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生态与环境
12214200000006

第6章 生态(6)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严重的煤烟等物质污染大气事件,烟雾弥漫了5天,伦敦居民呼吸道疾病剧增。在这一段期间,伦敦居民的死亡人数,比历年来同期增加了4000余人。

现在,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比当年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它们在我们的周围被风吹来吹去,到处损害人们的健康。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形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全球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

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直接结果。工业燃烧把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人大气,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中形成亚硫酸,然后经过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落下来,形成酸雨。酸雨中除硫酸外,还有由NOx((主要是NO、NO2)形成的硝酸以及盐酸、碳酸等。

酸雨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含酸的空气,使呼吸道疾病增加。1975年,梅雨季节,日本关东一带下的酸雨,虽然是细雨霏霏,却使数万人眼痛难忍。酸雨使湖泊、河川及地表水酸化,严重地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瑞典全国9万多个湖泊中,有2万多个受到酸雨的危害,4000个湖泊因水质酸化,鱼类绝迹。加拿大约有5万个湖泊,正面临着变成水之“荒漠”的危险。

同时,酸雨还破坏森林和植被,破坏土壤的肥力。一方面酸雨使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离子淋溶,导致土壤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多数土壤微生物,尤其是固氮菌等,生长在碱性、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中,酸雨的加人,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混乱,影响营养元素的循环和供应,严重危害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生长。

1984年3月3日,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因酸雨引起的世界范围的森林毁坏,就木材损失估算,价值有几十亿美元。在我国关于酸雨报道也屡见不鲜。1982年5月中旬,苏州市降了一场酸雨,郊区栽种的西瓜秧全部烂死。

此外,酸雨还危害城市的建筑物,危害机器、桥梁、名胜古迹和艺术品。雅典古神庙、德国鲁尔区的石雕都被酸雨腐蚀得面目全非。北京故宫里的汉白玉石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1925年拍摄的照片来看,浮雕的花纹还十分清晰;但到今天,它已被含酸的空气和雨水腐蚀得模糊不清了。

在大工业发展初期,有人曾把高耸的烟囱称颂为刺破青天的“画笔”,而把滚滚的浓烟当做“牡丹”来欣赏,有多少人为现代文明取得的成就所陶醉。但是,当毒雾笼罩大地,酸雨从天而降时,人们才逐步清醒过来。然而不幸的是,有毒有寒物质还在不断地排向大气。下面我们来说说“温室”效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于植物体内。动物摄取植物体后,碳便转移到动物体内。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体内的有机碳,产生二氧化碳,归还于大气;同时,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进人大气,这样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致保持一个稳定的常量。但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全球森林的消失,这个平衡被打破了。

越来越多的煤和石油被人们从地下开采出来,它们在燃烧时放出光和热,同时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去。同时,毁林开荒,大片的森林消失了,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而粗耕细作又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向大气中提供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186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283x10"经过100年的时间到了20世纪60年代巳增至320x10-6,进人21世纪,这个数值更是上升到了400x10"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将会改变地球上的热平衡,产生“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大量存在于大气的时候,从太阳发射来的较短辐射波能够透过二氧化碳层,到达地球表面;而地球产生的长波热辐射则不容易穿过,被反射回地表,使地表温度升高。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计算,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5~3℃,高纬度地区尤其明显,增加4~10℃。这样,地球两极的冰层以及其他地区的冰川将会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几十米,许多沿海城市,甚至欧洲的大部分都要被淹没。此外,许多专家认为,温室效应还可能引起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反常,使一些地区旱情加剧,沙漠扩大,而另一些地区则倾盆大雨,洪水泛滥。

这并非是耸人听闻的假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气候异常。非洲大陆连年大旱,饥民遍野;而孟加拉等国以及我国南方则大雨连绵,洪水淹没大片的农田和房屋。许多国家冬季不冷,瘟疫流行;夏季酷暑,热浪灼人。美国一些地区巳多年出现“大热浪”的持续高温,中暑死亡者屡有报道。

