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12250400000095

第95章 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991年5月10日)

最近,我在河南南阳、平顶山和安阳,围绕搞活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作了一些调查,感到当前地方经济工作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关于搞活大企业的问题

中央对搞活大中型企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大企业遗留下来的深层次问题很多,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因体制不顺造成的问题。舞阳钢铁公司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舞钢一期工程,国家投资8亿元,是我国十大特殊钢厂之一,是一个年利税近亿元的企业。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该厂建设周期长,积累问题多,尽管早已投产,但一直缺乏基本稳定的生产条件。(1)坯料供给无保障。今年有可能因此跌入亏损行列。(2)水、电供应不足。设计中提供冷却用水的水库,因被洪水冲垮,何时重建至今未落实。(3)“三角债”有增无减。(4)还贷任务重。“八五”期间,需还贷5000万美元,利率9%,现在企业资金利税率不到9%。这对企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二期工程也有很大影响。(5)企业留利少,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留利不到实现利润的25%,能用于生产发展的就更少了,企业明显缺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党中央、国务院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落实难度大,企业普遍反映政策不到位。表现在:(1)前几年国家下放给企业的权力,现在不少被主管部门、行政性公司收走了。(2)清理“三角债”难度大,跨省、跨地区清理,银行设置障碍,失去了银行调节资金的主导作用。(3)企业产品积压,商业、物资部门为减轻利息负担,该收购的也不收购,没有发挥好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作用。(4)《企业法》与地方党委、政府政策不配套,法律赋予厂长的权力不落实,各方面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太多。据豫北棉纺厂反映,由于行政部门要求配备与其有关的专职人员,使其非生产人员超编30%。(5)摊派多。平顶山梁洼矿务局今年第一季度各单位向该局摊派费用12种,总额达60多万元。

二、关于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这几个地方有些大企业,特别是中央和省管的大企业与地方关系存在一些矛盾,有的还很严重。比如在南召县的一些军工企业,和地方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地方说军工企业“吃喝靠地方,还告地方状”,军工企业说地方是“农林牧副讹”,对立情绪厉害。在共建两个文明活动中,地方政府主动帮助企业渡难关,企业也体谅地方的难处,现在关系已大大改善,但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据我了解,大企业与所在地的关系问题,不只存在于一时一地,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从表面看,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实际是工农关系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应通过“共建”活动,进一步探索解决途径。

三、关于地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重大轻小”的问题

一些地方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人,面对本地经济比较落后的现实,有急于求成的思想,热衷于争投资、跑项目、上速度,重大轻小,对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发挥地方优势、发展乡镇企业重视不够,更没有认识到办好乡镇企业对巩固乡村基层政权的政治意义。从许多地方的经验看,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是吸收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支援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群众收益和生活水平,缩小了工农差别,密切了群众和地方政权的联系。十二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经济较落后地区应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改变面貌的契机。

四、政府机构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

国务院一再强调,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其主要目的在于转变职能,搞好宏观调控,微观放开搞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艰巨。目前企业的一些主管部门掌握着资金、物资、项目,企业还得围着这些政府部门转,而一些行政性公司更是千方百计把下放给企业的权力往上收,比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束缚更多;在投资体制上,一个条条一个渠道,到一个地区后,分散得厉害,不能把有限的钱财集中使用。这也是造成建设周期长、投资效益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国家在宏观层次的统筹安排都被这种条条块块分割了,难以有效实施;在机构改革上,尽管一再强调精简机构,实际上一些行政机构有增无减。一个县政府,原来50多个机构,现在多达70多个。

五、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问题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今年在全国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从我们考察的地区、企业来看,国务院这一部署得到了各级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的积极响应。现在的关键是防止走过场,要分类指导,把目标量化,措施细化,有检查、考核。

以上五个问题的解决,从十二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和现实情况看,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稳定政策,稳步前进。地方抓经济工作,必须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量力而行,稳步前进,切不可不顾实际可能,制订高指标,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领导压力大,更需要注意这种倾向。必须克服指导思想上的“重大轻小”、重城市轻乡镇企业的问题。南阳地区提出了“教育为本,科技兴宛”战略,注重对经济资源的系统开发,值得提倡。现在企业有两怕:一怕政出多门,互相打架;二怕政策多变,无所适从。决策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不要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矛盾下交给企业;要尽量为企业创造比较稳定的政策环境。一些同志认为,政策不稳定是造成企业短期行为的重要原因。尤其不能“秋后算账”,前一阶段政策允许的事,不能用后一阶段变化了的政策去算账。

第二,要在落实中央政策上下功夫。对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精神和国务院的有关部署,基层的同志认为非常重要、非常及时。但普遍担忧的是,难在落实。如何促使各级领导部门在自己的工作中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方针落在实处,而不只是一般性地发号召或转发文件,这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内容。河南省提出了“三防四实”的工作要求,即:防止官僚主义、防止教条主义、防止形式主义;说实话、办实事、抓落实、见实效,切中时弊,受到群众的欢迎。

第三,重要的问题在教育干部。在一些地方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社会主义的“德”,还要有搞商品经济的“才”,两者不可偏废。当前,一要提倡干部深入实际、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要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在实处;三要提高干部的管理素质,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增加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以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