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北大学生欢迎的88个人生哲理
12253000000010

第10章 忍耐的学问

一个有真胸怀的人,一定是遇事能忍耐的人。如果遇事急躁消极,那只能说明他还不是一个真正有大胸怀的人。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比如屈辱、比如说不被理解等,如果没有一颗忍耐的心,我们就不能够跨越这许多的烦恼和挑战,就不能够走向成功。北大人之所以会各有千秋,在各行业上取得成绩,主要就缘于他们遇事能忍耐,有大胸怀。

北大人习惯于用小事说明道理,下面的故事正是北大的人们讲的:

有一个姓丁的举人要出外去做官了。他的朋友李兄来看他,并对他说:“你要出去做官了,一定要学着忍耐。”丁举人连连答应着。

一会儿,李兄又对他说:“你要出去做官了,一定要学着忍耐。”丁举人还是连应诺诺。

过了不多久,李兄又一次对他说:“你要出去做官,一定要学着忍耐。”丁举人这下不高兴了,道:“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你唠唠叨叨讲个没完,你以为我是白痴吗?”

李兄理直气壮地教训他说:“我才不过说了三遍,你就受不了,还说什么会忍耐哦!”

中华民族是最能够“忍”的民族之一,由“忍”这个字的结构,我们就能看到造字者对忍的态度。综观历史,有很多可以借鉴的镜子。许多伟人都有超人的忍耐力,如孙膑曾忍断足之痛,韩信曾忍胯下之屈,勾践曾忍尝粪之辱……正因为他们能忍,日后才能雪耻复仇,完成不朽的伟业,可见忍这个字的重要。

我们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天地之间,纷繁复杂,众生百态,人们既然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个体或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任何事物都会是有所制约的,人在社会中同样不能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因而,当我们与外界发生冲突时,如何运用我们的智慧和韬略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从容不迫地走向成功呢?那就是要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秉承一份宁静淡泊、处变不惊的气质,去面对人生的荣辱成败、利害得失。

一个忍字告诉我们,忍就是将刀架在心上的考验;让,就是为人处世的润滑剂。忍让既是交际应酬的诀窍,也是陶冶自身德行的方式。

忍耐需要修养,忍辱需要度量,而忍辱负重则是一种境界。忍,乃是心头一把锋利的刀,要培养刀捅心头而不惊的气度,就要忍得了生命中以为不能够忍耐之痛楚;司马迁如果不能忍受宫刑之侮,现在就不会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流芳千古,也就不会有人人敬仰的史学家、后人尊称的“太史公”了。

忍耐也是一种动力。谚语说:万事皆因忙中错,好人半自苦中来。一个人要成就一件事情,须观察时机,等待因缘,急是急不得的。受苦忍耐是一种承担、一种处理、一种等候。许多事业有成者往往愈挫愈勇,最后取得成功。因此幻想一蹴而就,不如在艰难困苦当中忍耐,一旦时机成熟,必然水到渠成。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有人认为和颜悦色、忍让无争、宽恕容忍与从不疾言厉色,是十足的懦夫行径,殊不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以为凡事忍耐、含垢忍辱、承认过错及接受责罚便是懦夫。事实上,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绝对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辱负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认错,往往是怕担责任,那才是真正的懦夫。

“一忍,可以当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个人胸怀坦荡磊落,能事事包容,那就无事不能成、无功不可就了。古代所谓的真正豪杰人物,都有超过常人的修养,更有着忍耐一般人所不能忍的工夫。“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能包容一切,才能接受一切、忍耐一切,然后才能改变一切、克服一切。所谓大肚能容、逆来顺受,并不是天生的窝囊废,相反的这正是一个成大功、立大业的强者呢!

《隋唐嘉话》中有一个故事:

唐代宰相娄师德有个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娄师德问弟弟:“怎样才能居高位而不遭人嫉妒,从而能保全自己,达到孝敬父母的目的呢?”

弟弟说:“从今以后,就是有人把口水吐在我的脸上,我也不会有怨言,我就把口水默默地擦掉算了。”

娄师德听了后语重心长地说:“人家朝你吐口水,就是对你发怒,如果你把口水擦了,就表示你厌恶人家、对抗人家、顶撞人家,这无异于火上加油啊。倒不如不擦掉它,让那口水自己干掉,并用笑脸来承受这一切吧。”

任别人吐到脸上的口水自干,看似懦弱实则是深谙忍耐之智慧。

高度文明的当今社会是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素质和修养都在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地提高,大家都知道在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讲风格,但要做到唾液溅脸而不擦,我看有如此境界和修养的人恐怕还真是不多,绝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度量。但只要我们记住一个道理:为了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各种逆境中学会忍耐,忍则有益,斗则必损。不过,我们所强调的忍辱负重,并不是绝对的,这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奉行逆来顺受,那就会失去原则,甚至丧失人格。

有些生活,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习惯,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克制,学会忍耐……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他感到颤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机器把大家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简直就是一种进入地狱的过程。

事后,梵高问其中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

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回答道:“不是的,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都会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这里的克制其实就是一种忍耐。

或许有些困境,我们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在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你必须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能把最坏的日子都挨过去了,好日子还会远吗?

