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外国文学作品导读
12251500000004

第4章 薄伽丘《十日谈》导读

学习提示

薄伽丘的生平与作品。《十日谈》情节梗概。《十日谈》的主题。《十日谈》框架故事的特点。《十日谈》的写实性。

生平与创作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他是佛罗伦萨商人薄伽丘和一位法国女人的私生子,据说出生在巴黎。幼时生母去世,他被父亲带回佛罗伦萨,后来被父亲送到那波利学习经商和法律,前后约12年,但他对此毫无兴趣,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在那波利期间,他有机会出入国王的宫廷。那波利国王罗伯特是一位开明君主,喜爱文艺、学术,周围聚集着一批文人、学者。薄伽丘与他们交往,丰富了阅历,扩大了视野,也培养了对古典文化的兴趣。约在1340年,薄伽丘的父亲生意陷入困局,薄伽丘不得不离开那波利返回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薄伽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市民共和派与贵族复辟势力的激烈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共和派一边。他曾多次受共和政府委托,出任外交使节,往来于各个城邦。1350年,薄伽丘与人文主义作家、学者彼特拉克相识,结为知己。受彼特拉克影响,薄伽丘开始大力钻研古代作品,传播古代文化,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1374年,他的挚友彼特拉克去世,薄伽丘受到很大打击。1375年12月,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薄伽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接触过从宫廷到城市广泛的社会生活,有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这些为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写有《但丁传》、《异教诸神谱系》(1350-1375)等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有传奇小说《菲洛克洛》(1336-1338),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约1338)、《苔塞依达》(1340-1341),牧歌《亚美托的女神们》(1341)以及被称为欧洲最早的心理小说的《菲亚美达的哀歌》(1345)等。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可怕的鼠疫,市民死亡过半。大约在鼠疫过去不久,薄伽丘开始创作《十日谈》,历时5年,1353年完成。《十日谈》是薄伽丘的峰巅之作,也是意大利文学的奠基作之一。

情节梗概

1348年,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爆发了可怕的黑死病(鼠疫)。每时每刻都有人死去,任何医生都束手无策。面对死亡,有人豪饮狂歌,纵情享乐;有人逃离城市,避居乡间。结果家庭离散,社会解体,繁华美丽的佛罗伦萨几乎成了空城。

在瘟疫期间,有7位年轻女子在一所教堂不期而遇,她们或者是亲戚关系,或者是朋友和邻居。祈祷之后,她们商量离开这个充满了死亡的城市,到空气清新的乡下去躲避。这时又有3个相熟的年轻男子出现在教堂里,女子们邀请他们同去,男子们欣然接受。他们一行10人到达一所美丽的乡间别墅,在那里,他们散步、唱歌、跳舞、宴饮,生活十分惬意。后来,7个女子之一潘比妮亚建议讲故事,大家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选出一个“国王”或“女王”,由他(她)来主持活动,督促、引导大家轮流讲故事。他们在别墅住了10多天,因为星期五和星期六是祈祷日,不讲故事,所以实际上讲了10天故事。每人每天讲1个故事,合计是100个故事。瘟疫过去后,他们离开了别墅,各自回家。这10天的讲故事活动,引出了《十日谈》的全部作品。以下是几篇有代表性的故事的梗概。

第四天,故事第一前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腓力的男子,他在贤德的妻子去世后伤心欲绝,发誓弃绝红尘,一心侍奉天主。于是,他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慈善团体,带着两岁的儿子到深山里结庐而居,虔诚地斋戒祈祷。儿子慢慢长大了,他因为担心儿子被凡间俗事扰乱心灵,对侍奉天主有所松懈,所以不曾让儿子离开深山住所一步。

光阴荏苒,孩子转眼到了18岁,腓力也老了。一天,腓力要下山讨要布施,儿子说想见见天主的信徒,也可以帮助父亲分担劳苦,要求跟着一起去。腓力看儿子对天主十分虔敬,认为他去浮华世界走一遭不致迷失本性,就答应了。来到佛罗伦萨,儿子看到皇宫、教堂、宅第,惊讶得不得了。正巧有一队衣着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刚参加完婚礼回来,儿子问那是什么。父亲叫儿子赶快低头不要看,说那是祸水。儿子又问祸水是什么,父亲怕那些女子唤起儿子“邪恶的肉欲”,说那是些绿鹅。此刻,皇宫、教堂、宅第在儿子脑子里已经无影无踪,他对父亲说:“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父亲这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他深悔不该带孩子到佛罗伦萨来。

