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广、种类多,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铜、汞、铬、镉、镍、铅等)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砸、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有很大的危害,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土壤污染会使得农作物受到污染,以至于农产品减产。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如尚缺之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J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
有些地区污灌巳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人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13.怎样防治土壤污染
对于土壤污染,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同时看到土壤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土壤对污染物所具有的净化能力相当于一定的处理能力。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
(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例如禁止使用虽是低残留,但急性、毒性大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根据农药特性,合理施用,制订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黏改良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5)建立监测系统网络。定期对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查,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料,要规定优先检测的土壤污染物和检测标准方法,这方面可参照有关参照国际组织的建议和我国国情来编制土壤环境污染的目标,按照优先次序进行调查、研究及实施对策。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1)施加改良剂施加改良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机质可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减少农药的残留量。
施用重金属吸收抑制剂(改良剂),即向土壤施加改良抑制物(如石灰、磷酸盐、硅酸钙等),使它与重金属污染物作用生成难溶化合物,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这种方法起到临时性的抑制作用,时间过长会引起污染物的积累,并在条件变化时重金属又转成可溶性,因而只在污染较轻地区尚能使用。
(2)控制土壤氧化一还原状况控制土壤氧化一还原条件,也是减轻重金属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据研究,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无机成分大量向穗部转移,淹水可明显地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落干则促进水稻对镉的吸收。
重金属元素均能与土壤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因此,加强水浆管理,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但砷相反,随着土壤氧化一还原电位的降低而毒性增加。
(3)改变耕作制度
通过土壤耕作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旱田改水田,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的降解速度慢,积累明显;在水田中DDT的降解速度加快,利用这一性质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或消除农业污染的有效措施。
14.什么是白色污染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对身体的危害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人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40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水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大、肝损伤等症。
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破坏土壤环境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污染地下水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人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危害植物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w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嘴英进人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二嘯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嗤英对环境的污染,巳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一纸制餐具,原理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人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要大量水,而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引起酸雨。
15.怎样防治白色污染
面对现实,科学决策面对危害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我国借鉴国外的治理经验,提出了“回收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科学决策。
高效能的法制管理,是“白色污染”的防治对策治理“白色污染”,还要加强和完善立法,控制不能降解的塑料的使用,以阻止白色污染的扩散。
对铁路上的“白色污染”,国家环保总局、铁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维护旅客列车、车站及铁路沿线环境卫生的规定》,要求对列车垃圾进行封装、定点投放,严禁沿途抛扔。对长江航道,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交通部等则制定了《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的管理规定》,禁止向江中抛扔垃圾并要求进行转运处理,此规定巳于1998年3月日起施行。目前,巳有2.9万千米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另外,使用高科技手段,也是治理“白色污染”的一项良策:
(1)开发新型可降解的“绿色塑料”,以取代传统的塑料。可降解塑料是通过在塑料中加人一些促进其降解的淀粉、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其在一定周期内具有与传统塑料相同的功能,待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在自然条件下,其化学结构能够发生重大变化,能够迅速降解,变为水、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生物自毁塑料的开发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用土豆和玉米为原料,生产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德国哥丁根大学通过对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酷而制成生化塑料;英国还研究用糖培养细菌,然后用这种细菌制成可降解塑料。我国可降解塑料的研究也巳经起步。相信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产生“白色污染”的非降解塑料必将被无公害的可降解的“绿色塑料”所替代。
(2)实现废塑料的转化。由于塑料是石油化工的产物,从化学结构上看,塑料为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而汽油、柴油则是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因此,将废塑料转化为燃油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国外在这方面巳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如曰本的富士回收技术公司,利用塑料油化技术,从1千克废塑料中回收0.6升汽油、0.21升柴油和0.21升煤油。他们还投人18亿日元建成再生利用废塑料油化厂,日处理10吨废塑料,再生出1万升燃料油。美国肯塔基大学还发明一种把废塑料转化为燃油的高技术,出油率高达86%。此外,由于塑料在城市固体垃圾中的能量值最高,因此,不少国家利用废塑料发电。日本在富岛县岩木建成一座废塑料发电厂,日处理废塑料200吨,发电能力为2.5万千瓦,可供1万个家庭用电。
16.什么是噪声污染
通常认为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或无价值的声音就是噪声。另外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振动也称为噪声。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确定一种声音是不是噪声,不只考虑声音的物理性质,还要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噪声强度虽然不会致人或动物于死地,却能危害人的健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噪声问题,把噪声污染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公害之一。
在自然界中,发生地震、火山喷发、雪崩、雷鸣暴风骤雨和海啸等天然噪声,由于时间短或者偶然发生,对人类的影响不大。但人为噪声,是人类的“无形杀手”,时刻在伤害人的肌体,特别是听力和神经系统。噪声污染巳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c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主要产生两类不良的影响,一是对听觉器官的伤害,二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