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12250400000111

第111章 深化改革 搞好大中型企业

(1991年8月21日)

明年,经济工作的总方针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进一步调整机构,提高效益。国民生产总值还是按6%的速度增长。物价指数控制在6%~7%。主要是要提高粮食的订购价格,同时把粮食的销价调上去。明年搞粮食购售价格的变动对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有好处,有利于增加社会购买力。同时,石油价格与国际价格差距过大的状况要有所改善。固定资产的投资要继续实现“八五”计划确定的目标。财政方面的改革主要是两条:一条是实行复式预算,也就是把经常性开支与发展经济的开支分开计算;一条是基本建设量力而行。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由直接的关系变为间接的关系。利税制度要进一步改善,可以考虑降低国营企业的所得税,提高流转税,初步改善国营企业税收不平等的状况。国营大中型企业要全部落实12条措施。今年走第一步,明年走第二步,全部到位大约要三年的时间。

清理“三角债”,今年的目标为要清理一千亿元左右。按照东北试点的预测估算需要投入二三百亿元。清理“三角债”也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三角债”的形成有工作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原因。工业企业内产成品的积压要恢复到明年底的水平,就需要200亿元的投资。一方面,企业要压缩和停止积压产品的生产。同时,政府也要相应地提供无息贷款,因为要更换某些产品,政府也要投入。这个问题需要与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逐个企业进行落实。如果证明是可行的,明年可以多搞一些。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搞活大中型企业从外部环境来讲还需要再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暂停对企业的评比检查;

第二,企业的机构设置与党政机关可以不对口,也就是说不硬性要求上下对口;

第三,落实企业内部分配的自主权。

从外部环境来讲,主要是这三条。从内部环境来讲也有三条:

第一,落实厂长负责制;

第二,发挥党组织在政治思想上的领导作用;

第三,加强企业工资奖金制度的管理。

现在看,企业确有一大堆困难。当个厂长经理真要有三头六臂,好多同志都讲厂长难当。怎样把企业搞活,国务院有11条。生产办订了几条。今年1月,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第六次执行理事会上,做了一次长篇讲话,报纸登了摘要。一共讲了16条,内8条,外8条。真正集中起来就是两条:一条是企业的自主权,一条是职工的积极性。说到底就是这两条。搞企业,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好多问题到现在还是认识不一致,包括理论界也在那里争论不休。看起来好像很复杂,与资本主义企业有共性,但是也有它的特性。说简单也简单,只要那两条解决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再要简单,就是一句话:贯彻《企业法》。只要认真贯彻执行《企业法》,问题也就解决了。改善眼前的困境,光说执行《企业法》还不行。还有一个救活企业的问题,还有一个救活措施在内。贯彻《企业法》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某些企业已处于解救的困境之中,它已经趴下了,你要把它扶起来。国务院的11条措施就是救治的措施。真正要搞活,还得贯彻执行《企业法》。

昨天,《经济日报》二版登了生产办公室的一个通知。通知说,搞活企业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现在看起来,真正要把企业搞活,企业要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自主权才行。有些人批评企业不负盈不负亏,道理很简单,就是没有经营自主权。就像有同志所说的,企业越来越老化,缺乏应变能力。百货大楼百货公司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对生产单位的冲击就大了。现在的生产单位受不了这种冲击,就是因为缺乏自主权,没有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能力。它要适应市场的需要,但没有力量增加投入、更新设备、采用新工艺、生产新产品。

1月间,中企协召开理事会的时候,专门找了一些企业进行座谈,特别请鲁冠球讲了讲。他讲得很简单。他说:不要只看大企业为什么搞不活,还要看乡镇企业为什么会搞活。我这个乡镇企业与国营大企业比是小巫见大巫,力量很小。大企业力量大。为什么称国营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社会主义的支柱、国民经济的骨干,就是因为它的力量大。它可以仰天长啸,但是,活不起来,也就是因为它大。我这个企业小,可以活蹦乱跳。乡镇企业活,就是因为它的机制活。乡镇企业的机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的机制,只要有资金,就有自我改造的能力。最近,他兼并了五个企业。他把这五个企业改组成六个专业厂子。一年半就扭亏为盈。这说明乡镇企业的机制充满了活力。

