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12240400000025

第25章 专注与圆融——伟大生命的两个元素(13)

2400年前,德漠克利提出人类存在的最高境界是心灵平静。人的身体和情感浑然一体,心灵被沮丧、怨恨和烦恼所纠结,大脑思绪不断,机体能量被无谓损耗,体内细胞失去原有活力,身体僵硬,懒散乏力,腿上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行动迟缓,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投入。波澜不惊的湖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内心安静喜悦,精神放松,机体细胞运动步调一致,互相碰撞内耗少,激活程度高,精神、情绪和思维都会达到一种平和澄清的境地,交感神经和负交感神经得以保持心态平衡。此时,一定会感到身体轻盈,四肢灵巧,充满活力,神采奕奕,虎虎有生气,与心情郁闷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走起路来很带劲。心静身灵的人,机体潜藏着无与伦比的正能量,与此相伴而生的当然是挺拔的身材,端庄的容貌,高雅的气质和睿智的头脑,形象地说就是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虽然是人间活佛的化身,同样是现代人追求身心健康的最高境界。此时思维清晰,不受欲望的驱策和恐惧的干扰,能够理性行事,有很强的执行力,愿意把一切美好的构想付诸行动。如此平和淡定又不乏灵气的生命状态能够建构全面性智慧,做事雷厉风行,无疑是人类理想生活生存期盼的终极目标。

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贫穷落后岁月,饱受列强屈辱,把国人的自信心糟蹋得所剩无几。国门开放三十多年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兜里钱包鼓起来了,看起来财大气粗,但是,一些人因为信仰缺失,精神贫乏,视野狭隘,生活中少了几分浪漫和潇洒。人生价值需求比较单一,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等浅层次需要,没有内涵,过着富足而烦躁的生活,即使腰缠万贯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还被讥诮为“土豪”。全社会焦急浮躁,不管干什么事情喜欢把形式搞得光彩夺目,很多内心虚弱的人绞尽脑汁包装外表,打肿脸充胖子,不注重内心修炼和涵养,必然虚胖而底气不足,以至于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每每给人“纸老虎”的印象。从这个角度看,决定生命意义的是精神平和以及思想富有内涵,而不是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和外表的靓丽豪华。

中国男子足球逃不过人们的眼睛,也许它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国足一直裹足不前,于是,决策层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一批有天赋的足球苗子到欧美足球水平发达国家留洋,世界金牌教练纷纷来华执教。然而,二十年过去了,男子足球依然没有起色,令国人大失颜面。

终于有一天,具有国际视野并长期关注中国足球的圈内知名人士米卢·蒂诺维奇、特鲁西埃、郝海东等看出了破绽,认为中国足球病根在心理素质差。决策层在选拔球员时眼光只盯在身高速度上,平时练体能、技术、战术多,忽视了心理稳定性的培养。比赛中场内场外舆论环境恶劣,致使很多球员内心不够强大,精神不专注,缺乏想象力,赛场上很少看见行云流水般的配合。因为精神急躁,在高强度对抗时动作变形,脚下活粗糙,传接球失误多。由于心太急,关键时候“临门一脚”总是不尽如人意,很好的射门机会不是打偏就是打高,一次又一次破门良机白白浪费,屡屡出现不应有的低级错误,红黄牌满天飞,大好局面被葬送。心理素质差,场上队员缺少统一意志,比分领先时,怕失球,进攻乏力;落后时急着扳平比分,猛打猛冲,漏洞百出。热身赛时尚能够放松身体和心情,有很好地发挥,每每战胜强队,一遇正规比赛自信心全无,想赢怕输,精神高度紧张,球场上阅读比赛的能力欠缺,孰攻孰守,战术思想无法形成默契。

有人可能说同为亚洲人,难道韩国、日本人心理素质就比中国人好。一点没错,2012年10月,由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最新调查结果佐证了上述看法。调查显示,中国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排名全球第一,大大超出48%平均值,表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球员的心理素质差的缘由说来也很简单,都是官本位、钱本位思想惹的祸。我们什么事都要提指标,成绩决定着足协领导的政绩乃至于升迁。官员们每次上任前要提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空洞的政治口号和目标;洲际大赛前,习惯为球队立下必须进入前×名的“军令状”,进行“为××争口气!”要“有血性”的思想动员。结果给这帮平时水平不咋样的球员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过大的压力使他们在场上心理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对抗性最激烈、最需要配合的足球运动中,身体柔韧性差,比赛中腿脚僵硬,动作变形,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技战术水平,低级错误和犯规频频。

