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1218200000015

第15章 苏武牧羊鸿雁传书 (1)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又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进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马跟匈奴接连打了6天,匈奴兵抵挡不住,向后败退。霍去病和他的骑兵越过了燕支山(在今甘肃永昌县西),追击了一千多里地。那边还有不少是匈奴的属国,像浑邪(在今甘肃省境)、休屠(在今甘肃武威县北)。汉兵到了那里,俘虏了浑邪王的王子和相国,把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也拿来了。汉武帝为了慰劳霍去病,要替他盖一座住宅。霍去病推辞了。他说:“匈奴还没消灭,哪儿顾得上安家呢!”

为了根除匈奴的侵犯,到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次派卫青、霍去病各带5万精兵,分两路合击匈奴。

卫青从定襄郡出塞,穿过大沙漠,行军一千多里,匈奴的伊穉邪单于亲自率领精兵严阵对抗。双方展开了一场大会战。激战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沙漠上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夹着砂砾,吹得天昏地黑。卫青顶着狂风,冒着扑面的砂砾,命令骑兵分左右两翼夹攻。伊穉邪单于招架不了,带了几百骑兵向北突围逃去。卫青一直追到颜山(古山名,今蒙古高原杭爱山南面的一支)下的赵信城,匈奴兵已经逃空,城里贮存了不少粮草。卫青让兵士们饱餐了一顿,把多余的积粮烧了,才胜利回师。另一路,霍去病也横越大沙漠,前进两千多里,大破匈奴左贤王的兵马,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黄河北岸;一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在那里立了一块石碑留作纪念。这是汉朝规模最大、进军最远的一次追击。打那以后,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沙漠南面就没有匈奴的王庭了。

智慧寄语

在中国历史上,很难再找到象卫青、霍去病这样一对名声显赫的名将组合了。两个人既是舅甥,又同为大汉帝国的将军,都在征伐匈奴的战斗中立下丰功伟绩。对于孩子来说,古代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最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父母多多讲述这类人物的故事,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威胁利诱,劝其投降,苏武不从。后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宣称只要公羊生小羊就可以让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一直到公元前81年,才获释回汉。

苏武牧羊鸿雁传书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新首领单于,害怕汉朝出兵攻打他,派使者到汉朝来求和,并将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送回来。汉武帝觉得这个新即位的单于挺讲道理,便决定与匈奴友好往来,于是派苏武为正使,出使匈奴。

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奴。不料,匈奴单于反复无常,他见汉朝送去那么多礼物,不但不感谢,反而骄横起来了。对汉朝使者不讲礼节,态度冷淡。苏武为了维护双方的和好,小心谨慎地与单于打交道,以极大的耐心对待单于,准备完成任务迅速返回汉朝。就在苏武准备回来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意外。原来,在苏武出使匈奴之前,有个汉朝使者名叫卫律的已投降了匈奴,为单于出谋划策,死心塌地为单于服务,干尽有损汉朝的坏事。卫律原来的助手,有个叫虞常的,他忠于汉朝,对卫律的不义行为早就记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收拾卫律。这样,虞常便与苏武的副使(名叫张胜),暗中商量,如何除掉卫律。没想到,虞常办事不谨慎,暗杀卫律的计谋被泄露,他被单于逮捕下狱,并交给卫律审理。

虞常在残酷的刑罚面前,讲了事情经过供出了张胜。因为张胜是苏武的副使,就关系到汉朝使团。苏武想到,我出使匈奴,是为汉朝与匈奴和好,现在突然出现这桩事,单于定让我出庭受审,这要使汉朝蒙受侮辱,太丢脸了,我虽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倒不如自杀了事。想到此,他拔出佩刀向自己身上砍去,旁边的人急忙夺下刀,但他已受了重伤。

单于对苏武视死如归的气节,暗暗佩服,他很希望苏武能投降,为他效力。在为苏武治疗时,单于早晚都派人问候,想软化苏武。看望他的人,受单于之命,好言相劝,让苏武投降匈奴。苏武对此只是冷冷一笑。

苏武恢复健康以后,单于叫卫律审讯虞常和张胜,并叫苏武旁听。在审问中,卫律当场将虞常杀死。接着审讯和威胁张胜。张胜经不起威胁,害怕被杀,也请求投降了。于是,卫律就威胁苏武。但苏武义正辞严,大义凛然,面对宝剑,苏武从容地驳斥卫律的胡言乱语。卫律恬不知耻地劝苏武投降匈奴,与他共同为匈奴做事。苏武被激怒了,他指着卫律的鼻子骂道:“你身为汉朝使臣,如今为匈奴打仗,厚颜无耻,忘恩负义,给汉朝丢尽了脸,还想挑动汉朝与匈奴打仗,你这个奸贼,真是罪大恶极!你今天若杀了我,总有一天有人来杀了你这个恶棍!”