最近从法国回来了一位大学毕业生,法国商学院毕业以后到一个公司去实习。他说,看了法国的企业,又看了中国的企业,比较之下最有本领的还是中国的厂长。中国的厂长经理是世界上本领最大的,是无与伦比的。外国开始研究中国,想学中国。我说,中国的企业包揽社会,这个不能学。他说,外国也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中国的职工队伍比较稳定,稳定在哪里呢?原因就是企业把它包下来了。哎!原来外国是这样看,我大吃一惊。这位实习生,在日本考察,又考察了中国。日本搞了个终身雇佣制,而且尽可能帮助职工买一套房子。买了这套房子,就得在企业里干才行。另外,还有职工的福利、医疗以及子女就业等等,日本企业也开始注意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现在也提出这些问题来了。企业不光是经营,也要负起社会责任。中国的厂长经理能力最强、本领最大,束缚住手脚还能挣扎前进。

为什么现在大家重视经营机制?因为国营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是在进行不平等的竞争。现在看起来,不是起跑线的问题,而是个跑道的问题:不是在同一个跑道上的竞争。什么叫跑道,就是经营机制。同样的经营机制,就是在同一条跑道上。否则,就是在不同的跑道上。所以,“老国”、“老乡”、“老外”,是在不同的跑道上。“老国”不如“老乡”,“老乡”不如“老外”。不管是“老国”、“老乡”还是“老外”,应当更多地看到它们之间带有共性的东西。关于这个问题,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已经写得很清楚,就是要使我们的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赋予全民所有制企业的13条自主权,能够落实的只有两条。有那么七八条,看来是落实了,其实没有落实。还有三四条,在当前的体制下,根本无法落实。这是第一点。

第二,也确实有个起跑线的问题。起跑线是个什么问题?那就是说,国营企业的赋税太重。今年1月,我讲外八条时,就提出了轻赋薄税的问题。最近看到首钢的一个材料,说在税收上有四种待遇。最重的是国营企业,一般在70%以上。其次是集体企业,税收50%。再其次是个体,最高是30%。最低的是三资企业,只有20%,据我所了解,一般只有15%。国营还可能不只是70%,有人说是85%。

还有人讲,乡镇企业的利润高出了国营企业。国营企业的效益再低也不可能低到这种地步。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家计委的农业局和农业部两家出了一期简报,题目是乡镇企业的利润已经超过了国营企业。这里说的乡镇企业不仅是指乡办企业,也包括村办企业在内。国营企业只算预算内的效益。我在简报上批了一大段:这种对比不科学。不能只讲利润,要讲实现的利税。整个乡镇企业去年一年所缴的利税也不过190亿元。国营企业虽处于困境,上缴利税仍在1000亿元以上。也就是说它创造的利润在1300亿元左右,有1000亿元都交了税。乡镇企业创造的利润也不过三四百亿元,交税190亿元。所以说,要讲起跑线,不考虑到这个问题不行。

第三,要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使企业领导人有可能全副精力把企业搞好。好多同志反映,企业光应付检查评比就不得了。朱镕基副总理已经讲了,暂停检查评比。现在四面八方的干扰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常活动。四面八方对企业进行毫无道理的瞎指挥。国营大中型企业已经成长了28年,孩子已长大成人,但还在托儿所阿姨的怀里抱着。这样的企业哪能有活力?四面八方的干扰首先是文山会海。记者花了很大力气做了一次调查。攀枝花公司的厂矿一级的干部,平均每天开会的时间是3.6小时。这就是说,一天中有半天在开会。接待客人协调关系要用1.3小时。真正下到基层解决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平均每天只有1.7小时。绝大部分时间不能用在解决生产管理上。

再一个问题是数不清的检查评比。我对西安的一个厂子做了一次分析。去年到这个厂子进行检查的有64批,平均一个月有5批多。一星期就有一两次。高峰时一天要接待七八批,一百多人。造成厂里五“不够用”:领导不够用;接待室不够用;小汽车不够用;餐厅不够用;接待员不够用。

第四,要以“三角债”为突破口,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三角债”的形成不是一般浅层次的问题,是个体制问题。欠款有理,欠款有利。深化改革,企业的性质,说到底还是生产力标准问题。有人怕讲生产力标准被理解为唯生产力论。如果生产力发展不起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表现在哪里?