第四天,菲亚美达的故事

唐克烈亲王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绮思梦达。亲王晚年得女,如获至宝,以致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到后来实在不能再拖了,才把她嫁给了一个公爵的儿子。不幸的是,婚后不久,丈夫就去世了,绮思梦达成了个寡妇,重回到父亲身边。

绮思梦达风华正茂,有一个年轻人正常的情爱要求。她看看父亲没有再嫁她的意思,就打算私下找一个情人。她在父亲的宫廷里观察,发现一个叫纪斯卡多的年轻侍从品德高尚,气宇轩昂,深合她意,就爱上了他。纪斯卡多也有此意。亲王宫廷附近有一座山,山中有一个许多代以前凿的石洞,直通绮思梦达的卧室。这石洞废弃已久,无人知晓。绮思梦达偶然发现了这个石洞,就把它作为二人幽会的通道。纪斯卡多常从这石洞来和绮思梦达幽会,他们像神仙般快乐。

事有凑巧,一天唐克烈到女儿房间来闲坐。女儿正和女伴在花园里嬉戏,唐克烈不愿意打搅女儿的兴致,就在帷帐后一张椅子上坐下来,坐着坐着竟睡着了。绮思梦达回房间打开暗门,放纪斯卡多进来幽会,惊醒了唐克烈。唐克烈不愿此事张扬出去,就隐忍着,等一对情人散去后才悄悄跳窗离开。

唐克烈派人把纪斯卡多关押起来,但他决定不了如何发落女儿。他责怪女儿不该找一个出身低贱的人作情人。绮思梦达知道事情败露,父亲会严惩他们,但她并不屈服,她历数了纪斯卡多的种种优点和自己爱他的原因,表达了宁死也要在一起的决心。唐克烈不相信女儿有这样强的意志,下令杀了纪斯卡多,并派人把他的心脏盛在一盏金杯里端给绮思梦达。绮思梦达吻着那颗心脏,泪如雨下。随后,她把早已准备好的用毒草煎成的毒汁一饮而尽。等唐克烈赶来时,一切都为时已晚。临死前绮思梦达希望自己死后能和纪斯卡多合葬一处。唐克烈追悔莫及,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第九天,爱莉莎的故事

漂亮的修女伊莎贝达看上了一位英俊的男子,男子也对她有意。但因为伊莎贝达在修道院,无法与心上人自由相爱。后来,男子发现了偷偷进入修道院的办法,就经常来和伊莎贝达幽会。二人如鱼得水,有说不尽的快乐。

谁知有一夜,修道院的一个修女发现了二人的私情,她把此事讲给其他几个修女听。大家商量向院长告发,但又想到请院长把那男子当场捉住岂不更好,于是暂不声张。又一夜,伊莎贝达和情人幽会,监视者认为时机成熟,就分成两班,一班守住伊莎贝达的房门,另一班急忙去敲院长的门,边敲边喊“在伊莎贝达的房间里有一个男子”。

女院长此时正在与一个教士睡觉,听到敲门声,不知何事,十分慌张。她急忙穿好衣服,拿起教士的内裤,还以为是自己的头巾呢,就戴在头上,冲了出来,带领着众修女去捉奸。伊莎贝达被当场抓住,受到院长声色俱厉的斥责。院长还说一定要严办不可。伊莎贝达起初十分害怕,但过了一会儿,她偶然抬头一望,发现院长头上有两条吊袜带在来回摆动,心里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胆子大起来,开口说道:“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院长伸手一摸,明白自己出了丑。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掩饰,索性叫大家各自去寻欢作乐。

分析与评论

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十日谈》的一根红线,也是读者理解这部作品的一把钥匙。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十日谈》反对宗教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大胆地揭露教会的腐败和欺骗,以及种种悖情逆理、愚行固念。同时,它热情洋溢地歌唱爱情,歌颂人的聪明才智和美好品德,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积极思想。

