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魔力无穷的化学世界
12215000000018

第18章 钻石的价值

印度是金刚石最早的产地,金刚石也是逐渐由印度传到世界各地的。

晋代时,金刚石从印度传到中国。因为它是矿石中的硬度之王,又来自印度,人们联想到佛经中的“博日罗”,它是梵语,意思是“最坚硬的兵器,最坚强有力的人”,因此,就叫它“金刚石”一“金属”中最刚强的。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发现,金刚石不仅可以切割玉石,还能在瓷器、玉器上钴孔,又叫它金刚钴。金刚石还有不少美丽的称号:夜明珠、夜光石、夜光璧、天宝石、钻石等等。

为了求得这种无价之宝,人们备受艰辛和磨难,出现了各种动人的故事,也酿成了许多悲剧。

有一颗叫“沙赫”的金刚石,是几百年前在印度发现的,长约3厘米。当年,它被送到一个邦君阿麦德那革王的宫殿里,并刻上了“布尔汗一尼查姆一沙赫第二,1000年”(公元1591年)的字样。后来,印度北部的君主蒙兀儿大帝征服了这个邦,金刚石落人了蒙兀儿大帝的手里,他又在上面刻了“德热汗吉尔一沙赫之一德热汗沙赫,1051年”(公元1642年)的字样。但是,王子奥连格一捷布,一心想篡夺父亲的王位,攫取父亲的财产。他的目的实现了,把父亲关进了牢房,也夺到了这颗宝石。后来,这颗金刚石又转到了德里。公元1739年,波斯王纳迭尔一沙赫出兵进攻印度,打到德里,夺走了“沙赫”金刚石。过了几十年,波斯王法特赫一阿里一沙赫,又在这块金刚石上刻了“符拉底卡?卡德热尔?法特赫一阿里一沙赫‘苏丹’,1242年”(公元1833年)的字样。后来,俄国驻波斯大使格里勃耶多夫在波斯首都德黑兰被人刺杀,波斯王为了向沙皇谢罪,就把这件王宫里最珍贵的宝物一一“沙赫”送给了沙皇。

当年,金刚石的价值惊人,因为来自印度的金刚石越掏越少了。葡萄牙人知道巴西出产金刚石以后,就蜂拥前往寻宝。后来,葡萄牙国王为了抢夺金刚石,竟然出兵占领了巴西。接着,又下令把大批犯人放逐到米纳吉拉斯草原,开采金刚石,凡是找到的有赏,不交的要惩办处死。

从煤到焦炭

一个年产300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有好几座高炉。每年,仅仅被高炉吞进的焦炭,就得250万吨。焦炭是用烟煤炼成的。250万吨焦炭,需要近400万吨煤才能炼成。

为什么不直接用煤而要用焦炭来炼铁呢?原来,人们最早用木炭来炼铁。17世纪初,英国第一次尝试用煤代替木炭炼铁。由于煤不是纯净的碳,含有较多的灰分杂质,炉子的管道被塞住,试验失败了。

科学家从木柴烧制木炭的启示中找到了出路:像干馏木炭那样,把煤放到密封的炉子里燃烧,在高温下煤变成焦炭、煤焦油和煤气。

在炼焦炉里,煤变成焦炭,有极其复杂的过程。首先,煤来到了炼焦厂,先进人碎煤机,变成了蚕豆般的碎块。选煤机清除了有害杂质,配好炉料,送到了炼焦室。

接下来煤在隔绝空气的燃烧室里加热到1000°C时,就开始熔化——烧结。这时候,从里面逸出了可燃气体——主要是煤气。煤气经过炉顶排气管排出去。通过水洗及其他净化方法,把杂质除去,然后通到炼焦炉的收集器里去,可以做化学工厂。