《企业法》实施三周年举行的座谈会上,同志们议论到这个问题。东欧的变化有很多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等等,最主要的还是主观原因。从表面看起来,似乎群众都拥护资本主义,因为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把全民所有制管理好,没有把国营企业的优势发挥出来,没有真正使国营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间充满活力、充满竞争能力。国营企业搞活是个经济问题,说到底还是个政治问题。

有一段时期,我们提出稳定高于一切。一些同志对此产生错觉,认为只要稳定就行了,别的可以不说。这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稳定。经济上不去,政治上不可能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首先要经济稳定。经济稳定地上升,就要以解决“三角债”为突破口,把国营企业搞上去。清理“三角债”,不是一两年之内所能解决的。只有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三角债”才能真正解决。现在流传一副对联:清欠,清欠,清清欠;欠清,欠清,欠欠清。横幅是:越清越欠。不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最终就是这副对联。

第五,要加强理论的研究。为了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搞活,就要加强理论的研究。最近薄老提到小平同志的一段话:社会主义经济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公有制,一个特点是共同富裕。这段话说到家了。只要抓住这两条,问题就解决了。正如薄老的文章所说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国民经济,实行按劳分配,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些与生产关系有关的社会主义原则是体制问题。关于市场调节与计划相结合,这是运行机制的问题、运行方法的问题。什么叫计划经济?从它本来的意义上说,就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一阵子,有些同志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薄老的文章说,计划经济本来的含义就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排斥商品经济并不是计划经济。至于说,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那是个运行机制的问题。相结合,度有多大,结合的方式如何,都是运行机制的问题。像这样一些问题值得思考。这些问题不弄清楚,目标就不明确,就缺乏预见性,执行总路线和总政策时就会出现盲目性。

搞活企业,自主权属外部环境,职工积极性属企业内部深化改革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处于管理松懈、纪律松弛、效率低下、浪费很大的状态。有的工厂干四小时活就算不错了。我家厕所坏了,整整修了两个月,一天干不了四小时的活。后来来了油工,来了就干,也不休息,原来是承包了,超过时间要扣工资,看来坚持承包制还是有道理。这种状态不能维持下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改变这种状态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有人讲,平均主义是天经地义,讲按劳分配倒成了离经叛道。所以,改变这种状况还要从思想上做很多工作。

小平同志讲,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场革命。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改变社会大环境。社会风气确实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要不要让座。有人认为就是不让,因为去商店、车站……总是得不到社会的尊重,所以我也不让。解决这个问题要真正从我做起,否则就是恶性循环。要把社会的大气候搞好,首先要把我们企业的小气候搞好。这就需要我们的模范行动,气不顺不行,总要吃个顺气丸,喝碗顺气汤才行。就像《岳阳楼记》上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党员的首先要做到这一条,没有这一条,广大职工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方向,不能顺气,不能振奋精神。

其次,要通过教育使我们的广大职工,特别是年青的职工树立进取的精神,追求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人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有一阵子,舆论导向宣传个人价值,起了很大的腐蚀作用。毛主席讲,自由主义是革命队伍里的腐蚀剂。教育职工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日本企业成功的五条中有一条就是集体主义。

最后,企业要深化改革,严格管理,严肃纪律。职工的地位问题不解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现不出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个是所有制问题,一个是职工的地位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不同的地方。

要真正发挥政治思想的领导作用,还是要发挥党的核心作用,也就是发挥党在企业里的政治思想领导作用。支部建在连上,就是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要从职工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解决职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绝不能图表面热闹,搞形式主义,也不能持任务观点,搞倾盆大雨。这个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否则会把好事办成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