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12233500000031

第31章 谈逢时和安时

我很羡慕你们,你们的学习条件比我年轻时好得多,你们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比我年轻时多得多。你们应该比我们老一辈有成就,否则你们对不起你们的时代。

生不逢时,是一些怀才不遇者的牢骚话;不过,也不是毫无道理。人确实有个逢时的问题。解放初,我知道最受尊敬和重用的是三八式、老延安。年轻人是嫩头青,当然不能担重任。可现在,省部级干部中50后、60后是常态。这是国家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表现,值得庆贺。当然,我们也有千千万万解放前或解放初参加工作的人,至今仍然是普通干部。甚至老延安、老红军,也不一定人人都有很高的职位。这就不简单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时代使然。

我记起在一本书中读到过,汉朝一个什么皇帝见执戟侍卫中有一须发皆白的长者,很是奇怪,问他何以这个年龄还干这个活?他回答说:陛下重用老臣时,臣正年少;可当陛下重用青年时,臣已年老。这就有个逢时与不逢时的问题。这种事,在生活中常见。就拿高校评职称来说,现在的教授、博导,三十多、四十多甚为常见。各种各样学者的光荣称号也是越来越多,为留住人才,各地相互竞争。现在,如果五十岁仍未评上高职,就坐不住了。可我们那辈人中,退休后仍是讲师的大有人在。至于评上教授时的年龄,五十多极为常见。我们那辈人中一些人虽然很有学问,但到退休时仍未当上教授、博导的,很多很多。我当过一阵子系主任,最难处理的就是这种事。这就有个逢时的问题。年轻人机遇好,碰上好时光,理应如此。如果现在高校评职称还像我们那辈人一样,职称变为安慰奖,评上不久就退休,于教育和科学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时,并非单纯时间,而是时间中包含的社会内容。时,表现特定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所谓逢时,就是时代提供给自己以最好的发展可能性。同一年龄段的人生活于同时,但不见得人人有相同的机遇,因为时与机遇是不同的。就如同1977年恢复高考时,成百万知识青年不可能都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一样。生逢其时的人,有如何把“逢时”变为“机遇”,如何紧紧把握机遇、努力上进的问题;对于错过机遇、在原地踏步的人,又有如何安时处顺、淡定自然的问题。要不然,不逢时者或逢时而错过机遇者,就难以存活。逢时者如何“趁时”把握机遇,不逢时失去机遇者如何“安时”处世,都是人生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