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12236500000040

第40章 文字游戏激发学习欲望

文字游戏妙趣横生,经常和孩子玩这类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文字积累,使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经常玩文字游戏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思考力,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文字游戏是孩子的伙伴,这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对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非常有帮助。小时候,一听到猜字谜,孩子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参与的兴致非常高。既然如此,父母何不抽时间和孩子玩玩文字游戏呢?

春节的时候,于先生的姐姐和妹妹来家里住了几天,他的两个外甥女萍萍和圆圆也跟着来了。两个小家伙不经常见面,这次在舅舅家重逢,自然很亲切,加之于先生的儿子和她们年龄一般大,因此三个孩子整天打打闹闹,有说有笑。

一天,外甥女萍萍问于先生:“舅舅,为什么天安门一直站在北京呢?”

于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天安门建造的时候,就选在北京呀。”“舅舅答错了,真是大笨蛋。因为天安门不会走,所以一直站在北京。”萍萍和圆圆哈哈大笑起来。

于先生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来两个小家伙是在和他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望着得意扬扬的外甥女,于先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童年,当时他经常和父母玩文字游戏,比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这是个字谜,答案是“广”。说真的,猜到这谜底并不难,只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谜底。

于先生也喜欢和自己的儿子玩这类游戏,有一次,他看见儿子用红笔写字,就问:“你怎么用红笔写字啊?”儿子诡异地笑了笑,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我用红笔照样写出黑字。”

于先生一时没听明白,问:“你说什么?我不相信。”儿子笑着说:“我写给你看。”说着就写下了一个“黑”字,随后儿子哈哈大笑起来。

妙趣横生的文字游戏,丰富、装点了孩子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童年。经常和孩子玩文字游戏,能促使孩子开动脑筋去思考,去破解谜底,让孩子不断获得惊喜和成就感,逐渐变得善于思考。

在孩子开始认字的时候,为了让孩子提高识字的兴趣,父母可以以鼓励和游戏的心态教他,而不是逼着孩子学认字,这样不至于打击孩子的识字热情。以下一些有趣的文字游戏都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对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很有帮助。

和孩子一起摆字

在最开始教孩子学字的时候,没必要刻意灌输,父母可以用一些小木棍摆出一个个字来,教孩子认,让孩子自己摆,这样孩子更乐于接受。比如,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摆弄围棋,妈妈经常用棋子摆出“鸡”“花”等字。孩子经常和她一起摆弄棋子,同时也学会了认字。

和孩子玩猜字游戏

把写了不同字的字卡拿在手上,放在背后,然后数“一二三四五”,让孩子看看你“变”出什么字。把变出的字卡放到孩子面前,教孩子念,教孩子写。这样的游戏能增加一点儿神秘色彩,更能调动孩子的情绪。

和孩子比赛找字

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父母可以用比赛的方式,使孩子熟记以前学过的生字。把识字卡都摆在地上,家长做裁判,说出字卡中的一个字,然后和孩子比赛谁先找到那个字卡,谁先找到就做一个记录,最后统计每个人赢的次数。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多得第一。但在比赛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让孩子输,增强孩子的挫折意识。

孩子教,家长认

孩子虽小,但也想做个大人,在生活中,他们很喜欢模仿大人,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识字游戏来满足孩子做老师的愿望。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你是老师,妈妈是学生,你要教我认字,我要好好学。”这段开场白能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家长识字的过程中。在教的时候,孩子会认真地回忆以前学过的字,努力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和孩子玩“买”和“卖”的游戏

家长和孩子可以分配好角色——买家与卖家,谁都可以做买家,也可以做卖家。买家看到识字卡上的某个字,比如“好”,就告诉卖家:“我想买个‘好’,请问多少钱?”卖家就把“好”字挑出来,然后说:“‘好’字1元钱。”如果想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讨价还价。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认识新字,还可以温习学过的字。

让孩子当小邮递员

家长可以让孩子当小邮递员,自己则当收信人,让孩子把所有识字卡都拿在手中,再配上一个小小铃铛做道具,增加孩子游戏的兴趣。孩子先摇动铃铛,说:“叮叮当当。”家长就说:“谁呀?”孩子说:“我是邮递员啊!”家长接着说:“你来干什么啊?”孩子说送信,从识字卡中捡出一张,把卡上的字说出来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说错了,家长要纠正过来,这样能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

和孩子玩词汇对子、词语接龙等游戏

最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比比谁聪明,谁能迅速说出分类的简单词汇。比如,孩子说水果,那么就要说出那些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菠萝等;如果孩子说服装,就要说出衣服、裤子、袜子、帽子等词语。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玩词语接龙的反义词的游戏,比如家长说:“妈妈高。”孩子就说:“宝宝矮。”家长说:“大象大。”孩子就说:“老鼠小。”尽量让孩子说出来的词语是反义词,而且要快速反应,有时可以让孩子先说,家长接龙,而且可以故意说错,让孩子纠正,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