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故乡情韵
12120400000033

第33章 黑山百姓(2)

儿子的脸红了,显然有些不好意思,为了减少尴尬,对桌上人说:看我老父亲多好的记性,过去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人都有一些不光彩的童年,想起来真有意思。不过,老人家对我这么严慈,我没尽到孝敬的责任。

大家都说:这话说得谦虚了,像你这样的孝子,世上真的少有,现在你爹活到高寿,身体还这么精壮,不是你孝顺得好,他会是这个样子?眼下虽然条件比往年好,有吃有穿,但农村人活到八十岁的也不是太多。

儿子给大家各敬一杯酒,说:孝敬父母是儿女的本分,想起来很遗憾,我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好,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

张老汉说:狗剩,当乡里乡亲的面,我说句心里话,你的孝心让我知足了,这辈子有你这样个儿子,我死也冥目。前年你接我到你那里住,虽说玩的时间短,但啥都吃了,啥都喝了,啥都见了,我回来都给大家说了,哪个不羡慕我?

儿子将头摆了摆,叹了一口气说:爹,那次的事就别说了吧,提起来让您老人家不愉快。

村里人都知道那件事,那次是儿子接张老汉去城里住。当时,开的是一辆崭新的车子,停在村口上,王乡长也开着车跟来了,那种气氛很让人羡慕。村上人说:老支书,您真有福,这辈子要当城里人了,有时间还是回来看看。张老汉说:放心,有时间就回来。村里人都站在村口送别,王乡长说:我代表大家送老支书,你们放心好了。于是,王乡长就把车开到前面带路,儿子车跟在后边,直接领到乡政府。张老汉说:到这里来干啥呢?王乡长说:老支书,今天您就是城里人了,我代表全乡人民给您饯行。张老汉连连摆头说:不用了,不用了,哪能麻烦乡政府呢?儿子说:爹,王乡长盛情,我们就在这里吃顿饭吧。

这天的菜很丰盛,十碗八碟,满满一桌,让张老汉看得眼花缭乱。王乡长说:今天老支书要好好喝点酒,从农村到城市,这是您一生最光荣的时刻。然而,王乡长话是这么说,到了喝酒时,却用主要精力陪儿子,说他在城里当局长,肯定爱家乡,肯定会乐意为家乡人办事。儿子说: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不给家乡做事还给谁做事。王乡长说:张局长,你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为村里架桥修路,这是千秋功德的事,全乡人民都记得你。儿子听了这些夸赞,一时红光满面,便和王乡长对饮开了,一杯接一杯,两杯又三杯。王乡长酒量大,见儿子半醉半醒的时候,突然提了新话题:张局长,我有件事想麻烦你,又怕给你为难了?儿子说:我们之间有啥不好说的,说吧。王乡长就说了:我这辈子就只有一个姐姐,现在她住在我的地盘上,几间破房子那是她自己的事,我不能麻烦任何人;但目前她家离公路将近一华里,我想帮她把路修通,不过我权力有限,鞭长莫及,加上现在总还得讲个廉政,不能为自己亲属谋福利。所以想托你的福,拔你一根毫毛,投点小资,把那点路简单地修一下,具体用啥名目我给你出点子。儿子也许在酒兴中,当场拍胸说:小事一桩,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王乡长高兴得很,一拍大腿又开始喝酒,边喝边说黄段子。他说,有个农民工的老婆出去讨债,讨了几个月分文没讨到。丈夫吵她无用,妻子不服,说虽没讨到现钱,但我把老板的孩子扣为人质了。丈夫高兴地问人质在哪里,妻子拍拍肚子说,在这里。王乡长言毕,大家都笑,觉得有趣有趣。儿子也来了兴趣,不顾老父亲在场,也讲了一个黄段子,他说有个女职员因家中房屋漏雨,请假修房,次日她托人捎信给单位领导续假,假条上写到:昨天房事没完,今天继续进行,预计还需一天,把我骨架都累散了。王乡长一拍大腿,连声叫好,催他再讲。张老汉见儿子这样,觉得他不是过去的那个狗剩了,站起身就下了席。儿子见老父亲这样,也就收敛了一下,这时酒席才算收场。

回到儿子的家,张老汉说:王乡长让你拿公家钱为他办私事,你就不该答应他!儿子一笑说:这点您放心好了,吃了人家的菜,喝了人家的酒,不说几句让他激动的话就对不起人家,您想想,我也不是造钱的,能满足他那些无理的要求吗?张老汉说:那你就不该哄人家。儿子说:官场的话能句句当真吗?我随便找点理由就把姓王的打发了。张老汉没作声,觉得儿子变了,变得狡猾了。

