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性与社会
12255000000020

第20章 性与生命(7)

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得人类第一次能够以技术手段改变性交的方式,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将性交和生育分离开来。女性可以采取的避孕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导致暂时不育,一种是导致终身不育。避孕技术早在16世纪的欧洲就已经产生,但是直到20世纪才真正得以普及。在人口紧缺的年代,人们并不迫切需要避孕技术,宗教和政府也明确反对避孕和堕胎。根据天主教的教义,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所以避孕技术遭到了禁止。但是,在一类特殊的职业群体---妓女中,避孕技术还有其生存的土壤。最开始的避孕技术会导致终身不育,这种技术非常残酷,大多数妓女因此被剥夺了生育的权利。后来出现了暂时不育的避孕技术,这才给了很多妓女做母亲的机会。20世纪避孕技术的普及运动开始展开,其真正的推动力量是女权主义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倡导男女两性完全的平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女性试图自己控制生育以摆脱生育工具的地位。事实上,很多女性确实因此被极大地解放出来,她们可以不再局限于生育、哺乳、抚育的狭小圈子,而是获得机会进入社会,实现自我。

由于生育不再是性交的必然后果,人类的自然规则遭遇了一次不小的挑战。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性自由,她们可以像男人一样享受性的快乐,而无需担心一连串可怕的后果。最重要的是女性也能够参与生育权的控制,她们对子女的抚育权也得到了肯定。当女性不再是生育的工具,而生育又可以被人为控制时,贞节观开始淡出伦理的视线,贞节不再是对女人单方面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婚后对婚姻的忠实。一夫多妻制遭到了重创,在法律上也被确立为一种罪行。

避孕技术还给家庭形式带来了一个重要影响---丁克家庭的出现。丁克家庭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丁克来自于英文DoubleIncomeNoKids的首字母缩写DINK,意思是双收入而无子女的家庭。避孕技术可以说是丁克家庭产生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人类无法将性与生育分离的时候,任何一个家庭,只要夫妻双方都有正常的性生活和生育能力,就无法避免子女的产生,而避孕技术的出现,使得夫妻双方有了自主选择是否生育的权利,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一批只愿意享受性快乐,而不愿意承担种族延续责任的志同道合之士。丁克家庭这种全新的家庭形式,出现的时期还不长,作为一种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它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但是也被一些人质疑:是否会威胁人类种族的繁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究竟会不会威胁人类种族的延续,还是一个有待考证的问题。

造物主在赐给男女两性生殖能力的同时,曾埋下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隐患,就是无法确定父亲的自然身份,千百年来这个问题困扰了所有的男人,也束缚了所有的女人,直到亲子鉴定技术的出现才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鉴定是近代法医学术语,原是指用医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来判断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间(特别是父子间)是否存在着亲生血缘关系。到目前为止,亲子鉴定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早的亲子鉴定是红细胞血型鉴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型鉴定。中国古代有滴血认亲的传统,虽然设想比较合理,但是技术却很不科学。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子代可以从父母亲代分别继承一半的遗传基因。后来人们又发现人类有一系列较为固定的血型系统,分别为ABO、MN、P、Rh等,这些血型的遗传方式都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血型只可能来自于父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的血型是O型,那么父母中必然有一个是O型血,如果没有,那么孩子就不是父母亲生的。但是,由于血型系统的有限性,以及大多适用的是排除法,血型鉴定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鉴定技术也开始被应用到亲子鉴定中。这种技术的进步表现在人们终于能够直接对遗传物质本身---DNA进行检测分析,可以提供给DNA检测的材料也较多,甚至包括一些无核细胞结构的材料,比如毛发、指甲、陈旧骨骸等。还有一种最新的亲子鉴定技术,称为STR亲子鉴定,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这里就不作论述。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至今最先进的亲子鉴定技术,也是人们从各种传媒中所熟知的亲子鉴定,其成功率高达99999%。

