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春秋时代称霸的行为与欲望,早已为人们所不齿,所唾弃,但谋求富强仍旧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当人们在努力使自己国家或企业强大之时,又该如何对待晋文公与子犯他们的行为呢?
历史发展到了元末,朱元璋又是怎样树立威信,怎样收揽人心呢?下面所述就是一例。
1355年春,滁阳军队缺乏粮草,朱元璋对郭子兴说:“不能死守着孤城,只有攻下和州,才能解决粮草的问题。”郭子兴采纳了朱之璋的建议,派张天祜攻打和州。在城外,与元兵遭遇,张天祜打败了敌人,一直追到小西门,汤和夺取了吊桥,经过战斗,占领了和州城。郭子兴接到捷报,派朱元璋到城中进行安抚。
朱元璋带领1000精兵,来到和州,发现有的房屋被毁坏,百姓四处躲避,家人被拆散。经过查问,是张天祜部队破城所为。朱元璋暗自伤心,立即召来张天祜,说:“你攻下和州,自然有功。但从滁阳到这里,不少人抢劫财物,掠夺百姓妻女,军中无纪律,这怎么能使百姓安定呢?你理应中明军纪,严为惩戒。”张天祜是郭子兴的旧部,对朱元璋的话并不放在心上,他说:“那都是以前的事,现在就不要再说了。以后我严加管束,不再劫掠就是了。”
朱元璋见张天祜袒护属下,心中很生气,但没有表现出来。
不久,郭子兴派人送来檄书,命令朱元璋总领和阳兵。朱元璋考虑到张天祜和他的部将,大部分是郭子兴的旧部,军纪散慢已久,未必真心服从自己,并没有立刻宣读命令,只是传令诸将,第二天在会事厅开商讨军事。
第二天,张天祜诸将首先来到会事厅,依据当时的右为上的俗例,都坐在右边。朱元璋有意来晚了一会儿,坐在左边席上。朱元璋让诸将发表意见,诸将低头不语。于是,朱元璋侃侃而谈,见解精辟,惊得诸将瞠目结舌。朱元璋看到诸将已有敬畏之意,又说:“现在的任务是加固城池。我担任一半,诸将担任一半,三日内完成,怎么样?”诸将没有不同意见。三天的期限到了,朱元璋完成了任务,诸将还没有完工。朱元璋召集诸将,宣读了郭子兴的命令。读完命令,朱元璋面南而坐,郑重地说:“我奉主帅命令统帅诸将,不是我擅自专权。今日筑城期已到,都未按时完工,若按军法从事,各位谈何罪?”诸将吓出一身冷汗。朱元璋又说:“筑城一事,暂且不究。从今往后,再取违背命令,定斩不饶!”诸将个个称谢,心中敬服。朱元璋收服了诸将,就命令他们将攻城时劫掠来的财物和妇女,统统发还给百姓。诸将立即照办。一时间,城中百姓奔走相告,传为佳话。
总结:要想在百姓中树立威信,并领导他们,单靠行政命令、铁的纪律是不够的,还要博得人心。收揽人心,不仅是方法问题,还是智慧手段问题。
4、闪功给对方,他会死心塌地的卖命
见功就让,见过就担,这是管理者笼络人心的另一种高明手段,也体现了管理者的内在修为和人格魅力。
战国时代的吴起,他既是一位武将,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指挥军队时,对于收揽部下的人心,更是比别人加倍用心。
这是他担任魏国将军时发生的一段故事。他的衣食完全和士兵当中最下级的士卒一样,睡觉的时候不铺褥垫,外出时不乘坐马车,自己的粮食也完全由自己包捆携带,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身为一位将军,吴起的这种行动可以说是极为破例的,甚至有一次,士兵的脚肿痛不堪时,他亲自用自己的嘴巴为士兵吸脓出来。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为了讨好士兵而力求表现自己的行为,但即使是为了表现自己,能够做到这么彻底,做到这种地步,确实是不简单。
后来,士兵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放声大哭,于是有人问道:
“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一名士卒,将军却亲自为他吸脓,你有什么好哭的呢?”
士兵的母亲答道:
“事情不是这样子的,实际上是前年吴起将军为这位孩子的父亲吸脓,后来,孩子的爹出阵去了,他为了报答吴起将军的大惠大德,不使他背后受敌,最后终于战死。吴起将军知道这件事后,现在他又亲自为我儿子吸脓……好像这孩子的命运也已注定了,因此我才伤心地哭起来。”
后来这位士兵的命运如何虽然不得而知,但吴起确实不只精通用心之术,而且公平无私,很能抓住土兵的心里,因此他被拔擢为西河之守(地方长官)。
后来吴起因中了别人的阴谋,离开魏国被楚重用,他在楚国依然实行严厉的政治改革,结果因反动势力的兴起而死于非命。
从吴起活跃的时代开始约百年以后,战国时代也过了大半,当时秦已经取得了优势的地位。但赵国出现了一位名将叫赵奢,他因“阏与之战”大败秦军而闻名天下。
赵奢有一位儿子叫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在学问上也发挥了他的长处,长大后就立志要做个天下无双的兵法家。
有一次,父子两人在论战兵法,赵奢一直无法同意儿子的看法,后来赵括之母(赵奢之妻)询问其原因,赵奢回答道:“上战场是要奋不顾身拼死一斗的,但是他的兵法只是纸上谈兵,耍嘴皮子而已,如果他不被任用还好,万一当了将军,军队恐怕会被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赵奢死了后,秦马上兴起大军攻击赵,最初指挥赵军的是廉颇,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猛将,由于赵军的善战,令秦难以抵抗,秦乃应用谋略使赵王起用赵括;中了秦的计策的赵王,临阵撤将,换下廉颇,任用赵括为总指挥。结果,应了生前父亲赵奢所说的话,赵括在“长平之役”中被攻打得体无完肤,自己也壮烈成仁。
在赵括临出阵的某一天,赵括的母亲曾上书赵王,希望他取消这个任命。赵王问她理由时,她作了下面的回答。确实不愧是名将军的妻子,和其夫赵奢一样深知赵括的优劣点。
“这是我身为赵奢的妻子的体验。过去丈夫拜命将军时,一点也不骄傲自大,而且,大王所赏赐的恩赏,他也都分给每一位部下,接到了出阵的命令以后,家中的一切琐事他就不再过问。
但是小犬赵括和他的父亲不同,他拜命为将军,不只在点阅土兵时大摇大摆、骄傲自满,而且所赏赐的金银财宝全部都纳入自己的私囊,购置土地房子。有这种儿子,如何继承其父的职志呢?所以无论如何请您撤免他的职位。”
赵奢常在平常和部下相处的生活中掌握部下人心,而赵括却完全漫不经心。赵王没有采纳赵括母亲的意见,结果赵括所率领的军队惨烈败北。最令人注目的是,在《史记》描述赵括苦战的文章叙述当中,插入这么一句话:“士卒心离”。如果赵括能像其父赵奢那样,平常就能掌握部下的人心,即使是陷入苦战,也许还能保住全军,突破重围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