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12216900000010

第10章 佛教对社会问题的看法(2)

另外也是一则关于求职的故事。有一家公司招考员工,一位东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前去应考。董事长问他:“你有替爸爸、妈妈擦过澡,捶过背吗?”青年说:“小时候有,长大后就不曾做过了。”董事长说:“好,你今天回去先替他们擦背、捶背,明天再来考试。”青年心想:“爸爸很早就往生了,妈妈每天在外面赚钱给我念书,平时跟妈妈互动不多,现在要我跟她说‘我替你擦背’,怎么说得出口呢?”不过年轻人还是很聪明,等到晚上妈妈回家,他就跟母亲说:“妈妈,我替你洗脚。”母亲一听,非常惊讶,问道:“今天怎么突然想到要替我洗脚呢?”青年说:“我求职的公司主管要我先为您服务。”母亲一听,“喔!既然有这个需要,好吧!就让你洗脚吧!”

就在洗脚的时候,年轻人发现母亲的脚上长了好多的硬茧,甚至还有冻伤、龟裂的伤痕,心里非常不忍,这时他忽然体会到:“原来妈妈赚钱供我读书,都是她辛苦用血汗、健康换取得来的啊!”

第二天到公司见了老板,他说:“老板,我今天不是为了求你录取我而来的,我只是来感谢你,因为你昨天叫我回去替父母服务,让我学到人生最大的学问。你为我上了人生最宝贵的一堂课,使我终身受用不尽。这样已经足够了!我已不介意你录不录取我了。”董事长一听,说道:“你已经被录取了,你就来上班吧!”

人不能自私,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要能够敞开心胸,多为别人着想。一个心中有人,而且知恩报恩的人,才不会容易得忧郁症。因此,当我们看到家人、朋友面临事情想不通、想不开或者孤僻的时候,应该主动协助他融入到大众里。尤其,平时若能为自己制造一些压力来源,勇于接受挑战,就能从中健全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就能与忧郁绝缘。

青年是国家的栋梁,然而现在不少青少年因流连网吧而荒废课业,甚至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造成人格与价值观的偏差,不但爱慕虚荣,注重吃喝玩乐,生活起居不正常,尤其上网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案例也时有所闻。面对这个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似乎都难以防范,甚至束手无策。请问大师,佛教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青少年的问题吗?

星云大师:现在的青少年,有两个状况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他的未来。第一是好奇心,第二是欲望。

好奇心和欲望都是人的本能,不能不随顺发展。但是由于青少年的人生阅历浅,自制能力不够,往往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加上不良朋友的引诱,容易误入歧途。例如,因为好奇而抽烟、赌博,甚至吸毒等。尤其现在很多青少年迷恋网吧,沉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以致荒废学业,引发种种问题,所以身为老师或家长,要能培养小孩子正当的兴趣,以纠正他的好奇心与欲望。

多年前,蒋经国先生在台湾倡导青年团,让青年利用寒暑假的空档参与团队活动,到户外接触大自然,从事正当的娱乐活动。当时青少年的问题明显比现在少很多。

除了提倡正当娱乐之外,建立健全的家庭,营造家的温暖,也能把青少年从网吧乃至一些不良场所抢救回来。现在的小孩子教育不好,行为偏差,父母也有责任。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孩子到寺庙里,见了法师就说:“师父!我捡到十块钱,我要添油香。”法师一看,很亲切地赞美他:“你拾金不昧,真是一个乖孩子!”第二天,他又到寺庙里,告诉法师:“我又捡到十块钱,我还要添油香。”法师说:“你运气真好,又捡到了十块钱,真是太好了。”第三天小孩子又如法炮制,再到寺院添油香。法师觉得奇怪,怎么你运气这么好,每天都能捡到十块钱?小孩这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来,说:“师父!我跟你说实话,其实我家里很有钱,但是我不快乐,因为爸爸妈妈几乎天天吵架,吵了架就骂我,而且骂得很难听。但是我到寺院里来,你都赞美我,说我很乖、很好,你讲的话很好听,所以我来添油香,就是为了要听你讲好话。”

人活在世上,最大的欲望就是希望过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有很多家庭因为父母不和,或者管教不当,儿女在家庭里得不到快乐,所以就会往外发展,希望从外面寻找刺激,获得快乐。

尤其一般年轻人,一心追求的大多以爱情为重。只是爱情往往是无常变化的,万一情海生波,一时经不起,很容易就被情感打倒,有的消极颓唐,自暴自弃,甚至闹自杀。我曾经遇到一个年轻人,失恋后准备跳水自杀。我把他救起来以后就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他说:“就是失恋啊!”我说:“天上的星星千万颗,地上的人儿比星多!你真是傻瓜,为什么自杀只为她一个呢?”每一个人都有父母、兄弟、朋友,为什么只为一个人自杀呢?所以年轻人有时会钻牛角尖,做父母或老师的,应该给予其教育,在他们童年乃至少年时期,就要预备这方面的知识,要知道事情随时会有变化,“无常”随时可能发生。

