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月13日)
《光明日报》在它的经济理论版要专为企业家开辟一方园地——“企业家论坛”,这对我国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个喜讯。因为,经过十多年的企业改革,企业家们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企业改革如何深化,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且,事实上我国许多企业家不仅懂经营、会管理,还有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企业家论坛”正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也为及时反映企业家的呼声和愿望,沟通理论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联系搭起了一座桥梁。应该说,这是《光明日报》在理论宣传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在许多方面,旧体制的弊端依然未得到根除,而刚刚萌芽的新体制又很脆弱,尚未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功能还远远没有得到正常的发挥。若不深化改革,不仅改革成果无法得以巩固,甚至有可能重蹈覆辙。固然,深化改革离不开领导部门的科学决策,但更重要的还有赖于千千万万的实际工作者去不断地探索、不懈地追求。为此,奋战在实际工作第一线上的广大职工,尤其是广大企业家们就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近一时期,国内市场销售不旺,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生产滑坡,经济效益下降,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这也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它为检验和锻炼企业家的适应能力和领导才干提供了一个机遇。改革正殷切地期待着一批不靠、不等、不怨,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从而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向繁荣的杰出的企业家。同时,改革也将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开拓进取的气魄、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有无私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基于此,我寄期望于企业家们:
第一,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不断地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在全体职工中能够以身作则,做群众的榜样。作为企业的领导人,要带头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和行动中既要敢于摒弃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又不能陷入资本主义经济混乱的泥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的统一,坚持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企业的发展道路;在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的同时,多方面地充实、提高经营知识,真正靠实力树立企业和企业家的威望。
第二,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时时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要紧紧依靠企业党组织和全体职工,勇于接受挑战,积极主动拼搏进取。尤其在企业面临困难时,更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里的关键是精神,是企业带头人的精神状态。好多从困境里面拼搏出来的企业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企业要在困境中求发展,必须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有在这个班子率领下的经得起摔打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而在这个队伍中,企业家的楷模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和负责人,在生产经营中必须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即正确处理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经济的道路;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以其战略经营思想去影响、激励全体职工。
第四,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在经营上能紧盯市场,而且善于适应市场。这里讲的市场包括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推动,世界经济规模已日益扩大,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也日趋活跃。企业家应有勇气让自己的产品到国际市场上经风雨、见世面。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其主战场仍是国内市场。为适应市场,必须时刻把握市场脉搏,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以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企业家的眼睛盯住市场,功夫则在企业内部的经营与管理上。混乱的管理绝不会生产出“叫得响”的产品,所以“功夫”要放在企业内部,挖内潜,练“内功”。通过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步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许多先进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既不能等政策优惠,也不能靠特殊照顾,只能靠自己救自己,靠企业自己的努力去把企业的“蛋糕”做大。
当然,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企业家,还有赖于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有赖于全社会给他们提供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成长环境。当他们取得成功时,真诚地向他们祝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则给予及时的帮助;当他们失败时,不冷嘲热讽,能给予理解和鼓励,使他们有信心从跌倒的地方再勇敢地站起来。企业的主管部门乃至国家都应在多方面支持和扶植企业,并为企业改革的深化创造有利条件。果然如此,我想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企业家定然能脱颖而出。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光明日报》给广大企业家们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反映企业界的呼声要求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企业家们应该当仁不让。在此,我希望在这个专栏里今后能读到更多更有见地的好文章。我想,这也是广大读者和理论工作者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