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12233100000017

第17章 没有神圣化,要什么世俗化

宗教,无疑首先要保持神圣性,避免世俗化。

神圣性,是宗教的重要特性,神圣性的丧失无异于宗教本身的丧失。神圣性是天山的雪莲,大家崇仰,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攀上山去得到它。甚至没有勇气想得到它,更遑论攀上山去。这就需要我们有一条路,既无须上天山,又能得到雪莲。以我们世俗的想象力,那就是,要么将之移植于天山之下,或直接坐直升飞机上去摘。坐直升机,多数人没有这个条件。移植之于天山下,第一,是否可以存活?第二,是否会变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宗教,这里特指佛教。自从佛陀涅槃以后,他的雪莲,就逐渐被移植到了天山下——世俗化了,尤其到了中国之后。佛教的中国化,实际上,就是佛教的世俗化。从六祖慧能大师到近代太虚大师,莫不是佛教世俗化的导师与旗手。佛教因他们丧失了部分神圣性,也因他们更广泛地被认识、接受,从而被弘扬开来,发展壮大。这说明,雪莲下山是可以存活的。

对于佛教的中国化,传统佛教国家的一些学者,认为汉传佛教非佛说,这是一种极端、偏激的观点。汉传佛教与原始佛教,在表现形式上确有极大的不同,这是世俗化的结果。世俗化形式无非是所在国所在地传统形式的缩影。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并没有舍弃佛教的核心精神,相反,发扬了这种核心精神,各宗各派皆是依相关经典或经典中的观点而确立。下山的雪莲,因受气候、土质等影响,形状、颜色、大小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元素成分也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但本质没有改变,还是天山的雪莲。汉传佛教与原始佛教,是一种继承与创新兼具的关系。

其实,佛陀的教诲已为我们如何定位神圣性与世俗化指明了方向。佛教强调理事圆融,彼岸与此岸并非不可协调。协调好了,烦恼即菩提;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空为妙有,妙有即真空。从根本自性上看问题,必须保持神圣性;从随机逗教上看,又需要世俗化,因为人本来就是世俗的。佛教说,我们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想,这是很好的指导思想。确保神圣性的同时,也要随一些世俗的缘;随世俗的缘的同时,也绝对不应改变神圣性的本质。

万法唯心,诸法唯识。神圣性是心识的产物,世俗化也是心识的产物,都源于我们自身。因为我们自身,才影响到社会。自身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之道,综上所述,归结之,便是“中道”二字。神圣性也罢,世俗化也罢,皆应把握中道之道。否则,偏执一旁,便违背了宗教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倡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应介于神圣性与世俗化间的什么位置,我想,中道观能给我们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