再看媒体记者,他们早已成为功利化的急先锋,有点像街头围观者,喜欢跟着瞎起哄。某一个年轻球员一两场比赛进了球、发挥抢眼,头脑一发热就给他封上“超白金”“中国的马拉多纳”的称号;倘若球队成绩不佳立即制造一个“恐×症”,让缺乏自信的球员一会儿欣喜若狂,一会儿垂头丧气,混乱的角色定位导致他们思想分裂。

本乱切忌标治

如果说体育运动中以封闭、高强度等超极限训练手段伤害的是青少年的身体,那么被应试教育绑架了的中国教育则使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精神压抑,美好心灵遭受严重的摧残,以致性格变得怪异,能力素质退化,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现实社会,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的学习究竟有哪些关键要素不甚了解,思想仍然停留在“铁棒磨绣针”的理念上,在他们看来只要肯吃苦,谁都能上大学。很少有人冷静下来从根子上去思考学习成绩上不去症结在哪,不知道从心灵、成长环境上分析问题,更不会从遗传、父母自身行为以及家庭气氛方面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当然,不排除有些文化素养较高的父母或许考虑到专注这个学习的关键性要素,但他们似乎又觉得注意力的问题具有生理性神秘,后天恐怕难以改变,家长根本无能为力。即或有些家长意识到思维专注的培养,也只是停留在口号式的提醒孩子学习时要注意集中精力,一般不会用心去了解孩子心智是否健全、有没有注意力障碍的倾向。至于思维散乱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集中精力自己也说不清楚,对如何提高专注力等问题做深层次思考的家长更是凤毛麟角。

不排除有些家长了解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然而,他们内心本身都不消停,每天像热锅上的蚂蚁烟熏火燎,忐忑不安,抑或认为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费时费力见效慢,一时半会儿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业困难的根本性问题,提高孩子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许多父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为了让孩子能上一个像样的中学,考上大学,绞尽脑汁通过增加作业量和延长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对孩子心灵上的需求从不过问,压根儿不知道他们想什么,内心需要什么,以至于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被剥夺殆尽,连正常的打球、娱乐等文体活动都成了奢望。不少家长无视青少年教育的本质规律,以“为孩子好”的名义不惜血本四处报课外辅导班,逼他们学习,异想天开地蛮干,把本来温馨的家庭亲情割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以下是网上披露的一些中小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状况。

刘子凯(化名),是一所示范中学初三学生,几乎每次大型考试从未出过前三名,是老师公认的冲刺中考“状元”的种子选手。在同学们眼中,子凯很聪明,学习好像很轻松。但诚实的子凯还是坦率地道出实情,“其实,好成绩全是苦出来的,我每天晚上7点半回到家,吃罢晚饭来不及休息,一口气就得做5门功课的家庭作业。上初中以来,从未在晚上12点钟前睡过觉,有时会学习到凌晨,第二天早上6点,又被闹钟叫醒去上学。由于休息时间少,中午只能趴在课桌上眯一会儿。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的觉,只有我知道自己有多累。”

与平时相比,子凯的周末一点儿也不轻松。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就为他安排了数学、英语、化学三个培优班,到处参加比赛,不上不行。迄今,他参加的学科竞赛不计其数,拿过的最高奖项是全国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这样的成绩足以让其他同学引以为自豪。但子凯说:“爸爸妈妈对我的成绩却不以为然,认为只有拿到全国奖项才能上顶好的高中,多郁闷呀。”

父母望子成龙,15岁的子凯自己压力相当大。对于考试,这名尖子生又爱又怕,考好就是幸福,要是考砸了,他会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和身边的同学一样,“郁闷”是子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一想到将来升入高中还要再熬三年,他称“快要崩溃了”!

