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侯德榜的故事
12140200000010

第10章 万国博览会上的金奖

1929年8月,美国费城。

在这里,正在举办世界性的盛况空前的万国博览会。

展览大厅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厅中央放着一袋雪白的中国永利纯碱,旁边还有万国博览会的获奖证书。产品外包装的商标是红色三角形。这红色三角形如同红色宝石一般引人注目,上方印着遒劲的四个汉字“中国永利",中国的红三角纯碱获得了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

当喜讯飞越太平洋传到中国塘沽时,永利碱厂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

这一天下午,侯德榜与他的美国朋友相约换上了白领礼服,在会上范旭东激动地说:“我们今天的成功,来自我们全厂职工的不懈努力。用苏尔维制碱法制碱我们是亚洲第一家,我们不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而且也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口气。我觉得首功应该记在侯博士身上。多年以来,他奋不顾身,寝食在工厂,为‘永利’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了‘永利’,他不知多少个晚上没有合眼。几个月甚至1年,他也顾不上回一次家。我认为,侯博士所受的苦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多。‘永利’的成功,同时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努力和帮助,众人团结力量大嘛,我谢谢大家!”说完向大家行了一个拱手礼,全场报以热烈掌声,经久不息。

接着,范旭东举起了酒杯,对所有在场的人说:“为我们‘永利’的成功,我们同饮此杯!”

庆祝大会上,大家觥筹交错,相互举杯,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

侯德榜站起来,端起酒杯,走到他的美国朋友面前,举起酒杯说:“我亲爱的朋友,你不仅帮助了我,帮助了‘永利’,而且帮助了中华民族,我送你一个中文名字,就叫李佐华吧!来,我敬你一杯!”话音刚落,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佐华站了起来,说:“我也被侯博士那踏踏实实、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你使我真正认识了中国人,要不是侯博士,我恐怕早就回国了!为了‘永利’的成功,中国人的成功,范先生、陈先生、侯博士诸位朋友,我们共饮此杯。”说完,大家一饮而尽。

庆祝大会在一派欢乐气氛中结束了。

获奖之后的红三角碱名声大震。洋碱在中国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了,卜内门公司的业务也陷入了困境,他们后来不得不与“永利”订立在日本代销红三角碱的协议,更多的股东加入了永利股份。

苏尔维法被中国人揭开,如果高价出卖苏尔维法专利,则永利厂可以获得一大笔资金。这无疑是对“永利”和侯德榜本人极其有利的。侯德榜想:我们一直痛恨苏尔维集团的技术封锁,他们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永久的高额利润。而“永利”要是出卖专利,不也会同样遭到世界人民的痛恨吗?他又想到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老师说过的话:“科学技术是属于全人类的,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的天职就是造福全人类。”

想到这里,他觉得应该写部全面阐述苏尔维制碱法的著作。他的想法和范旭东的想法一拍即合,得到了范旭东的支持和赞成。

于是他开始动手查阅资料,统计数据。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写完了《纯碱制造》,把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无偿地公之于世。

1933年,《纯碱制造》在纽约出版。

出版的第一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阳光刚刚洒满大地,纽约一家专营畅销书的书店与往常一样打开店门,迎接着四方顾客。这家书店平时全都精心地陈列着各种畅销书的样本,用大幅彩色广告装饰着,琳琅满目。今天,橱窗的布置却完全不同了。原来的彩色广告和书籍全撤掉了;在作为背景的几乎占尽橱窗的一幅田园风景画前,放着一本深蓝色封面,烫着金字的书:这就是侯德榜所著的“Manufacture of Sode”(《纯碱制造》)。就是这本朴素的书引来了络绎不绝的顾客。书店橱窗前不一会儿就挤满了攒动的人群,都在争相购买这本书。

在橱窗的画面上,人们看到的是中国南方的水乡田园风光:一个10来岁的英俊的东方少年正在小河边踏着水车,手捧书本正专心致志地读书,旁边一座木板房,一排木篱笆,房前一片荔枝林,林子的尽头便是一溪春水。

这就是《纯碱制造》的作者侯德榜少年时“挂车攻读”的形象。

当天,43岁的侯德榜就住在纽约百老汇路的青年会馆里。这是留美学生经常在此欢聚的廉价宿舍。

那些记者和买到书的读者跑了许多豪华饭店去找他们敬慕的侯博士签名。他们认为这种豪华的地方才符合侯博士的身份,他们在四处碰壁之后找到了作者下榻的地方。见面以后,人们以不同方式表达表达了他们的敬意和感谢。有的人远远地就向侯德榜脱帽敬礼,有的人张开双臂拥抱他。侯德榜此时的心与各种肤色的人的心融汇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