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12251800000032

第32章 建筑作品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7、8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7、8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 1000~2000千米不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

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明清故宫

明清故宫是我国宫廷建筑的典范,是集我国古典宫廷建筑之大成者。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增补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我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宅第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我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万神庙

万神庙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以其容积宽广、建筑宏伟与设计智巧而闻名于世。

万神庙的正面是一个34米宽,15.5米深的矩形大柱廊。16根柱子,正面8根,后面两排各4根。每根石柱高约13米、底径1.4米,都是由整块埃及花岗石雕凿而成,圆润,洁白,无凹槽。柱头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是茛苕花的茎叶图案。由于柱头的增高和形状的丰富复杂,柱子也更显得修长苗条了。它们支撑着宽大的三角形石造山墙。

门廊的深处是两扇高达7米的青铜门,门的左右各有一个神龛,分别立着奥古斯都和阿格利帕的雕像。如果说万神庙正面表现了希腊建筑那高雅精致的雕塑气质,其内部则体现了罗马建筑的恢弘博大。每个进入万神庙内部的人都会被其异常宏伟开阔的空间力度所震撼。

一个直径为43.3米圆顶直接扣在6米厚的圆柱形石墙的墙体上,中间没有任何支撑的柱子,空间大的足以装下整个巴特农神庙的正立面。由于圆顶的直径与神庙的高度完全相等(均为43.3米),半圆形屋顶与圆柱形的墙体完全融合,形成了一个球形大厅。这种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使万神庙单一的空间显得更加完整统一。但由于单一的空间的体量不容易被人确认,为了克服这个弊病,万神庙在内部表面采用了细致的小尺度分划。在它穹顶内层的天花板装饰着五层凹格,每层数量相同,因此凹格从下往上逐渐缩小,呈现出穹顶向上升起的球面。每个凹格中央都嵌着一朵镀金的青铜花。深深的,类似藻井的凹格整齐地布满穹顶,丰富了穹顶,使它在光的作用下显出穹顶的深厚,同时这些凹格还可以减轻穹顶的自身重量。

万神庙刚一落成,便因它的恢弘、庄严而引起人们的赞叹,成为古罗马建筑不朽的典范。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法国王宫,坐落在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镇。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

凡尔赛宫占地面积达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约为10077平方米。建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共有500个大厅与房间。整个建筑大体呈“凸”字形,共有三层:中间的宫殿主体长达707米,向花园部分突出;两翼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剧院、教堂等,成一字形摆开,布局严密、协调,气势磅礴。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室内都用大理石镶砌,玉阶巨柱,以雕刻、挂毯及巨幅油画进行装饰,配有17世纪到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

在凡尔赛宫中,最具特色的是二楼的“镜廊”。镜廊是沟通国王住室与王后住室的通道,也是国王每天到楼下教堂祈祷的必经之地。镜廊长73米,宽14米,高13米,连接着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拱形巨窗,朝向花园,另一面则镶嵌着与拱形窗相对称的17面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拱形天花板上是巨幅油画,展示出了中世纪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镜廊,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尽收镜墙之内,游人仿佛置身于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之中。

圣索菲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它外观宏伟壮丽,内部装饰华丽,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是拜占廷建筑最完美的代表和拜占廷文化的象征,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融合了罗马式长方形教堂与中心式正方形教堂的特点。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布局属于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心为一直径32.6米的圆形穹隆,据说在黑海上都可以看到。穹隆由4根高为24.3米的巨大塔形方柱之间的拱顶连接支撑。为了解决在方形底基上安放圆顶的难题,并分散支撑圆顶承受的负荷,建筑师在圆顶四周设计了小半圆顶,之下又建了许多更小的半圆顶。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由圆柱和柱廊将教堂分隔成3条侧廊,柱廊的幕墙上穿插排列着大小不等的窗户,中部是东西走向、纵深展开的大厅,高大而宽阔,适宜于举行隆重豪华的宗教仪式和宫廷庆典活动。穹顶之下,40条拱肋由圆顶中央一直伸展到底基,柱廊和拱券重重排列,室内空间相互渗透,统一而又多变。拱脚底部的每两肋之间开设了40个窗洞。光线从此中穿入教堂。当人们置身那幽暗的大殿中,斜射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射进来,光影交错,宛如飘浮在空中。

圣索菲亚大教堂外部为暗红色,十分朴实,但其内部却是艳丽多姿、富丽堂皇。教堂的穹顶和地面都镶嵌着五色缤纷的玻璃装饰。墩子和墙面则用彩色大理石和色彩斑斓的马赛克嵌画装点铺砌。这些装饰多为白、黑、绿、红等颜色,同时衬以金色。承重的大理石圆柱多是深绿色。柱头一律用白色云石镶着金箔。一些部位的构件还被包上金色的铜箍,色彩十分艳丽。地面用彩色碎石铺成各种图案,拱顶与圆顶则为玻璃绵石,并用金子镶嵌了天使及圣徒像。整个大厅璀璨夺目,神奇非凡。

但在公元8-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和13世纪初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圣索菲亚大教堂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原有的镶嵌画及其他艺术珍品大多被毁。此后虽经多次修复,终未能恢复旧观。

戏剧艺术是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之后产生的一种综合艺术。它吸收了以上诸种艺术的因素,运用这些艺术的表现方法,形成自身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

戏剧具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交流功能和教育功能,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美感,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人们的欢迎和推崇,它同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程度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注定了它必然要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日益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