《十日谈》中的爱情故事占据相当大比例。薄伽丘宣扬现世幸福的思想,在他看来,爱情是现世幸福最重要的体现。他把爱情看成是人的自然欲望和正常要求,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第四天,故事第一前的故事》中的腓力,把儿子带离城市,隐居山林,一心事主。但多年后,儿子第一次在繁华都市见到女子,即刻被这“美丽生物”所征服,多年修行毁于一旦。爱情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它鼓舞人积极向上,使人变得心性高洁、聪明、机智、勇敢。《第五天,潘斐洛的故事》中的西蒙,本是个粗鲁、愚顽青年,但自从见到伊菲金妮亚的美貌仙姿,他“顽石般的心”便被爱神之箭射中,他也“由愚钝一变而为聪颖”。他学会了绅士应有的风度仪表、礼貌举止,精通了音乐、骑术、武艺,不出四年工夫,“就出落得俊俏无比、才艺出众,不愧为一个年轻绅士”。《第五天,潘比妮亚的故事》写纪安尼与莱斯蒂杜达相爱的故事。两个年轻人各住在一个岛上,为了爱情,纪安尼有时竟会泅水渡海去与女友幽会。莱斯蒂杜达被恶人劫走献给国王后,纪安尼四处寻找,还冒着危险潜入王宫,完全不顾自己的性命。《第五天,菲亚美达的故事》中的菲得里哥为了爱情,耗尽了自己的家产。最后,一贫如洗的他为了款待心上人,把仅余的一只心爱的猎鹰也宰杀了。各种封建教会势力是真挚爱情天然的仇敌,薄伽丘笔下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自由,不畏强暴,与各种反对力量作英勇斗争,甚至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如《第四天,菲亚美达的故事》,这篇《十日谈》中境界最高远的作品,全面反映了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各种封建势力和观念提出了强烈的谴责。绮思梦达在丈夫去世后暂回父亲家住,唐克烈则以父爱的名义将女儿据为己有,不再考虑她出嫁之事。年青的绮思梦达有着爱情的自然要求,她突破禁欲主义的束缚,大胆为自己寻找意中人。绮思梦达是亲王的女儿,纪斯卡多是亲王的侍从,在地位上他们是不平等的,但是她爱他的个人才华和品貌,而不是门第等级,这使他们的爱情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绮思梦达和纪斯卡多的私情败露后,唐克烈动用封建宗法和行政力量,残忍地杀害了纪斯卡多,并准备严厉惩罚女儿。绮思梦达在父亲的淫威面前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义正词严地斥责父亲的暴行,最后殉情赴死。在反抗封建压迫、争取自由爱情的过程中,绮思梦达表现出敏锐、果断、刚烈、善辩的性格,突出地反映了新时代新女性的精神风貌。

