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性与社会
12255000000083

第83章 后记

《性与社会》是武汉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新设的通识教育课系列教材之一。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不同学科领域的各门知识及在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如何运用以及它们的价值所在,强调的是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

本书的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知识的细节或事情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去掌握。

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性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一次尝试,也是本书的特色。为了编好这本教材,我们组织了一个较大的研究与编写组,阅读了一百多部相关研究成果。性与社会的知识浩如烟海,套句老话来说,本教材的内容只涉猎了沧海一粟。

为了秋季开课的需要,教材编辑时间较短,虽然尽心尽力,无论是编辑指导思想,还是编写结构和内容,离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的要求相差甚远,我们只好本着先有后好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修订与完善。

本教材由周运清提出编辑思想和编写大纲,由12位在社会学方面学有所长的专门人员参与撰写,最后由周运清统编定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刘瑾第一章和第二章,涂晓慧第三章,刘立辉第四章,曹小艳第五章,许涛第六章,刘慧娟第七章,李领第八章,苏强第九章,陈盼第十章,陈飞强第十一章,王晓宇第十二章,陈群第十三章。

本教材编写内容文责自负。

《性与社会》的编写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医学、宗教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引用经典和研究成果涉及一百多部(篇)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尽管我们精心努力,仍然错漏难免。我们一方面感谢专家们为编写本教材提供了如此丰富的理论、思想和专业知识,一方面恳请专家们对书中的错漏予以批评和谅解。

《性与社会》能够作为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课的教材出版,还要特别感谢那些提出和设计全校通识课程教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远见卓识的校领导,感谢组织和资助本教材研究和编写的武汉大学教务部、武汉大学出版社和本书编辑。

《性与社会》编写组

2005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