张老汉好像突然记起了一件事,也不顾桌边坐着的人,就问儿子:狗剩,王乡长那次的事你是不是给他办了?说实话,那天在乡上吃顿饭我很不舒服。

儿子说:爹,我能违背您的意思吗?别说王乡长逮了,就是没逮我也不会给他办。

张老汉点着头说:那好那好,这事是不能办的。他看着儿子,心里很熨帖,细想一下,儿子确实很有孝心,当官前当官后都一样;儿媳也不错,尊老爱幼做得极好,他一到城里,儿子媳妇都对他百般照顾,给他安排了一间睡房,里面宫廷般豪华,顶灯壁灯很亮,桌子柜子齐全,地上油光闪亮,床上新毯新被。墙上的壁柜里,放了苹果和梨子,香蕉和葡萄,让他想吃啥就拿啥,吃了再送来。张老汉做了几十年支书,算得一方头人,从没享受过这等待遇,现在大开了眼界,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然而,人老了,吃东西要节制,不能见啥吃啥,这样容易坏肚子。哪知水果放得时间长了,葡萄烂了,香蕉腐了,苹果梨子都起了黑疤。张老汉感到心疼,把烂的削了挑着吃。儿子见了,很是生气,说他把身体吃坏了怎么得了?便亲手将所有的烂果扔到楼下去了。张老汉觉得可惜,说这几箱水果,少说点也值百十块,就这么随手扔了,实在浪费。儿子媳妇都说,这点水果算个啥呢?三天两头有人往家里搬。张老汉说:人家送礼,就想求着办事,如果办不了,这东西不就让人家白送了,白送了就会生你气,生气了就要捣杂。儿子说:他有啥理由生我气吗?我随便找点借口,就打发他了,最后事没办他还得感谢我。比如王乡长说的事,我说要胡县长拍板,他能怪我吗?张老汉没作声,觉得儿子对所有人都在耍猾。

每天,儿子媳妇都去上班,孙子也上学了,宽敞的房子里,只有张老汉一人坐着。闲着没事时,就在满屋里走走看看,发现四处都放着烟酒糖果之类的东西。一天,楼道口有人大声嚷嚷,偶尔还夹杂着一些不干不净的话。张老汉拉开门一看,是邻居家年轻的男人在吵人,听口气又像骂儿女,又像吵媳妇,连续吵了半个小时,可是,屋里没有人接应。年轻男人走到门边,指着屋里说:你非要呆在这里,让我们一家人都饿死是不是?你养的三个儿子,都有养活的义务,不能老呆在我这里!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个驼背老头,轻言细语说:过两天我是要回去的,天天催我干啥呢?张老汉看明白了,是父子之间发生了矛盾,然后便对那男人说:年轻人,少说一句吧,好歹是你爹,有啥话可以心平气和地说,不要这样吵他。驼背老头显然有些感动,微笑着说:没啥没啥,我听习惯了。年轻男人看了看张老汉,不好意思地走了。张老汉将老头叫到家里,一问才知道,儿子下了岗,天天为吃饭着急,一急就吵老父亲回乡下去。把这些事一想,张老汉不免心寒,都是乡下的爹,都是城里的儿,竟是两种人,两重天,两种不同的境域。张老汉同情老头了,想到儿子家这多东西,水果烂了没人吃,东西多了没处放,就给了老头一箱水果。儿子回家后,张老汉就把送东西的事说了,哪知儿子接受不了,板着脸说:爹,我们不是慈善机构,世上的好事做不完,世上的人也同情不完,这些东西哪能送人呢?媳妇也不高兴地说:爹,人家把东西吃了,还得把事情传出去,这对您儿子多不好。张老汉很愧疚,觉得儿子媳妇的话都有道理,但还是说了一句:以后不要收人家东西,时间长了不好。儿子说:以后再说以后的话,现在我总不能把这些东西都扔掉吧!

张老汉点点头说:好吧,以后我注意就是了。

儿子看着老父亲的脸色,知道自己的话说重了,显然有点后悔,便主动赔着笑脸说:事情过了您也莫放在心上,我们提醒提醒有好处,现在社会复杂,人也复杂,加之上面廉政建设抓得紧,虽然是点不值一提的小东西,别人传出去对我也不利。张老汉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狗剩,老子说句心里话,人要知足,你现在当了局长,工资比办事员高,生活比别人好,可不能要人家的东西。做官的人,心里无冷病,半夜不怕鬼敲门,一辈子活个坦然,就拿王乡长和胡县长来说,现在哪还有前途了?儿子说:爹,您的话有道理,我知道了。