揭露宗教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批判教会的腐化、伪善和欺骗,是《十日谈》的主要内容。薄伽丘从普遍人性的观念出发,把教士、修女等教会人士也看成是有着人之正常欲望的一群,他们与常人一样,有追求现世享乐的要求。但天主教要求教会人士戒除欲望,虔心事主,这和他们的自然欲望发生了矛盾。他们种种丑陋、卑劣、猥琐的行为,皆是这矛盾不能解决使然。薄伽丘把这些教会人士置教规教条于不顾,对天主缺乏敬畏之心,为满足个人淫欲而做出的种种伤风败俗劣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九天,爱莉莎的故事》里的女修道院长自己与教士偷情,却要惩罚修女的越轨行为,只是被修女抓住把柄,掩饰不过,只好叫大家各自去寻欢作乐。《第三天,潘斐洛的故事》里的费利斯修士,用计欺骗布乔去苦修,自己趁机与他的妻子幽会。类似的故事也出现在《第三天,劳丽达的故事》中:修道院长把一个农民囚禁在地窖里,让他相信是在炼狱里苦修,自己却与农民的妻子鬼混。他勾引农民的妻子时,竟恬不知耻地说:“圣洁不圣洁要看你的灵魂,而我求你的事不过是肉体上的罪过罢了。”薄伽丘有多篇作品写教士因放纵情欲,被发现后丢人现眼的故事。《第四天,潘比妮亚的故事》写亚伯神父向一个女人求欢,结果被女人的亲属拿住,当众出丑。《第八天,爱米莉亚的故事》写教士费埃索莱向一个寡妇求欢不成,被捉弄羞辱的故事。薄伽丘对神职人员的贪婪、欺骗恶行也加以揭露。《第一天,爱米莉亚的故事》中的圣芳济派神父,外表道貌岸然,本心贪财狠毒。他抓住一个有钱人醉酒时随意说的几句话不放,诬告其亵渎耶稣,将其逮捕,威胁说要把其处以火刑。其实他并不是真心维护宗教权威,而是看中了有钱人的家财。这有钱人不得已给神父献上“一大块黄澄澄的‘脂膏’”,见钱眼开的神父于是“开了恩”,将其释放了。有钱人领悟到神父敛财的奥妙,一次吃饭时,当众揭了他的短,弄得神父狼狈不堪。对于教会而言,既然其自身是信仰的代表,就需要有证明其信仰的信物存在,于是,种种“神迹”、“奇迹”、“圣徒”纷纷出现,以此来维护自身的统治,薄伽丘在小说中则把教会所披的这层神秘外衣剥去。在《第六天的故事十》中,一个教士被人将他的十字架用一块焦炭替换,他当众传教时才发现,灵机一动竟说这是当年受火刑的劳伦斯圣徒的“圣物”。他拿着这块焦炭在信徒的身上大画十字,保证信徒一年之内不会遇到火灾。在荒谬可笑之中使“圣徒”、“圣物”的光环顿然消失,使“神化”下的蒙昧主义赤裸裸地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薄伽丘不仅对神职人员予以讽刺,还能从总体上揭露教会的虚假和欺骗性。在《第一天,潘斐洛的故事》中,作者揭露了一个“圣徒”的制造过程。夏泼莱托本是一个“干的是公证人的这个行当,可他的拿手好戏就是编造假文书”,“遭他暗算因而丧命的也不知多少”的恶棍,但他在临终时编造了一篇忏悔之词,把神父骗得深信不疑。神父四处宣扬他的事迹,他的圣名越传越广,被称为“圣夏泼莱托”,民众以为是天主通过他显了灵。由此,薄伽丘一针见血地戳穿了所谓“圣徒”的本质。

《十日谈》还对人类性格中的种种固念、偏执、蠢行予以了辛辣的讽刺。《第一天,劳丽达的故事》讽刺的对象是一个守财奴。《第七天,菲亚美达的故事》中,一个嫉妒成性的丈夫被妻子愚弄。《第八天,妮菲尔的故事》中,贪财女子钱色两失。《第八天,爱莉莎的故事》的主人公卡拉特林是一个头脑简单、性格怪僻的人,他相信了朋友的鬼话,把满河的石头当宝石,捡了许多回家;还因老婆道破“天机”,把她痛打一顿。他本人做了蠢事不自知,以致洋相出尽。《第九天,菲亚美达的故事》续写了卡拉特林的“事迹”。这一次,他爱上一个妓女,别人就以此为诱饵,哄骗他财物。卡拉特林贪色心切,别人就给他一个据称能使那妓女百依百顺的符咒;而这符咒果然“奏效”,妓女被他引到了谷仓里。卡拉特林不知是计,正准备和妓女亲热,他老婆赶了来,把他狠揍一顿,算是报了上次挨打的仇。薄伽丘笔下的这些守财奴、嫉妒者、愚顽之人,因执迷不悟,以致做出种种悖情逆理之事。薄伽丘作为人文主义者,憎恶人性中的种种不健康甚至变态行为,这一类故事反映了作者的这一态度。

