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德行
12145300000032

第32章

《早报》的“扶贫帮困践踏了谁的尊严”见诸报端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很多人给报社打来热线电话,表示支持《早报》的观点。一些有过义举的爱心人士则打来电话,说《早报》曲解歪批了他们的爱心行为,是社会文明的倒退,说到激动处,竟在电话里破口大骂《早报》是份傻逼报纸。

苏青云还是慢条斯理地安慰大家,他对编辑记者们说:“好报纸和傻逼报纸就隔着一层报纸的厚度。凡是能够受到民众们追捧和叫骂的报纸都是好报纸,因为他们有思想,只是他们思考的问题触及到了一些人们的痛处了。只有那些跟屁虫、见风使舵的报纸才是傻逼报纸,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报风报格’,只会说一些人云亦云的话,这样的报纸放在办公桌上是废纸,丢到窗外是垃圾,要给他一个定位的话,那就是‘傻逼报纸’。”

在随后的几天里,多家网站纷纷转载苏青云的那篇评论,某网站还开辟了“弱势群体不是富人手中的道具”的论坛,一天之间便跟帖无数,一场媒体就如何扶贫帮困的大讨论开始了。网上论坛的帖子当中,有一位叫“当了裤衩来上网”的网友颇有见地,他评论说:“雪中送炭是因为雪中的人需要炭,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来北京‘享受’几天高档生活是他们的需要吗?自己在家中食不果腹,看到北京‘爱心家庭’的冰箱里堆满了吃不完的食物,这对那些幼小的心灵是一种多么大的刺激和伤害啊!求求那些爱心活动的策划者,你们积点德吧!你们做点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吧!帮他们多建几口水窖,帮他们的家乡改变落后的面貌。献爱心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给西部的孩子们送刺激!”

还有一位叫“狼藉江湖”的网友说:“在一些扶贫帮困的演出中,为了达到煽情的效果,导演经常安排那些接受资助的孩子们下跪,对那些资助人称呼爸爸妈妈。看着这样的画面让人心里很别扭,且不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单就用这种手段去煽情就值得商榷,因为,我感觉台上泪光粼粼的孩子们,眼光中闪现的不完全是感恩,更多的是迷惘和局促不安,或许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屈辱。”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件事让《早报》的知名度在很短的时间,便飙升到了一个令同行们瞩目的高度,朱威也由最初的惴惴不安开始变得欣喜坦然。起初,他急于做一份报纸的初衷,主要想把自己手中的广告资源做一个自然嫁接。而且,还能让自己从商业领域挤进文化领域,争取名利双收。现在,因为自己一个不经意的选题,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社会反响,这让他感觉到很新鲜,也很刺激。同时,朱威也体会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觉得以后可以更多的利用手中的《早报》去针砭时弊、去除暴安良。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份问世不久的淡蓝色《早报》频频出击,开始向《晚报》等几家主要竞争对手的稳固“阵地”发起了“进攻”。

朱威最先打出的是宣传牌,他发挥自己广告公关的特长,几乎在在同一时间里,使《早报》的形象宣传出现在北京的大街上、地铁里、公交车上、居民区的电梯间里……。为了使自己的宣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朱威主张设计不同版本广告,比如地铁里面的广告语是:地铁里的时间是看《早报》的时间;公交车上的广告语是:公交车上的时间是看《早报》的时间;风景区里的广告语是:留下您巡游的脚印,带走您看完的《早报》;洗手间里的广告语是:《早报》提醒您往前一小步,就能文明一大步。朱威甚至还同税务局的头头们探讨过,能否在发票上印制《早报》的广告,因为自从发票能够刮奖之后,老百姓们喝碗豆汁都开始索要发票了。一时间,《早报》在北京的广告宣传大有铺天盖地之势,掀起了一股蓝色狂潮,整个北京城里“凡有人头攒动处,皆能看《早报》”。

朱威接下来打的第二张牌是征订发行。他让发行部渗透到北京各个厂矿企业宣传部门,以提成的方式由这些部门来协助对工人进行的征订;为了节约人力开支,针对市区居民户的征订,则由各小区门口的小卖店来代理进行;最后,报纸征订点甚至都开到了公园里面,针对晨练的老头老太太们,以赠送小礼品为诱饵,让喜欢贪点小便宜的大爷大妈们订阅《早报》。发行部在内部打出的口号是:《早报》不放过任何一个北京人!

朱威的第三张牌是降低广告折扣。他从博阳广告公司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广告销售人员补充到了《早报》的广告部,并用高额提成的方式从其他几家竞争对手那边挖人,这些“跳槽”过来的人还把手中的客户资源一同带到了《早报》。朱威在广告销售方面也动了大手笔,以低于几家竞争对手将近一半的折扣来销售广告,还用赠送广告版面的手段拉拢一些大品牌投放广告,并帮着这些知名品牌制造宣传点,以文章报道的形式进行宣传。

经过《早报》三板斧的狂轰滥炸,其他几家都市报有些坐不住了,尤其是他们的广告部门几乎是苦不堪言,对《早报》谈虎变色,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方解心头之恨。

北京原先的几家都市类综合报纸都已形成了气候,有着自己固定的办报风格、固定的阅读人群和相对固定的广告客户,大家相安无事,把守着各自的地盘。《早报》进入后,大家并未将这份淡蓝色的小报放在眼里,背后还将其戏称为“蓝藻(蓝色早报)”。因为,先前也曾有报纸尝试进入都市报的领域,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所以,他们觉得《早报》虽然哗众取宠般地给自己套上了一层蓝色外衣,但迟早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谁知《早报》上来后竟然连连出招,逼得他们几家老都市报两眼泛蓝,不得不重新正视这个年轻而又疯狂的对手。

