏于对文稿的精细审读和加工,使某些不应该发生的差错在眼皮子底下滑了过去。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文稿“三审制”、校样“三校加通读”、发稿必须“齐、清、定”等制度形同虚设,往往为了“赶任务”,急于求成,把粗放加工、校对的文稿匆匆推向了出版印刷工序。在有些编校人员思想中,也常常把发生差错的原因诿过于客观多,责之于主观少;还有个别的人认为出一些差错在所难免,只要不影响内容或情节,能基本文通字顺就行。有的对文学作品、休闲通俗读物、影视娱乐新闻等,更会以“文学特点”“时尚”“网络语言”等作托辞,让窜改的成语、生造的词语“登堂入室”;更有人认为只要在政策法规、学术观点和一些敏感问题上把好关,不出差错就行,而对语言文字的加工则重视不够。二是编校人员的语言文字功底不深。一些编校人员在审读文稿以及随后的编辑、加工、校对时不能发现差错,或虽觉有些疑点,因查找资料核实遇到困难,把差错轻易放了过去,这种情况在编校学术著作和专业性较强的作品时是颇为多见的。因此,对从事出版物工作的编校人员来说,语言文字功底过硬是基础,否则在审读加工、校对时就难以发现差错,当然也就谈不上去改正错误了。其次,责任心的强与不强,也是能否减少和消灭差错的重要方面,如果发现了疑点(能发现疑点很重要,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而缺乏锲而不舍、欲穷其林的韧性,懒得核查,那就必然功亏一篑,把错误放了过去。此外,有的出版单位并不具备相应出版物的出版条件,为了占有市场份额,贸然超越专业分工,出版了一些非本专业的读物,使编校人员勉为其难,虽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得以出版,其编校质量也往往难有保证。

出版物差错率长期居高不下,深深困扰着广大出版工作者。几年来,在有关方面一再呼吁出版单位要努力把差错率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背景下,有许多资深语言文字工作者和专业出版工作者编著出各种专著、实用手册、辅导教材等,供编校人员作为案头工具书学习使用。我们编著这本《简明编校应用手册》的目的,也是希望能为进一步提高我区书报刊出版质量尽一份绵薄之力。手册分为两部分:语言文字编的主要功能在于应用;特点是简明扼要,贴近地区实际;编写方法是每列举一项误用实例之后,以“释例”的方式,指出其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应该如何改正;并对一些固定词组如成语、惯用语、谚语等注明其出处,使之读后加深印象。书中所举实例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治区历届书报刊编校质量检查和新闻出版局近年报刊审读报告中“审读指误”栏目所指出的问题和相关资料摘编的;我们觉得这样更全面一些,针对性和实用性也更强一些。此外,还摘录了一些与编辑、校对工作紧密相关的法规、文件和篇章作为补充。政策法规编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与书报刊出版直接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对正确执行政策,把握舆论导向,规范出版行为,指导出版工作,都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除此,手册还收录了汉语拼音拼写的基本规则和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及量和单位的用法规则,《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英语》(节录)及英文标点符号的用法等项标准和规则,供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使用。

本手册如能为我区广播、电视、音像、网络界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和机关行政工作者等在释疑解惑时有所裨益或参照,我们将感到格外欣喜和荣幸!

百密难免一疏。我们在编写中囿于经验与水平,时感有不尽不足之处。在此,热诚欢迎各界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