单于与卫律,软硬兼施,都不能使苏武投降,这使单于更加希望苏武投降,他认为苏武是条汉子。劝降不成,就想用冻饿来折服他,他们把苏武囚禁在阴山的一个大冰窖中,不给吃,不给喝。苏武以顽强的毅力,渡过难关。饿了,就捕捉田鼠为食;渴了,就抓块冰雪解渴。他丝毫不动摇,坚决不投降。对这样的硬汉子,匈奴单于实在无法可想,无计可施,就只好下命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并且单于对苏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如何能生小羊?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皑皑。在这里,苏武就掘食野鼠洞里的草籽充饥。每天,苏武一面牧羊,一面抚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使节”,心中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父母之邦。夜晚睡觉时,他将使节紧紧抱在胸前。就这样,日复一日,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又与汉朝进行和议。汉朝要求匈奴放还苏武,匈奴单于欺骗汉朝,说苏武已经死了。过了一段时间,汉昭帝派使者来到匈奴,当年苏武的助手常惠还在,他听说汉朝使者来了,千方百计见到了汉朝使者,把苏武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又提出放苏武回汉朝的要求。单于仍回答说:“苏武早已死了。”汉朝使者按照常惠的对策说:“你们匈奴既然要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苏武明明没有死。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封信。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大雁能带信,这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上天呢?”

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了谎话,而后又颤抖着说:“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说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汉朝使者听了也很高兴,又说道:“你既然同意放回苏武,那就请把当时与苏武一起来的助手常惠等人一起放回吧。”单于频频点头答应。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的春天,苏武、常惠等9个汉使团的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城长安,汉昭帝接见了他们。当时,汉昭帝还下令为苏武准备了牛羊等祭品,叫他到先帝庙里去拜见汉武帝的灵位,并把那根光秃秃的使节交还到汉武帝灵前。

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是个年富力强的40岁的壮汉子,回国时已快60岁了。他那坚强不屈,不怕磨难,永不失节的非凡事迹,轰动了朝野上下,上至宰相,下至百姓,无不感动,提起苏武的名字,没有一个不表示钦佩的。

智慧寄语

父母要教给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坚强不屈、忠贞不渝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品质。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省来阳一带)人。我国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中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纸。蔡伦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造出“蔡侯纸”

蔡伦在很小的时候就到皇官里当了太监,担任较低的职务——小黄门,后来得到汉和帝信任,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的机密大事。他还担任过管理宫廷用品的官——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和其他器械。因为经常和工匠们接触,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当时,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太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于是,他就研究改进造纸的方法。

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泡相当一段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大为称赞。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造纸技术很复杂,不可能是某个人凭空想出来的。事实上,在蔡伦之前,劳动人民已经用植物纤维来造纸了。因此我们不能说纸是蔡伦发明的,但也应该肯定蔡伦对改进造纸技术的贡献。

蔡伦带领工匠改进造纸方法,造出了质量较高的纸。他提出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来做原料,也是造纸技术的一大进步。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有的还是废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产。至于用树皮做原料,更是一个新的发现。后代人用木浆造纸,就是蔡伦用树皮造纸的启发。

智慧寄语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父母向孩子讲解中国的伟大历史尤其是特有文明,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张衡(公元78年—公元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汉章帝在位的时期,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10岁,窦太后临朝执政,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张衡是南阳人。17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贵族过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张衡对这些都看不惯。他写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就是长安,东京就是洛阳),讽刺这种现象。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作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前后一共花了10年工夫,可见他研究学问的精神是很认真严肃的。但是张衡的特长还不是文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叫他负责观察天文。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经过他的观察研究,他断定地球是圆的,月亮是借太阳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他还认为天好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鸡蛋黄,在天的中间。这种学说虽然不完全精确,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说出这种科学的见解来,不能不使后来的天文学家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