制造人造物质的原料,也可以用来加热炼焦炉。得到的黑色胶状液体叫做煤焦油,炉子里剩下来的是“焦饼”。

最后,炼焦室的门打开了,有个100多吨重的大家伙—推焦器,突然把那个10多吨重的炽热的“焦饼”一下子推了出来,“焦饼”跌进了熄焦车。很快地,熄焦车带着“焦饼”来到了熄焦塔。刚到那里,安装在塔顶上的水箱突然哗啦哗啦地喷射出一股股水流来。熄焦车和“焦饼”被水泼得浑身湿透,从那里飞散出一大团一大团的蒸汽,笼罩着整个高塔。

焦炭是炼成了,还得进入筛选机里去检验和挑选一下。合格了后,输送带就把它装进车厢,运送出去。

多变的硫

硫广泛地分布于大自然,它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万分之五。单体的硫大都分布在火山附近。

化合状态的硫,比单体的硫更多,分布更广。含硫的矿有:黄铁矿(二硫化铁)、方铅矿(硫化铅)、闪锌矿(硫化锌)、辰砂(硫化汞)等。此外,在很多矿石、矿泉里都含有硫。

硫是一种大而黄色的斜方晶体,叫菱形硫。自然界里的硫都是菱形硫。它的密度是2.07,在112.8°C时熔化,不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在二硫化碳的液体中。当溶有菱形硫的二硫化碳溶液蒸发时,硫又以透明的黄色结晶析出,呈斜方八面体。

盛放熔化菱形硫的器皿的内壁上布满了无数长的黄似柠檬的晶体——单斜晶硫。单斜晶硫在119°C时熔化,密度是1.96。可是,当温度降到96°C以下时(在96~119°C,单斜晶硫很稳固,96°C被称为临界点),单斜晶硫就慢慢变成菱形硫了。

硫是随着温度的不同而变化的,这种变化都是由于组成硫单质的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的变化而产生的。硫蒸气冷却时,形成粉状硫华,也叫硫升华。

将熔化的硫倾成细流注人冷水中,即形成树胶状的弹性物,叫做弹性硫,也叫无定形硫。弹性硫黏稠得可以延成很长的线;过一些时候,又渐渐变成硬而脆的物质。弹性硫不溶于二硫化碳。这是一种反常的物质。

麦形硫、单斜晶硫、硫华、弹性硫等都是硫的同素异形体,也就是硫元素的几种不同的单质。这些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都会发出蓝色的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二氧化硫。

锡的秘密

锡有许多奇特的性能。

19世纪末,一列载着锡砖的火车从荷兰驶往俄国。当列车到达莫斯科时,车皮里出现了一些灰色的粉末。

真是无独有偶。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的一支探险队带了大量给养,包括液体燃料去南极探险,一去就杳无音讯。后来发现他们都巳冻死在南极。带了这么多的液体燃料为什么还不济事呢?原来,斯科特一行抵达南极时,发现了一个标记,表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比他们早一个月到达这里。在返回的路上,他们找到第一个贮藏库,发现原先留下的煤油筒里的煤油不翼而飞。他们筋疲力尽,又饥又饿。好不容易克服千难万险,又设法找到了另一个贮藏库,那儿的煤油筒也是空空的。加上路上遇到暴风雪,最后他们葬身在冰雪之乡。原来,那些盛煤油的铁筒是用锡焊的,锡都化成了灰土,铁筒裂了,煤油流得干干净净。

科学家进行研究,终于发现了锡的奥秘。原来,锡有3种同素异形体,即白锡、脆锡和灰锡。白锡在气温下降到13.2°C以下时,体积骤然膨胀,原子之间的空间加大,形成一种新的结晶形态一一灰锡。灰锡失去了金属特性而成为一种半导体。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到-33°C,就会产生“锡瘟”,一夜之间就会化为灰色粉末。那一年,彼得堡十分寒冷,达-38°C,难怪锡砖和锡纽扣都化成灰土了。