相反,薄伽丘从人文主义观念出发,对人的各种优秀品质,如聪明、才智、慷慨、友情等毫无保留地予以表彰。《第一天,劳丽达的故事》把“慷慨”作为“吝啬”的对立面提了出来。“慷慨”所具有的道德高度,令吝啬者汗颜,并从此洗心革面。《第六天,劳丽达的故事》中,一位年轻女子不畏权势,正义凛然地拒绝了主教和将军的轻薄。《第六天,妮菲尔的故事》中的厨子为讨恋人欢心,拿了主人的鹤肉给她吃。主人恼怒地追问时,他以自己的聪明善辩,逃过了责罚。《十日谈》中最能展示人性之清明、通达、明朗的一面的,是十个故事讲述者。这十个为逃避瘟疫而聚在一起的年轻人,个个英俊美丽,才智超群。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唱歌、跳舞、谈笑、讲故事。有趣的是,虽然是异性相处,有些人还有情人关系,但在这十天里,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行事节制、理性,表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这个小小团体,已经具备了一个乌托邦社会的雏形。在瘟疫肆虐、传统社会结构崩坍之际,薄伽丘将人文主义理想应用到处理社会危机中来,有着很深的思想寓意。

《十日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首先是这部作品采用了“框架故事”的结构。如前所述,全书100个故事的起因,是1348年10个青年男女到郊外一座别墅去躲避黑死病。100个故事是他们为打发闲暇、排遣忧思,轮流讲出来的。这些故事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排列,每天10个故事,合为一组,共10天100篇。这种故事中套故事,以一个故事总领其余故事的结构,叫框架故事结构。这种结构方式起源于东方民间文学,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就是典型例子。研究者认为,薄伽丘可能是学习东方文学而采用了这样的总体结构。因为“框架结构”的存在,100个故事在外观上井然有序。

《十日谈》在内容上还有一个完整的“潜结构”。按照故事讲述者制定的规则,每天的故事基本上都有一个范围,所以这100个故事可以按天来分为十大类。第一天的故事不限题目,它们以颂扬天主的创造开场,却落实在对教会、教士的愚行乱性的嘲讽上。第二天集中讲人生中的重大变故,“起初饱经忧患,后来又逢凶化吉、喜出望外的故事”。第三天故事的是“在那命运无常的总题下,专讲它的一面”,即“凭着个人的机智,终于如愿以偿,或者是物归原主”。第四天的故事涉及“结局悲惨的恋爱”。第五天讲的是有情人历尽坎坷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第六天讲“富有机智的故事,或者是针锋相对,驳倒了别人的非难,或者是急中生智,逃避了当前的危险和耻辱”。第七天故事的范围是:“妻子为了偷情,或是为了救急,使用种种诡计欺瞒丈夫,有的被丈夫发觉了,有的把丈夫瞒过了。”第八天的故事扩大了前一天故事的范围,“或者男人作弄女人,或者女人作弄男人,或是男人之间互相作弄”。第九天的故事没有限定范围,内容也较博杂。第十天故事的题目是“人们在恋爱方面或其他方面所表现的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为”。这十天的故事,无不围绕着黑死病展开。在这场可怕的瘟疫面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向神、向天主吁求。但由于天主教会的腐败堕落,这种吁求受到阻碍,人只好信托人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各种灾难。爱情、才智、品德、运气是战胜灾难的四大法宝。同时,人也要及时行乐。《十日谈》这种内容上的预设,使100个故事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薄伽丘的《十日谈》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它是欧洲近代第一部广泛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这部作品题材来源十分广泛:从地域上分,有意大利本土的故事,也有取自地中海沿岸的法国、希腊、突尼斯、埃及、塞浦路斯的故事;从时间上看,有古代故事,有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还有民间故事。不管这些故事来自何时何地,薄伽丘都用“框架”把它们套装在意大利现实背景之下,改造成描写现世生活的生动故事,使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真实的社会面貌,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因为这种强烈的写实性、世俗性,《十日谈》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的结构形式,在欧洲具有广泛的影响。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9)、法国玛格丽特·纳瓦尔的《七日谈》(1545-1549)、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训诫小说》(1605-1613)等都从《十日谈》获益。此外,《十日谈》在景物描写、题材处理、人物形象塑造、心理刻画诸方面的经验,对近代欧洲短篇小说的发展也大有助益。

关键概念

框架故事 文艺复兴

思考题

1.《十日谈》的主题是什么?

2.《十日谈》的“框架”有什么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