另外,有的年轻人希望有钱,可是有钱也可能会被骗、被抢;有的人想要有名,可是有名的人,爬得高也跌得重!所以,世间“五欲”:财、色、名、食、睡,这里面的快乐与痛苦,究竟何者为多?实在难有定论!不过能够肯定的是,以有限的物质,想要满足人类无穷的欲望,这是不可能的。

20年前,中国大陆人人都梦想能有一部脚踏车,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脚踏车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又希望能有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又希望能有小汽车。有了汽车,就满足了吗?没有。看到人家的进口车,心想如果我也有一部就好了!当拥有了进口车,就真的会快乐吗?还是不快乐,因为“我还没坐飞机”呢!所以,人生在物质上追求快乐,永远不能满足。我觉得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足、明理、懂因果,当有则有,当无则无,不要做无谓的妄求。

佛教有所谓的“八正道”,主张人要有正常的经济、正当的职业、正见的思想、正命的生活。过去中国的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一般称作“旧道德”。

现代的年轻人可以有新思想,但是为了保身立命,“旧道德”还是很重要的。尤其人“宁可正而不足,也不要斜而有余”,因此行走“正道”,才是人生最平坦的道路!

刚才大师提到,“环保”也是现代社会问题之一,现在举世经常发生天灾人祸,例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的新奥尔良,乃至前年南亚地区因海啸造成20万人死亡等,都引起世界的关注,纷纷加入救灾行列。请问大师,发生这种世界性的大灾难,是否乃人类的共业所造成?自信“人定胜天”的人类有办法防止这类天灾的发生吗?

星云大师:佛教讲,“苦”是人生的实相,所谓“天堂地狱有时尽,人间苦难无尽期”。你和我不协调,很苦;金钱、物质、爱情求不到,很苦;不喜欢的人赶不走,很苦;身体上有老、病、死,很苦;心理上有贪嗔、愚痴、邪见,很苦。社会上的诈骗、欺压、拐骗、冤枉、委屈,都会让我痛苦;人言、是非、利衰、毁誉,给我痛苦;刀兵、战争、政治压迫,给我痛苦;自然界的地震、台风、水火等等,让我不安全,很痛苦。

痛苦究竟从哪里来?它是从“我”来的,我欲、我贪、我私,只想到个人,所以有很多的苦。苦,是由“业力”引生而来,也就是我的所作所为不同,所感的果报就有不同。因此要想解决世间所谓的“三灾八难”,一定要全人类自省、自觉,还要自修。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业力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受报。有一个小孩子正要写作业,母亲对他说:“你去睡觉,妈妈替你做。”“你去看电视,妈妈来替你写字!”有一次,小孩子不小心被刀子割破了手,大喊:“好痛喔!好痛喔!妈妈,请你代我痛一下嘛!”有很多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所以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佛教有一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精神。里面说到“救三毒”,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可以解除我们内心的贪、嗔、痴三毒;能“救七难”,即火难、水难、罗刹难、盗难、风难、鬼难、囚难等;观世音菩萨也能满足人“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愿望;甚至观世音菩萨能变成各种不同身份来度化众生。

举个例子,若人陷入大火,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火不能烧;遇到风灾,风不能吹。真是这样神奇吗?我们点个火,把手摆到火上烧,然后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火烧不烧?会烧死啊!那怎么说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火就不能烧呢?有些事情不能单从事相上来论,有时候要从理上去做深入了解。

从理上来说,当一个人心头起了仇恨的火、无明的火,想要杀死某一个人、打死某一个人,到了观世音菩萨的面前,合掌称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时心里不但不会有“杀死他”“打死他”的念头,反而会想:“算了吧!算了吧!”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力。你称念观世音菩萨,无明火自然会熄灭,无明风也会自然停息,所以诸佛菩萨或者其他宗教的灵感,都含有一些理论和意义。不过,我们遇到什么灾难,除了他力的救助,还是要靠自力,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自助才有人助!

总之,世间上的灾难是一定有的,然而有福德的人自然会消灾免难。有了灾难,寄望别人或是祈求神明,都不一定有用。甚至事后救灾,不如事前防范,所以只要自己行善积德,培植福德因缘,善因自然会有善果。

宗教旨在引导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然而有一些宗教彼此互相对立,经常引发冲突,造成部分社会人士对宗教产生反感,甚至有人倡言“人类不需要宗教”。请问大师对此有何看法?

