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12233100000019

第19章 方外之人岂在方外

方外之人,须于方外,这是信徒们对僧侣的期待,愿望良善,但……

方外之人,岂在方外?

如果方外之人都在方外,首先,信徒如何找他?有烦恼了,如何求他开示?

佛教说:慈悲与智慧是佛法的两大轮子,失去其一,便失去平衡,故谓悲智双运。

慈悲,为谁?为他人、为众生、为信徒你们。师父要慈悲地度你们,就要与你们打成一片,了解你们的苦乐。如果师父远离你们,躲进深山,锁在房间,你们要见师父时则佛门或方丈之门深似海,难以得入,你们如何受益?

而智慧,为谁?为师父自己。慈悲是度他,而智慧,则是自度,去己之贪嗔痴等。

有时候,我可敬的信徒们,常常对我说,某某僧人,方外之人,天天在方内打滚,不去清修,像什么话呢?我听了,很难过,既为某某僧人难过,也为信徒难过。信徒为了某某僧人好,僧人也为了信徒好,但双方却难以沟通,互不理解,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再说,信徒怎敢肯定师父在方内打滚就没有清修呢?

其实,除了僧人要对信徒的期待进行反思、自我检点之外,信徒也应自我反思。不少信徒都在微言于大和尚们的“架子”大,难以拜访到,或不满足于只与大和尚聊几句便得走人。而作为大和尚,他们要照应好寺院甚至是多个寺院,有成千上万的弟子,自然有许多的寺务和人际交往要花时间去处理。其实,这也是服务与度生的一种。而信徒们,有的却没有体会谅解到这一点,既要师父把寺管好,要平易近人,要想见就能见,要有求必应,又去责怪僧人太入世,不清修,不像方外之人,弄得师父们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不知该入世好还是该出世好。因为作为僧侣,不就是把信徒的选择作为自己的选择吗?现在,信徒有了双重选择,作为师父,该怎么办呢?

于此,想起了水车:旋转时,半入水中,半于空中,如此,方能打出水来。水车不入水,如何打水?如全入水,如何打水?

昨天,在海外读博士的同修来访,谈到他遇到的一些疑惑。为此,特写下如上文字,与同修及信徒们沟通,以期互相理解、共同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