事实上人这一生,有着太多忍辱负重的故事,不是什么事都可以说清楚,也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一个人自从生下来那天起,也许就注定要受苦,要经受痛苦、悲伤、难过、泪水,经受过了,才知道什么是幸福、快乐。所以无论别人说什么,你都得走自己的路,无论别人做什么,你都得昂首阔步向前走,因为心中无愧,因为每一次的忍辱负重都是下一次快乐与幸福的开始。

站着,无论多艰难、多困苦、多屈辱,都要站起来。钻裤裆可谓是奇耻大辱,但韩信是不得不钻的,如果不钻,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他被那屠夫杀掉,从此没有了韩信;二是他把屠夫杀掉,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从此也没有了韩信,因为他杀人了,自古律法便是杀人偿命,他会被法律杀掉。无论任何一种结果,历史上就不会有韩信这个人。韩信之所以能作为成大业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就因为他在忍辱负重时眼睛是看着未来的,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的人,总会站起来。

活着就要坚强,就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不要忘记人终有一死,也不要把活着看得太美好。意识到生命无常,虽然令人伤感,但也并非没有益处,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对于死亡的恐惧。活着也许会不开心,但绝不可以死心;也许会失望,但不可以绝望;也许会有所放弃,但绝不可以自暴自弃。

对于做大事者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无不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并成为俘虏,勾践佯装称臣,为吴王夫差养马,吴王患病时勾践亲口尝吴王的粪便,从而获得信任被放回国。回国后的勾践体恤百姓,减免税负,并和百姓同吃同住。他还在屋顶挂上苦胆,经常尝苦胆之苦,回忆自己在吴国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炼,勾践终于一举灭吴,杀死夫差,实现了复国雪耻的抱负。

同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污辱司马懿的故事也是人人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驻扎五丈原,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不如诸葛亮而采取拖延战术久不出兵。诸葛亮派人向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并附信说:“你如果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战。”按诸葛亮所说,如果司马懿认输就得穿上那套女人衣服来见他。司马懿的手下看后都非常气愤,纷纷请战,但司马懿却依然坚守不战。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死,司马懿未伤一兵一将,不战而胜。难怪古人说:“必须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触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别人难以成就的事业和功名。”

韩信、勾践、司马懿这些人的襟怀真可谓宽广至极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难发现,一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与周围人针锋相对,甚至于鸡犬不宁;还有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得理不饶人。因一句过头的玩笑而反目成仇、因陌路相撞而大打出手、因邻里纠纷而刀兵相见等,屡见不鲜。指望这种人成就大事,无异于天方夜谭。

借用一段话吧:“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忍受失败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忍受’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一个人背后的巨大动力,也是成功的绝对要素。没有强大精神状态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和创造的。”

有一位毕业生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给在井架顶层的主管。

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了顶层并把盒子交给主管时,主管只是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给领班。于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而领班也只是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后让他再去把盒子送给主管。

年轻人看了看领班,犹豫了片刻,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顶层时,已经浑身是汗了,而且两条腿抖得厉害。主管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就又让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来,然后看着领班还是在签完字以后让他再送上去。

年轻人开始感到愤怒了。但是他尽力忍着不发作,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着那已经爬上爬下了几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顶层时,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把盒子打开。”

年轻人撕开盒子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侣。年轻人终于再也无法克制自己心头的怒火,把愤怒的目光射向了主管。主管不理他,只是轻轻地对他说:“把咖啡冲上。”这时,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他“啪”的一声把盒子扔在地上,说“我不干了。”他看看被扔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似乎全发泄了出来。

这时候,那位主管站起身来直视着他说:“你可以走了。看在你上来三次的份上我可以告诉你,刚才我们让你做的这些叫做作‘承受极限训练’,每一个新人都要经过这种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们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这最后的一点点,你不能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好了,现在你可以走了。”

一个人的忍让显示着一种力量,是他内心充实、没有私欲、无所畏惧的表现;忍让还是一种谦虚的美德,是一种强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质,是智者的胸怀;忍让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如果我们还不能够做到一个“忍”字,就不足以承受社会对我们的考验。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有一份持久的耐心来面对生活中哪怕是很小的一次次考验。

忍耐,大多数时候是痛苦的,因为忍耐从某方面来说是压抑了人性。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出现在你面前的。千万不要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放弃了。北大人的成功其实也在于此。

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沈从文

独立思考可说是北大的灵魂。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思考。没有思考的人也就没有了灵魂。古语云,三思而后行,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所以,在我们做一件事之前,请先认真思考,不要盲目行动。

百年北大告诉我们:要想有发展和创新,先得学会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