有人说,今天世界上最辛苦的群体是学生,学生中最辛苦的是中国学生,中国学生中最辛苦的是初三高三的学生,此话一点儿不假,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尤其是示范高中,有人给它一个恐怖的称呼,叫“学生集中营”,听起来有些极端,不过,从某一个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可以看出这样的说法并不过分。

早上5点起床,洗漱、跑步,6点钟早自习,7点早餐,然后开始第一节课到12点,一上午要上5节课。

中午12点半,高一、高二的学生可以进寝室休息,高三的学生则要回教室上自习。

下午2点10分上课一直到6点半,其中5点40后的第五节课为课外活动时间,高一、高二学生可以室外活动,高三学生则要上自习。

晚自习从晚饭后开始到夜里11点结束。高三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将近16个小时,加上吃饭,真正能休息的时间不足5个小时。这只是学校一天的作息时间,一所全封闭的高中,学生每月只休息两天;寒假,高一、高二放10天,高三只有7天;暑假,只放20天。一年到头除了上课、考试,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

单单学习时间长也就罢了,来自学校、老师层层施压,让学生苦不堪言,身心疲惫,整个学校氛围使身临其境的人几近窒息。高二的学生几乎每天都有各种测验,每周有年级组的文综、理综综合性考试,每月有学校组织的月考。进入高三以后,要参加市里的模拟考试和学期例行考试,每一次考试成绩都要分成三六九等张榜公布。同学之间、班与班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向静谧的校园俨然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学生休息时间所剩无几,一个姿势长时间趴在教室里,久坐不动,造成肌肉紧张,身体劳损,体质孱弱,课堂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听课效率,导致恶性循环,许多青少年不堪忍受考试的压力而离家出走。湖北曾经发生过有两所中学的10名初中生(9女1男,年龄最小的为12岁,最大的仅为15岁),分两批离家出走的事件。原因非常简单,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父母的辱骂生闷气,产生厌学思想,或准备辍学外出打工挣钱。而在他们学校的另外一名女生上初中以后,几乎每个月都会玩一次失踪,家里只好安排78岁的爷爷每天像接幼儿园孩子一样,接送这名初中女生上下学。

充足的睡眠是保持青少年思维专注和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没有任何人能够剥夺孩子们多睡一个小时觉的权利。但是,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甚至提出“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等极端违反人性的口号,校园内充满浓浓的火药味。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一天,晚上回到家还有一大堆作业。熬到很晚上床睡觉,带着疲倦心情入睡,普遍感到睡眠不足,体内压力荷尔蒙升高,产生过度焦虑,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干扰大脑处理情感的能力,导致青少年性格怪异、叛逆,动不动发脾气以示抗议。

张子健(化名)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看到父母下岗,只能靠打工维持全家生计,想到他们还要供自己上学因而生活十分节俭,学习异常刻苦,中考考入所在县的一所重点高中,还进了实验班。

高一期中考试时,子健名列全班第8名,母亲兴奋不已,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为儿子庆贺,并要求子健以后每次考试都要保持班级前十名。然而,正是这一苛刻的违背常理的要求埋下了家庭悲剧的种子。

子健妈妈秦女士算得上性情中人,因为早年没有读几年书,吃尽了苦头,受够了别人的白眼,和很多女性一样内心虚弱,不够自信。子健学习上的出色表现让她喜出望外,朝思暮想巴望着儿子能够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有出息,不再受别人的窝囊气,所以,子健每次考试成绩都牵动着她那敏感的神经。也许是更年期提前的缘故,尽管秦女士平时还算通情达理,一旦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事,常会部分地失去理智,用极端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惩罚。

心理学表明,适度的压力能够助力学习,压力超过学生的承受范围,像膨胀的气球一样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高二期中考试,子健成绩下滑到全班第19名,按说一个学生因为考试题目偏离复习范围或马虎大意出现成绩波动实属正常,更何况子健成绩下滑并不是太离谱,按照全班的水平,前30名都能进入重点大学。秦女士参加家长会了解到儿子糟糕的成绩后,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用皮带给儿子一顿暴打,并警告喜欢踢足球的子健:“今后再去踢足球,就把你的腿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