1997年英国罗斯林(Roslin)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伊恩·维尔穆特的领导下成功地繁殖了一只名叫多莉的绵羊,这只绵羊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因为它不是通过两性生殖产生,而是通过克隆技术制造出来的。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顾名思义,多莉不是两性生殖的产物,它没有父母,如果一定有一个的话,那就是它自己。克隆是指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其实克隆技术人们并不陌生,“无心插柳”就是最常见的植物克隆。低等动物的克隆,也就是单细胞动物的繁殖在自然界较为常见,但多莉却是动物克隆的产物,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这是自然界里极为少见的现象,因为高等脊椎动物一般都以两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种的繁衍。多莉一诞生,科学家们就立刻警觉到人类也能够通过无性生殖进行繁衍。这一发现顿时令世界一片混乱,是否要禁止克隆人实验立刻上升为全社会的焦点。美国动作明星阿诺德·施瓦辛格曾经主演了一部科幻片《第六日》,名字就是借用上帝在第六日造人来比喻未来克隆人。故事是否能永远是科幻,我们难以预见,但是片中反映出来的克隆技术将会给人类的个人信仰、伦理观念和家庭制度带来的危机却值得人们深思。

此外,还有很多科学技术造福了那些无法生育的人。例如IVF技术,即试管婴儿;代孕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借腹生子和人造子宫;还有人工受精、代睾、代孕等技术,使胎儿在女性体外受精,通过他人孕育自己的孩子不再只是幻想。也就是说,无需性交,甚至无需自己怀孕,男女也可以拥有自己“亲生”的孩子。

科学是否能够为人类做出贡献,不在于科学本身,而在于由哪些人使用科学技术,以及以怎样的方式使用科学技术,所以人们大可不必因为某一种创新技术的出现而大开“杀戒”,围追堵截,关键在于如何规范这些技术的使用以及如何及时有效地监控这些技术的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三、有性生殖及其家庭制度仍是人种延续的主要方式科学技术的创新极大地解放了人类,也给人类性行为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目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有性生殖及其家庭制度仍是人种延续的主要方式。

首先,有性生殖仍是目前和以后最经济、最直接的生殖方式。一方面克隆人技术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而不可能得以实行;另一方面这种不成熟的生物技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其后果也难以预料。可以想象,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人类大面积使用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种族的延续既不科学,也不实用,即使真的可以实现,相信人类也不愿放弃有性生殖带来的性快乐和生子育女的成就感。

其次,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生存必须依赖于群体。目前来看,家庭仍然是支持个人社会生存的主要支柱。费孝通先生对此做了最好的注解:

社会分工合作结构的式样,各个社区可以不同,但是这结构必须是完整的,必须能答复每个人全部必须有赖于别人来满足生活的需要。社会分工靠着人发生作用,可人是不能永远生存的。他不久就要死去。当然,从个人的立场看,他一死之后,正可以不必管天下兴亡了他死后社会结构会发生什么困难,他大可不必过问。可是在他未死之前,若是别人一批一批地死去,社会分工合作结构的完整性不能维持时,他的生活也就会发生困难。这些活着的人却不能不关心别人的死亡,他们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必须保持社会的完整性;他们既不能强人不死,或是约定在同一社区里生活的人一齐死,就不能不把死亡给予社会完整的威胁加以免除。这里才发生生育制度。①因此,只要人还是要依赖家庭和社会才能生存,就算各种性禁忌可以破除,人种延续的根本规则还是不会改变的。

学习讨论题:

1随着避孕技术的普及,性与生育已可以完全分开,乱伦禁忌会因此淡出历史的舞台吗?

2人类是否应该允许克隆人?如果出现克隆人,哪些伦理观念和规则将遭到挑战?

推荐书目导读: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早在19世纪末初次出版后就已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恩格斯的这①参见费孝通《生育制度》,第17~18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部著作以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基础,对家庭的发展史,尤其是史前家庭的发展史做了科学的论述,是马列主义家庭史观的必读书目。

2费孝通:《生育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是社会学的经典名著。这部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有关人类生育的性、婚姻、家庭和抚育制度,告诉人们人种为何延续以及怎样延续。该书文笔幽默诙谐,论述简洁生动,于浅显的文字中讲深刻的道理,不仅是一本社会学的专著,也是一本值得普及的优秀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