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12214700000023

第23章

通常情况下,面试官对应聘者回答问题只是一边听,一边评判,然后给出相应的分数。但是,有时也会出现面试官“追问”的情况。应聘者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立即注意从三个方面把握好自己,避免失去不应该失去的分数。

要迅速摸清面试官“追问”的意图。面试官对应聘者“追问”,一般有三种情况:

1.应聘者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

面试官希望通过“追问”让应聘者回答得更加完整。尤其是一些需要运用发散型思维回答的问题,从命题的要求来说,必须回答出3~5种答案,但是,一些应聘者往往只回答出1~2种答案,并反复进行论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种时候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追问”,应当说,是对应聘者的关心,是善意的提醒,并不是恶意的“刁难”,应聘者要迅速做出判断,给予必要的补充。

2.应聘者对问题回答得过于简单

面试官希望通过“追问”让应聘者回答得更加充分。这样的“追问”一般出现在应聘者对题目理解不够,三言两语就回答完毕,而剩余时间又非常宽裕的情况下。面试官会对应聘者“追问”:“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提示应聘者再做出必要的补充回答。

3.应聘者对问题回答得有新意

面试官希望通过“追问”让应聘者回答得更加完美。这样的“追问”一般出现在模拟情景题上,应聘者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也会让面试官的兴趣得到提升,从而让面试官不由自主地进行“追问”。对于这样的“追问”,应聘者要注意不要得意忘形,避免因“得意”而失去不应该失去的分数。

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应聘者在面对面试官的“追问”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紧张,更不要害怕,尤其是不要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答题思路,而要顺着面试官“追问”的要求,认真思考,及时作答。应聘者的心理素质既是面试官要考的范围,也是决定应聘者面试成绩的关键。

应聘者在面对面试官的“追问”时,要注意克服三种不良心理:

1.觉得面试官在故意“刁难”自己

这是一般应聘者面对面试官“追问”的第一反应。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思维定式都是从坏的方面去考虑,但实际上,面试官在面对应聘者时,都希望能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这不仅是面试官的职业道德决定的,也是这种公开选拔的机制决定的。在面对应聘者时,面试官面前摆放的都是一张“白纸”,谁都想去画一张最美的图画。所以,应聘者在面对面试官的“追问”时,没有必要把面试官往坏处想,从而产生不应有的抗拒心理,而应当积极配合,认真思考,慎重作答。

2.心情突然紧张起来

这也是很多应聘者的通常反应。这样的反应多发生在性格内向、没有见过大场面的应聘者身上。在面对面试官的“追问”时,有的应聘者心情突然紧张起来,甚至打破了自己的原有思路,头脑轰鸣,不知所措。这样的应聘者,除了平时要加强面对公众场合讲话的锻炼外,还要注意在答题时,一定要思考半分钟,并迅速在面前的纸上列出答题提纲,这样做的话,不论面试官是否“追问”,都能从容应对。

3.怕面试官打“低分”

这也是应聘者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这种心理反应应当说是完全没必要的。前面已经说过,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追问”,是面试官对应聘者的关心和爱护,只要应聘者认真思考,从容应答,不仅不会丢分,而且还可能增加分数。

要从态度上配合面试官的“追问”。这是避免失去不应该失去的分数的关键。在面试官“追问”后,一些应聘者表现三种不良态度:一种是一脸漠然,很冷淡。有的应聘者直接回答:“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一种是答非所问、心不在焉。有的应聘者回答“追问”偏离了主题,让面试官感到很失望。还有一种是口若悬河,极力表现自己。有的应聘者夸夸其谈,借机极力推介自己,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面试官的认同,反而引起了面试官的反感。应聘者的态度影响着面试官的心理,从而产生“印象分”,这个分是没有标准去衡量的,只有面试官自己清楚。有时,也正是面试官这瞬间的“印象”决定了一个应聘者的面试成绩乃至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作为应聘者,这一点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