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慧眼懂选择,扬长避短会放弃
12128000000014

第14章 择重取之,胜过大小通吃

从前,有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好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后来他想,在植物学上松柏不是同科么?于是,他又画了松柏树,又一想,不是说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吗?他又画了竹和梅。画着画着,灵机一动,有松要有山,有山必有石,干脆全画上。这样画来画去,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再也看不出来了。

人生苦短,转瞬百年,或精力不济,或财力有限,或其他主客观条件限制,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全面收获,处处成功。一个希望什么都得到、什么都成功的人,很可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不成功,辛辛苦苦忙了一辈子,却一事无成。人生中一定要善于择重取之,切忌大小通吃。

古人说成功者有“立德、立功、立言”三立。古往今来的能士显达,能称上“三立”者,少如凤毛麟角。那么,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这“三立”中重点突破“一立”,争取在“一立”中立出名堂,立出成就,这就十分难得了。有了扎扎实实的“一立”,或品德高尚,或著作等身,或功高盖世,就足以流传千古了。

譬如学艺术,吹、拉、弹、唱、舞蹈、小品、影视表演无一不会者,肯定出不了大成就,只能是样样都通,样样稀松,上不了台面;而如果在吹、拉、弹、唱上能重点攻其一点,苦学苦练,坚持不懈,练成绝技,就可能成为名震一时的演奏家、歌唱家、艺术家。

交友,倘若交得太滥太多,可能多半是酒肉朋友,有好处一哄而上,大难临头一哄而散,节骨眼上谁也帮不上忙。这就不如重点地深交几个“高质量”的朋友,就像管仲与鲍叔牙,俞伯牙与钟子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相互之间解衣推食慷慨无私,高山流水堪称知音,这样的朋友,诚如鲁迅所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旅游看风景也要看重点。天下美景多矣,不可能一一阅尽。譬如看山,既然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把黄山好好看了,再看上一两座名山,其他山也就可看可不看了——无非崇山峻岭,古树奇松,清泉云海,大同小异。

干事业,是我们一辈子的立身之本,更不宜四面出击,用心不专。而要择其一业,舍弃其他,苦心钻研下去,以求取得突破,成为专家,这就是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反之,如果老是跳槽,见异思迁,什么都想试试,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可能什么都干不好,最终是个失败的人生。就像打井,浅尝辄止,捅了一堆黑窟窿,一口也没见水。但愿我们自己不要成为其中一员。

学会重点突破,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

人生要学会择重取之,在生活中保持焦点。一次重点放在一件事情上,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聪明人要学会抓住重点,远离琐碎。

择重取之的观点也表现为“80/20 原则”。即应该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 160 美元。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 80%收益来自 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 36 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 1000 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为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

对成功人士而言,做事是很有重点的,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会分清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结果。

如何做到择重取之而不是大小通吃呢?有效地方式之一就是每天给自己开一张优先表。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选择重要的首先去完成。

但是,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对许多人来说,这句话不幸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按重要性排列任务和责任。许多人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的确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这些人以为每一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忙忙碌碌地打发掉即大功告成,而不管这些事情有多么不重要或不紧急。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想想我们现在的重点是什么,今天的重点是什么,人生的重点是什么,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学习择重取之,反而大小通吃,就容易疲惫且低效。

总之,人生要学会择重取之,才能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