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12231300000028

第28章 当特别浮躁时怎么办?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陀

“释义”

须菩提在为自己打坐静修时,心不能止,妄念众生而心浮气躁。他本以为有一个至高的法门可以去除这一切,可是,佛说恰恰是追问自己为何心烦,为何妄念的时候,就已经是在虚妄了。所以佛说,应该像这样降伏其心。也就是说,不需要为自己的烦恼而烦恼,恰恰是应该将烦恼抛开,而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忘记。如果我们想取得较多较好的成功,就必须静下心来,摆脱浮躁心理的牵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浮躁”一词,《辞海》解释为轻率、急躁。在心理学上,浮躁主要指那种由内在冲突所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人格特质,心理学甚至把其纳入“亚健康”之列。

一般来说,存在浮躁心理的人做事无恒心,容易见异思迁,总想着投机取巧,时常盲动冒险且脾气又大。一个人心中浮躁,就会终日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看谁都不顺眼。时间长了,很容易丧失收放自如的弹性。

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重要秘诀就在于,他们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同一目标上。许多人虽然很聪明,基本条件也很好,但心存浮躁,做事不专一,缺乏意志和恒心,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想学剑法。于是,他找到一位当时武术界最有名气的老者拜师学艺。老者把一套剑法传授与他,叮嘱他要刻苦练习。一天,年轻人问老者:“我照这样练习。需要多久才能成功呢?”老者答:“三个月。”年轻人又问:“我晚上不去睡觉来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老者答:“三年。”年轻人吃了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来练剑,吃饭走路也想着练剑,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微微笑道:“三十年。”年轻人愕然……

年轻人练剑最忌浮躁,我们生活中要做的许多事情同样如此。遇事除了要用心用力去做,还要顺其自然,才能够成功。无论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还是声名显赫的各种专家,都很容易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在浮躁的心理下步入歧途。

一般来说,造成当今人们浮躁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方面讲,主要是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从个人主观方面来看,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通过攀比,感到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因而使人们显得异常脆弱、敏感,稍有“诱惑”就会盲从。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浮躁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了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个人集体都极为有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减少和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1.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条件、背景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即使硬比得出的结论也会是虚假的。采取正确的方法去比,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2.要有务实精神

务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精神,是创新开拓的基础。没有务实精神,创新开拓只是花拳绣腿,到头来很难取得成效。

3.遇事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做一个既脚踏实地又有激情和理想的人。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其实人人都产生过浮躁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当浮躁使人失去了对自我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或急功近利、丧失理性时,就会导致事业或生意失败,会给自己、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