臭氧层的破坏是当今世界上大气污染造成的又一个严重问题。人们巳经在两极发现了巨大的臭氧空洞。各类气溶胶喷雾剂、冷冻剂、除臭剂释放的含氯烃,如氟利昂、四氯化碳等,进人大气平流层以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自由氯原子。氯原子和臭氧发生反应,消耗臭氧。此外,大型喷气式飞机等排放的氮氧化物以及大量施用化肥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都能和臭氧结合。

据研究,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1%,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紫外线增加的后果是严重地损害动植物生长,降低生物的生产能力和生物量,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科学家的研究指出,如果按1977年含氯氟烃的排放的比率,估计100年内臭氧将减少16.5%。据美国的报道,臭氧密度只要减少5%,仅美国就要增加8000例皮肤癌患者;如果减少16.5%,每年就要发生几十万皮肤癌病例,其中许多是无法医治的。

大气污染巳经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

12.生物链是怎么回事

我国古代有句俗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意是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却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但它在客观上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现象——食物链。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一环扣一环,形成一条连环的锁链。食物链形象地概括了生态系统中提供食物与取得食物的连锁关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是食物链的起点。光合产物被草食动物所食,高等肉食动物吃低等肉食动物,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通过食物链,营养物质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食物链具有三种基本类型。

草牧食物链: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动物,再后是不同级别的肉食动物。植物4草食动物4肉食动物。草牧食物链是最基本的食物链。

腐屑食物链:在沼泽地,许多鲜草、枯草落到水中,首先成为腐生菌的可口食物;接着,腐烂的碎草和腐生菌一起,被水蚤、小虾食用;水蚤、小虾又喂了小鱼;然后小鱼又葬身大鱼之腹。构成了一条重要的腐屑食物链:腐草屑—水蚤(小虾)—小鱼—大鱼。

在泥土中,除了腐生菌以外,还有一批腐食性的小动物,如线虫、蚯蚓、蝉等。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通过腐生菌的分解发生腐烂,便成了这些小动物充饥的食物。而这些小动物也常常被土栖的食肉动物掠食。下面是草原生态系统土壤中的一条腐屑食物链:动植物腐肩4蜗4娱蚣4廳鼠。

寄生食物链:与草牧食物链顺序相反,寄生食物链是从大型生物开始,向着生物越来越小的方向伸展。动物园中的猴子,它的皮毛下藏着吸血的跳蚤;跳蚤身上又寄生着单细胞的原虫;原虫虽小,身上又有细菌的寄生;细菌也不是最小的寄生者,还有一种称为噬菌体的生物,能侵人细菌的细胞内生长繁殖。猴子4跳蚤4原虫4细菌4噬菌体,构成了一条典型的寄生食物链。

以上三种基本食物链好像都是一条条直线,实际的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了。食物链常常会有许多分枝存在,有时也不按照大吃小的顺序排列。比如,蝙蝠吃蚊子,蚊子吸野狼的血,野狼吃鸡,鸡吃蝗虫,蝗虫吃植物的叶子。

自然界中同一类植物可能是多种草食动物的食料,而这些草食动物可能是各类肉食动物的共同的捕食对象。一种生物可以吃多种生物,而一种生物又被多种生物所食。如草原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青草—野兔—狐狸—狼。但吃草的动物不只有野兔,还有许多昆虫以及牛、羊、田鼠等;狼也不必非等兔子被狐狸吃了再去吃狐狸,它见了兔子完全可以捉来就吃,不会犯“越级”的错误。吃兔子的,未必就是狐狸、狼,还有黄鼠狼、鹰等。狐狸除了吃兔子,捉住青蛙、小鸟、田鼠,也会当作自己的食物。有时,狐狸实在找不到肉食,腹中空空,饥不择食,它也吃浆果,甚至吃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