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12236500000048

第48章 参加聚会,教会孩子餐桌礼仪

在聚会活动中,文明的语言、大方的仪表和自然的举止,就如同一封介绍信,能把孩子的教养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带孩子参加聚会,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餐桌礼仪的重要途径。

生活中,父母时常会参加一些朋友聚会、同学聚会,如果方便的话把孩子也带上,让孩子去那种公共场合见识一下大场面,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胆量,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孩子在聚会上有不错的表现,那么做家长的应该感到荣幸,如果孩子在聚会上表现得很糟糕,家长也不必生气。要知道孩子表现不好,与你平时对他的教育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你需要做的是指出孩子不对的地方,继续让孩子在聚会中接受锻炼和考验。

周先生和方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磊磊参加朋友聚会。在出发前,周先生和方女士就督促儿子要注意礼貌,遗憾的是临阵磨枪对磊磊并不奏效,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磊磊在聚会过程中的表现糟糕透了,这让他们这对做老师的夫妻感到非常难堪。

在聚会现场,磊磊大声说话,吵吵闹闹,毫不在意自己是否打扰了大人聊天。他还嚷着说自己是“奥特曼”,要打怪兽,大叫道:“谁是怪兽,尽管放马过来,我要吃掉你!”方女士看不下去了,就叫他安静点儿,没想到他非但不听,反而更大声。

在宴席开始前,周先生和方女士纷纷与现场的朋友打招呼,当他们要求儿子磊磊向叔叔阿姨问好时,磊磊却没好气地说:“又是问好,烦不烦啊!”宴席还没开始,磊磊就喊饿,不停地要妈妈给他找吃的,方女士没办法,只好到外面给儿子买零食。

终于熬到吃饭了,磊磊赶紧坐在座位上,把筷子、调羹、碗拿在手里。只要一上菜,他准是第一个夹菜,而且一夹就是一碗,一盘菜本来就没多少,磊磊一个人就夹去一碗,大家自然有意见。但是碍于大人的情面,大家不可能说,但他们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不悦。

这样狼吞虎咽起来,磊磊的小肚子几下子就撑饱了。于是磊磊又不安稳了,要下桌走动。爸爸妈妈只好让他下桌。磊磊玩了没多久,就吵着要回家,这让周先生和方女士感到非常无奈。回到家里,他们意识到磊磊太不懂礼貌了,一点儿餐桌礼仪都不懂,于是下决心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带孩子参加社交聚会,可以锻炼孩子的交往胆量,因为很多孩子害怕出现在这种陌生人很多的场合,尤其是有很多陌生的大人。因此,在决定带孩子参加聚会之前,有必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你的孩子较为胆小,可以先带孩子参加一些小型家庭聚会,逐渐锻炼孩子的胆量,这对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让孩子注意聚会上的基本礼仪

带孩子参加聚会,首先家长一定要记得教孩子注意聚会的基本礼仪。比如,让孩子保持安静,不要乱跑。如果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聚会的时候你看爸爸妈妈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让孩子模仿你的一举一动,使孩子更容易学会。其次,家长要把孩子介绍给熟悉的人,并让孩子向他们问好。这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会使孩子感到更自信。告诉孩子,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轻易插话,如果有紧急的事情要说,可以说:“对不起,我打扰一下。”得到别人的允许后再说。

教孩子在餐桌上表现得礼貌文雅

坐在餐桌上时,把餐巾放在腿上。要坐有坐相,不要东倒西歪,不要抖动双脚,不要东张西望。上菜的时候,不要争抢着去夹菜,要让长辈先夹。在嚼东西的时候要闭上嘴,学会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吃菜的时候,教孩子把吃剩的骨头、鱼刺等残余物留在盘子里,不要随地丢弃。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孩子在餐桌上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时,不要当众指导孩子应该怎样做。如果那样的话,孩子一定会感到很难堪,会产生一种压迫感。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如果家长指望带孩子参加几次聚会,就让孩子学会餐桌礼仪,成为一个行为举止优雅的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餐桌礼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这是一种漫长的训练过程,关系到孩子的健康、自律、礼貌和社交技能以及社会情感的发展。

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坐在自己的固定座位上吃饭,用自己的餐具,盛的饭量应该是自己能吃完的,让孩子从小就像成人一样独立吃饭,这会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关于自律,父母要从小向孩子强调吃饭的规矩,比如不能边吃边打闹,边吃边玩,让孩子从小就懂得遵守,才能习惯成自然。关于礼貌,每天三餐吃饭的时候都应该将家庭成员的关系表现在餐桌上。比如老幼尊卑,从小就让孩子有这个意识。

在餐桌上,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会模仿,当孩子表现得好时,不妨及时给孩子表扬,巩固和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另外,尽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最好事后指正,让孩子知错改错。总之,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耐心地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