锡既怕冷,又怕热。白锡加热到161°C以上,转变成具有斜方晶系的晶体结构的斜方锡。斜方锡很脆,敲打它时就变成粉末,因此又叫脆锡。

“锡瘟”不是无法防止的。科学家巳经找到了一种预防“锡瘟”的“注射剂”,其中一种就是铋。铋原子中有多余的电子可供锡的结晶重新排列,使其状态稳定,消除“锡瘟”。

愚人金

在煤块中,常常可以看到金色的粉末,人们往往以为它是金砂。其实,它是煤中夹杂的黄铁矿。黄铁矿的外表多少有点像黄金,它那金光闪闪的外貌相当迷人。黄铁矿由此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称号:“fool’s-gold”,意思是“愚人金”。

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地主,成天盼望发财,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黄金堆满屋。有一天,他上山去监看雇工们干活是否偷懒。在山坡上,他突然看到岩石边闪耀着金黄灿烂的“金块”,再仔细看看这东西到处都是。于是,他就把一块块“金子”装进口袋里,赶快跑回家藏起来。从此,他每天晚上偷偷地上山拾“金子”,把“金子”搬回家,终于堆满了屋子。后来,地主拣了一小块“金子”到首饰店去换钱,老板接过“金子”一看,这根本不是什么金子,而是一种黄铁矿。于是,把它抛到地上,骂地主是个大傻瓜。

天然金块的密度约为15,沉甸甸的,而黄铁矿的密度约为5,比黄金轻得多。只要在手里掂一下分量,就知道是真金还是假金了。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铁,它名为铁矿,却不能用来炼铁。因为,铁中右含有硫,受热后会发脆。黄铁矿是制造硫酸的重要原料,是“化学工业之宝”。

现代制造硫酸采用“接触法”。过程是:硫燃烧后,形成蓝紫色的火焰,散发出一股呛人的气体二氧化硫。黄铁矿中的铁和硫都会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可以像煤一样在炉中熊熊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氧化,变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同水反应,就生成了硫酸。

焰火的来源

烟火、爆竹起源于火药。烟火又叫焰火、礼花。我国是火药的祖国,也是最早发明烟火和爆竹的国家。

据说,在火药发明之前,我国民间就有燃竹子使它发出“噼噗”声响来庆祝节日的习俗。烟火的使用巳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隋唐时代,我国巳有用火药做成供娱乐用的烟火了。

宋朝,烟火巳有相当规模。每逢元宵佳节,达官巨贾释放烟火,竞相媲美。到了清代,西洋的礼花炮传人我国后,烟火的花色就更瑰丽了。

在欧洲,燃放烟火开始于15世纪,当时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利用烟火来装饰节日,但还没有五彩缤纷的烟火。直到1630年,法国人才第一次用硫酸铜制造出绿色的烟火。

到了17世纪、18世纪,烟火几乎成了欧洲各国王公贵族举行庆祝活动的必备品。1666年,德王利奥波德一世结婚时,燃放烟火和爆竹达7.3万个。

1749年,英国王室在圣?詹姆斯公园燃放“和平烟火”,专门请来意大利烟火师,工作5个月,设置了34米高、120米长的发射架,燃放1.1万个爆竹和火箭,耗资8万英镑。1885年,烟火师还用烟火组成了英王室的全家肖像。

在欧洲,也有人反对燃放烟火,因为,这种娱乐方法不仅浪费金钱,而且十分危险。早在1540年,意大利烟火师就说过:“烟火的生命不长过恋人的亲吻,但它要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而一无所得。”

那时候,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烟火燃放时常常爆炸,引起伤亡事件。前面说到的“和平烟火”,由于烟火提前爆炸而使50人丧生。1770年,法国路易十六举行婚礼,燃放烟火时,竟有数百人为此而丧生。

今天,欧洲巳经进人电子时代,连圣诞树也都被“电子圣诞树”所取代。可是,烟火这种古老而具有浪漫色彩的娱乐,对欧洲人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心理学家分析说,那是因为人们喜欢在烟火的爆炸声和色彩中去追求“幻想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