连战告捷之后,朱威和他的《早报》的胃口都是越来越大,在《早报》全体人员的会上,朱威曾经大胆的预测:“未来的十年,将是中国新闻媒体重新洗牌的十年。在这个十年中,由于网络传媒的迅速崛起,一大批传统的纸媒将被淘汰出局,只有一小部分具备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思维的报纸能够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报纸也必将与传统的强势‘大报’重新排座次。”

接下来,朱威鞭策他的同仁们,不要在这场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被踢出局,鼓励大家付出百倍努力,以斗士般不屈的精神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当朱威挥舞着拳头讲这番话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桌子上的茶杯盖打落在地,一声清脆的响声被大家误以为是领掌,接着便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那一瞬间,朱威似乎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中国的默多克(国际传媒巨头),他优雅地站起身向大家鞠了一躬,结束了自己的演讲。

在接下来的许多天里,朱威一直沉浸在一种使命感的亢奋中,直到印刷厂的催款单摆上他的办公桌的时候,他才稍微清醒过来。作为日报,每天巨大的支出显而易见,朱威觉得《早报》目前的势头不出一年就会达到收支平衡,但在目前这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阶段,还必须依靠博阳公司为它输血。《早报》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他觉得有必要回过头来抓一抓博阳公司了。

下午,朱威回到了博阳公司,先听取了欧阳鹏的汇报,随后又开了一个公司中层主管的会议,表明了他下一步工作的侧重点。欧阳鹏的状态依然让朱威担心,他现在可以断定:朱威在情感上出了问题。究竟是谁让欧阳鹏如此深陷泥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能够让这个男人不能自拔?

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让朱威打了一个激灵,电话是辛文打过来的。辛文直夸朱威他们报纸有品位、有见地、有魄力,竟敢对扶贫救困开刀。她几乎把赞美报纸的所有词汇用光了之后,才委婉地提醒朱威曾经主动提出要请她吃饭的事,朱威说吃饭没问题,但是不能耽误晚上的编前会,吃饭时间就定在晚上六点,还让辛文约上赖星芳一起过来。

六点还不到,辛文就给朱威发短信说她到了,朱威急忙下楼来,因为时间短促,吃饭的地点就约在朱威他们写字楼里的一家西餐厅内。辛文一改她往日简练明快的穿戴风格,把自己武装的像一个出席奥斯卡颁奖晚会的女嘉宾,乌黑的长发像一堆牛粪般精心地盘在头上,脖子上挂着一串“施华洛士奇”的水晶项链,一袭黑色的露背晚礼服几乎露到屁股。她的打扮把朱威吓了一跳,朱威赶忙把自己西装扣子扣好,坐下后才又解开。辛文压抑住自己的心跳和喘息,或许也感觉到自己的装扮有些过,她解释说一会儿还要去参加一个好朋友的生日晚会,所以只能穿成这个样子了。看到只有辛文一个人,朱威问赖星芳几点到,辛文说下午给赖星芳打电话了,听说她们四点开例会就没说朱威请客的事,怕她着急。

朱威趁着辛文看菜单的时候,又仔细地端详起她来,从第一眼看到辛文时,他就觉得辛文长得很像丛中笑,她的眼睛、她的眉毛、甚至连她那白润纤细的小手都像。和丛中笑分手已经有三年多了,一起在灵山看日落的情景仿佛还是昨日,可恍惚间三年已过,早已物是人非。丛中笑现在怎么样了?她过得还好吗?朱威曾经托湖南的一个朋友打听过她,据说丛中笑后来嫁给了一位澳大利亚的老头,已经办了移民去澳洲定居了。

辛文继续翻看着菜单,她知道朱威正在看自己,她便微缩眉头,再用上牙齿咬着自己的下嘴唇作沉思状,她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造型能显现出一种淑女的青涩味道。

费了半天工夫,辛文还是没有点自己喜欢吃的番汁牛排,因为她觉得自己用餐刀时的手法不太优雅,所以只要了一份儿煎鳕鱼,一份儿烤面包和一杯苏打水。朱威要了一份儿七成熟的牛排、一份儿蔬菜汤和一杯红酒。看到朱威点了一杯红酒,辛文也急忙为自己追加了一杯。表演的成分胜过了对食物的欲望,辛文用兰花指捏着红酒与朱威频频举杯,把话题又扯到了《早报》近日的内容上来。辛文觉得《早报》还应该在一些敏感话题上多做文章,只要把握住火候,就能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朱威说:“我也是这么想的,社会既然赋予了媒体监督舆论的作用,我们就不能碌碌无为,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没想到朱总这么有社会责任感,真让人钦佩!”辛文再一次用兰花指捏起了酒杯,“如果中国媒体都能像《早报》这样果敢犀利,如果中国的媒体人都能像朱总这么有使命感,那么中国传媒的春天就到了!”

“你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朱威也笑着端起酒杯,学着电视广告中的一句话,“其实,我才刚上路耶!”

朱威还说自己对报纸的经营还有很多不太清晰的地方,目前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干,需要辛文这样的报界精英多多指点。辛文觉得定位、特色和内容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常抓不懈,她还建议朱威广纳贤才,因为办成一份什么样的报纸最终还是由人来决定的。朱威便以开玩笑的口吻试探性的请她加盟,辛文也用同样的口吻反问朱威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职位,朱威说凭她的才能至少应该做副主编。辛文没有再接朱威的话茬,因为她早有自己的目标和目的,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对于邀请辛文来《早报》做副主编一事,朱威曾经也谋划过,因为他早就听苗东和其他人说过辛文的工作能力,只是辛文当时所在的《华夏体育周刊》正处在一个良好的上升势头,加上郑坚后来向他推荐了苏青云,朱威这才没有打辛文的主意。用完西餐之后,朱威和辛文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回报社开他目前比较热衷的编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