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12236500000032

第32章 创造感受音乐的空间

有人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音乐的魅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它给人们带来的无尽喜悦。给孩子创造一个感受音乐的空间,让孩子从小陶醉在音乐中,感受快乐,孩子将来长大后会对生活充满热爱。

当著名音乐家莫扎特温柔动人的钢琴声响起时,孩子乌黑的眼睛似乎在欣赏、在享受、在陶醉,又似乎在聆听涓涓的细水般的琴声;当圣诗班幽雅洪亮的歌声响起时,当《清晨的祷告》在卧室上空凝聚、碰击,形成旋涡时,孩子会立刻安静下来,然后陷入沉思。

孩子爱听音乐,这一点是很多研究证明了的。在怀孕期的第20周,母体内的婴儿开始有了清晰的听觉,如果听到莫扎特的音乐,母亲肚子里的孩子会随着节奏起舞,让婴儿反复听优秀的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听音乐是对孩子听觉的很好刺激,也是对孩子很好的音乐熏陶。有美国学者认为,尽管婴幼儿对音乐的深刻含义无法理解,但是通过长时间、反复地播放,音乐信息可以进入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形成音乐信息记忆,等将来婴幼儿思维意识产生后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对于古典音乐,很多人认为比较难欣赏,很少人给孩子听专业的古典音乐。但是科学家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在幼儿时期经常听古典音乐的孩子,其智力反应速度和人际交往能力都会明显强于不常听音乐的孩子。美国加州大学的某生理学家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38名大学生听莫扎特的钢琴曲10分钟,然后分别接受智商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大学生的智商都增加了 8~9 分。

总而言之,音乐是美好的东西。有的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有的音乐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有的音乐能使人感到振奋,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有的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当有益的音乐进入孩子的大脑后,可以使人体脏腑、经络调和,气血、精神旺盛,对孩子的情绪能起到激发作用,就如贝多芬说的:“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让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听音乐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随意性地、不间断地刺激孩子,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每天最好听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而且选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音量不宜过大,否则会让孩子感到烦躁。

“风儿静,月儿明,树叶遮窗棂呀。蛐蛐唧唧叫,好似那琴弦儿声啊;琴儿轻轻弹,声儿那么动听,摇篮轻摆动啊!宝宝轻轻闭上眼,睡了那个睡在梦中。”妈妈哼着摇篮曲,轻轻地拍着孩子,孩子在妈妈的歌声中悄然入睡。

生活中,很多母亲会用摇篮曲来对孩子进行“催眠”,让孩子听了催眠曲,安静地进入梦乡。其实,这也是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是在开启孩子的智慧。著名大文学家雨果就说过这样的话:“开启人类智慧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符。”

尽管小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但是却能感受音乐的柔美旋律,还可以发展孩子的听力。孩子醒着的时候,给他播放舒缓的音乐,慢慢培养他对音乐的感知力。如此自然美妙的音乐,会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并逐渐喜欢上音乐。因此,家长最好给孩子创造一个感受音乐的空间。

给孩子创设感受音乐的场地

在家里留出一小块地方,购买一些音乐玩具,比如会唱歌的小动物,儿童敲打乐器、电子琴、儿童手风琴等,让孩子随意地敲打,主动听各种不同的声响,模仿小动物的发声来感知音的高低。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播放一些小兔、大象的音乐,让孩子感知一些不同的曲调。

举办家庭音乐会

相信现代家庭都有音响设备、电脑,父母可以选一些反映孩子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音乐,每天和孩子一起欣赏,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听边跳,或者大人给孩子伴唱伴舞助兴。如果条件充足,还可以开办家庭音乐会、周末音乐会,邀请亲朋好友家的孩子来参加,轮流表演节目。如果孩子看出了成人对音乐的重视和兴趣,那么他们也会受到很大的鼓舞。

利用音响设备让孩子接触音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家里的电视机、录音机、电脑等,都能播放音乐,有些家庭还有钢琴、电子琴或其他乐器,这些条件都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基础。家长可以让孩子收看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目,让孩子跟着哼唱、表演。经常接触音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逐渐爱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