星云大师: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宗教,都不是宗教自己本身想要怎样就怎样,而是各种不同的人会需要不同的宗教。

宗教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宗教的发展,也是随着民智的开展与人生的需要而有不同的进程。例如,过去民智未开的时候,人们对大自然不了解,遇到刮风,就认为有风神;下雨了,有雨神;闪电了,有电神;乃至有山神、海神等。由于对自然界的不了解,因而产生敬畏自然的“自然宗教”。

随着民智渐开,英雄人物不断出现,于是崇拜自然的宗教就渐渐进化为崇拜英雄的宗教。譬如,关云长赤胆忠义、岳武穆精忠报国,值得人们效法学习,因此大家就把他们奉为神明来崇拜。

之后,人类的思想再发展下去,慢慢发觉不能只是个人英雄的崇拜,而要信仰真理,所以有了“真理的宗教”。所谓“真理”,一定要合乎宇宙人生的定律,比方要有普遍性、平等性、本来性、永恒性,也就是要世人普遍所共同认定,而且合乎自然的法则,才是真理,而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宗教的产生是基于人的需要,因此尽管有人说:“我什么宗教都不信!”但是当他遇到重病、苦难、挫折、失意,一时找不到救援的时候,总会脱口而出:“佛祖呀、神明呀、上帝呀,你来救我啊!”可见他还是需要宗教。可以说,人只要有生死问题,便离开不了宗教。宗教的重要,在于能领导生命的大方向,能将生命之流的过去、现在、未来衔接,所以人有了宗教信仰,生命才有规范与目标。

宗教的发展,有其合乎人性需要的必然性,但是也衍生出一些现代的社会问题,例如邪教的出现。如多年前美国的“戴维教派(大卫教派)”,教主弗农·豪威尔自称是上帝所派,能在死后三天复活,造成八十多名的教徒被活活烧死。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以基督自居,要求教徒膜拜他的肖像,花数十万日币买他的洗澡水,谓之“神水”,借此加强功力。由于麻原的心理扭曲,最后造成有五千多人死伤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

因此,信仰最怕“邪信”,若是邪信,不如“不信”。但是不信也不好,不信不如“迷信”,不信任何宗教,对于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完全不想探讨,人生犹如无根的浮萍。有些人虽然“迷信”,但他信得很虔诚,凭着一片纯真的心,对于防非止恶也能产生很大的功效。

当然,最好、最高尚的信仰就是“正信”,能够信仰于史有据、道德高尚、戒行清净、正法圆满、智慧超然的正信宗教,才能帮助我们升华人格,解脱烦恼。

信仰除了有正邪的问题之外,有时宗教本身也会因为教派不同,而有互相内斗的问题。就如政治人物,为了实现理想,当别人与我的目标、理念不同,尤其彼此利益冲突时,自然就会有政争,这就是“我执”作祟,因为我的“执着”而互相排斥。有人说这是“宗教的排他性”。

其实,我觉得一个好的宗教只有包容性,而没有排他性。因为每个宗教信仰的对象或有不同,但是不管是信仰天主、上帝、阿拉、佛陀,乃至地方性的各种神祇等,其实都是信者自己心中所规画出来的“本尊”,名称虽有不同,意义却是一样。

由于各人心中各有本尊,所以不管耶稣、穆罕默德、孔子、上帝、关公,认定就好,不要互相排斥,也不要以自己心中的本尊去要求别人。所以大家要和平共存,你信你的耶稣,我信我的佛陀,各信各的。就如世间的学问,有人喜欢医学,有人喜欢哲学,有人喜欢数学、文学等。学科很多,各有所爱,何必要互相排斥呢?

再说,宗教一向倡导世界和平,如果宗教徒彼此互相内斗、互相排斥,自己都没有和平,世界怎么能和平呢?所以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包容,才不会失去宗教追求真善美的本质。

总之,人是需要宗教的,除了物质的需求之外,还要有精神的、心灵的、艺术的、信仰的生活等需求。尤其人一定要有宗教信仰,因为有信仰,人生才有目标,心才有主。因此,不管在家庭还是学校里,父母、老师都应该灌输孩子正当的信仰观念,免得长大后因为对宗教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乱信。

从历史上看,流行病对人类造成的伤亡极为惨重,例如瘟疫,乃至SARS、禽流感等,都曾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尤其现在的艾滋病被认为是21世纪的黑死病,是世纪的公敌。请问大师,佛教对各种流行病的看法如何?有什么办法可以防范吗?

星云大师:天灾人祸,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常发生,尤其瘟疫的流行,翻开历史的长卷,更是时有记载。其中较为严重的,例如,1348年到1351年,欧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鼠疫;1832年,伦敦万余人感染霍乱,半数死亡;1918年,一种新型的流行性感冒几乎传遍全球,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受到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于炮火的人数还多。乃至2003年的SARS流行,一时举世人心惶惶,尤其现在艾滋病的传染,更是让人“闻滋色变”。传染病的流行,可以说比起洪水猛兽更为可怕。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向有“敬天畏神”的观念,尤其要求身居高位的人要修德、修身,自我省悟;要养廉、养众,利益群生。一旦遇到全民失去良知美德,那么瘟疫的流行、洪水的泛滥、蝗虫的肆虐、山石的流变等世间种种奇异的现象就会接踵而至,不断发生。

瘟疫等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对有情世界来说,就是苦空无常的写照,同时也印证了佛教所说共业与不共业的问题。人生在世,不管幸与不幸,都是自己的业力造作所成的,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业”。

业,就是人的行为,包括身、口、意的造作。从古到今,由于众生杀业的造作,瘟疫就会悄悄跟进。当然,这当中也有个别的善男善女,行持修善,也会挽救灾变,使之减少。如《观音经》所说:一切贪嗔愚痴,自有定数;一切慈悲喜舍,自会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