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12233500000008

第8章 谈性情

中国语言中,性与情合组为“性情”。这不是单纯的词组,而是有着深刻道理的哲学范畴。

没有性,就没有情。人类的男女之情源自性,父子之情、父母之情、兄弟姐妹手足之情源自人的血缘关系。人的性欲、人的血缘关系都属于人的自然本性。只要是人,就有情欲;只要是人,就有血缘关系。因此,情是性的必然表现。性不可见,能见的是情。情是性的外在流露或迸发。

人不仅有自然之性,这就是男女之情、血缘之爱;人还有社会性,这种由人的社会性产生的情,则具有社会特性。人的爱国之情、乡土之情、朋友之情,都不是源于自然本性,而是后天的社会性情感。从爱好来说,人还可以对某种东西怀有特殊感情,爱之如命,如对舞蹈、对音乐、对文学、对京剧、对昆剧或其他剧种等。人可以各有所爱,甚至爱之成癖。这不是自然本性,而是在某种特殊境遇中形成的感情。“情有独钟”,是情不同于性之处。人的自然本性相近,而情则可“独钟”。比起那源自自然本性的自然之情,社会之情处于更高的层次。它体现人的文化素质和教养,反映社会文明和道德发展的水平。

无论中外,凡属感人之作都是歌颂情而非渲染性,把情放在性之上。我记得我读《唐宋传奇》之《李娃传》,就深为长安娼妓李娃与常州刺史荥阳公的公子的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不怎么样,可由白居易一曲《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上愿为连理枝”,而被塑造成为多情的风流皇帝。秦观之《鹊桥仙》,以七夕牛郎织女星相聚为喻,歌颂情胜于欲。下片中之“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千古绝唱。人们喜欢《卖油郎独占花魁女》中的卖油郎,而痛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就是情与欲的选择。至于脍炙人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感情至深,同样如此。人的情爱源于欲,又高于欲,这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爱情不是动物的发情,而是人的感情。我们现在流行的床头加拳头的影片,与中外名著中的关于情爱的书写相比,高下立见。

我们重视情,当然不会无条件地贬低欲,欲不可纵,但不能废,应该以义制欲;情可感人但应有度,应该以理制情,即情不应该是非理性的。看到当代年轻人因恋爱而殉情,我总是想,我们的时代是新时代不是封建时代,封建时代殉情可以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而在当代为失恋而殉情,则是一种错误的婚恋观。不过话又说回来,当代殉情者极少,而忘情、滥情甚至无情者则更多。

据说,大学生中谈恋爱的成功者极少,毕业后劳燕分飞者不罕见。这可以理解,恋爱时期本来就是一种选择,无可非议。而博士生中夫妇重新组合的也有所闻。这种情况与大学生谈恋爱不同,因为双方已经不是自由之身,各有家庭。因此,这种感情中更应该注重理性的思考,才不会成为情的奴隶。我们是老辈人,可能思想大大落后于时代。但以理制情的哲学原则,我以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