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12231300000048

第48章 总是强迫自己怎么办?

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佛陀

“释义”

什么事都是按照规律发展的,不能强迫它按照我们的想法运行。有的人习惯于将生活中的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他们常常觉得事情做得不够好,所以往往屡次重复某项工作,以达到自己的要求,有很强烈的不完美感。我们要学会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要相信自己所做过的行为是正确的、安全的,是没有问题的,这样才能逐渐摆脱强迫心理。

无难禅师原是一个江湖浪子,后来受了愚堂禅师的感化才入了佛门,终有所成。

无难只有一位继承人,名叫正受。正受完成学业之后,无难将他叫到跟前说:“我有一本书,这本书代代相传,到你这里已经是第七代了。我看你慧根不浅,决定把这本书交给你,你要小心珍藏。”

“既然这本书如此重要,您最好还是自己保存着吧!”正受果断地拒绝了。

无难很生气,说道:“我决定把这本书交给你,是希望你把佛的意志传下去,我只有你这一个弟子,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正受解释说:“我接受的是你这里的禅理,而不是你这里的书!”

无难语重心长地说:“这本书已经传承了七代了,不能到我这里就传不下去,你还是拿去吧!”然后就把书塞给了正受。

正受没有办法,只好接过书,然后把它扔到了火炉中。

无难看到徒弟这样,顿时怒从心中来,不禁吼道:“你在干什么?”

“你在说什么?”正受也吼道。

无难望着徒弟,突然感觉到自己老了,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法”仍会传承下去,面前的这个弟子一定会比自己强,会让佛法发扬光大的。火炉里的火依然在舞动,书上的文字随着火升腾到了空中。

做长辈的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晚辈身上,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可能做得更好。

强迫症是人们反复出现的明知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的行为。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其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而愈感到紧张和痛苦。有的患者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强迫症主要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行为两大部分。

强迫观念是指当患者见到或听到某一事物时,便出现不安的联想,例如看见黑纱,便联想到死亡或大难即将临头,心情非常紧张。有些病人每当接触到某些概念和词句,就会联想到和它相近或相反的概念。

强迫意向和行为是指病人常为某种与正常相反的意向所纠缠,又分为强迫怀疑、强迫检查、强迫意向三种表现。

有的患者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一个“脏”字,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一定要按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会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去。

在某种场合下,有的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心理学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性格特征及精神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1.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性格特征

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3.精神因素

一份调查显示,35%的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使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尤其对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因素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不适应现象时,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

强迫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让它“强迫”不了我们自己。如果有此决心,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试试以下几种自我心理疗法。

1.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自我

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处事原则,你是否对自己和他人的某些方面过分要求完美?这种唯美的心理是引起强迫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方法是对人对事不必苛求,凡事留有余地,这样才能重新定位自我。

2.转移注意力

当你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一出门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这一症状呢?可有意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要在路上花30分钟,那么现在就留20分钟。因为时间紧,出门前先用心看看门锁,出门后注意力都集中在赶路上,也就没工夫去想其他事情了。

3.内外结合减压法

找到可以倾诉的朋友,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把痛苦发泄出来,说出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4.刨根究底法

意识到造成心理疾病的真正原因,有助于症状的消除,你可以依靠自己或亲人从以下几条线路来探究童年的创伤性事件。如,幼儿时受过的伤害性事件(毒打、诱惑等)、幼儿时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性事件(如使人致残、死亡,使财物严重受损)、幼儿时与你最仇恨的人和你最歉疚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经历。

有强迫症的人必须锻炼自己的心志,不要依照强迫性感觉去思考去做事。其实,即使持续、强迫性的感受,都只是暂时的,只要不随之去想去做,它就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