就是这天晚上,有人接儿子一家人吃饭,张老汉是局长爹,也自然一同赴宴。刚一进酒店,小孙子就打开电视,拿起话筒就唱歌,虽然年岁小,但腔板很正,一首《相思》唱得大家都鼓掌。孙子唱了一首,又来二首,一连唱了三四首还不想停下来。这时,儿媳夺过话筒说:从小就学会霸道,让老娘唱一首不行吗?孙子不同意,拼着和娘抢夺。这时,儿子一把将话筒接过来了,笑着说:你娘俩争去吧,我来唱一首。接客的主就把巴掌啪啪地拍,说还没见识过张局长亮过歌喉,忙着过来调声量,找唱碟。儿子索性站起身来,无所顾忌地唱开了:今生我爱你,来世我爱你,生生世世想娶你……儿媳半真半假地说:爹听到没有,我在他面前只能算个陪衬。儿子把一首歌唱完,接客的主又拍掌,说唱得有八分明星的味。好在这时服务员催着上菜,儿子才没再唱。

席面上,菜很新奇,是张老汉一辈子不曾见过的花样,一个大圆桌,很快就摆得满满当当,服务员还在一个接一个朝出端。酒是五粮液,全都是精装,那品像就能勾诱人想大饮特饮。张老汉在这种场合,显然有些俗气,禁不住问了一声:这桌饭少说也得千二八百吧?桌上人都笑,笑得儿子都有点不好意思。小孙子插话说:爷爷真是老土,这种菜是什么破玩意儿,那次我和爸在鸿锦大酒店吃的菜,那真漂亮。儿媳打了孙子一下:你真是没大没小,在爷面前哪能这么叫?这桌上菜怎么了?哪样不合口味?你这小家伙,真是吃馋了嘴。接客的主很有些尴尬,连声解释说:怪酒不怪菜,我这人欣赏水平不行,很不会点菜。然后把服务员叫过来,让她推荐几个特色菜,色香味都要上乘的。张老汉实在有些看不过去,无声无息地吃了点菜,勉勉强强喝了点酒,就下席了。

接客的主说:老人家,菜不好您多原谅。

儿子解释说:我老父亲年岁大了,是这个脾性,那天王乡长给他饯行,他也是这样,吃点喝点就下席了。我们喝吧,不管他老人家。

虽说受人敬重了,也大开了眼界,但张老汉心里仍有些不舒服。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回想儿子给王乡长表态的事,回想自己给邻居老头苹果的事,回想白天酒席上的事,他长叹一口气说:我的狗剩变了!

次日一早,张老汉也没给儿子媳妇打招呼,就悄悄来到车站,自己坐车回到乡下去了。

儿子媳妇当晚找回家,问他怎么了,张老汉说:我在农村呆惯了,享不了你们城里的艳福,回乡下住,图个清闲。儿子到底是做官人,很懂得人的心理,追问说:爹,一定是我们哪儿做的不妥,把您气了。张老汉长叹一声说:狗剩,既然你自己明白,我就再给你说几句,你是我的儿子,我不想看到你变成王乡长和胡县长那样的人,如果你还记得老子的话,以后不要收人家的东西,不要让人家接吃接喝,平时想回来看看我,就走走路,给村里人也留个好印象。如果觉得没车回家不方便,一年就少回来几次,我不怪你。儿子彻底听懂了父亲的意思,深重地首肯了一下:爹,我按您的话去做。

从此,儿子果然与原来不同了,一有空就回来看望父亲,每次都是步行回家,就是拎了东西,也解释说是自己买的,而且掏出发票让老人家过目。张老汉高兴得很,常常对人讲一个观点:儿女在老人面前,不见得要给吃给穿,只要听得进老人的话,就算孝子。比如说今天,张老汉八十大寿,儿子宁可晚些时间回来,也没开着车在村路上耀武扬威,这点做得实在让张老汉高兴。

张老汉把酒杯端起来,说:今天是我八十大寿的好日子,我确确实实高兴,就是喝醉了,我也还得喝两杯酒。

儿子用绵绵的声音说:爹,喝多了您身体受不了。

张老汉看着儿子,摆摆手说:这两杯酒我一定要喝,第一杯我要跟你喝,答谢你的孝心。话音一落,酒便进了口,吞得很干脆,发出咕嘟一声响。

儿子见他喝了,没办法,只得端起杯把酒喝下去,又轻轻叹了一下说:爹,我也有不孝的地方,现在细想一下,有很多事都做得不好,对不住您老人家。

张老汉点点头说:狗剩,你没有对不住我的事,我知足了。遂又添了一杯酒,站起身说:这杯酒我要跟大伙喝,我当支书那么多年,没给大家谋福利,乡里乡亲还是这样敬重我,我高兴得很哩!话完,正要举杯饮下手中的酒,突然,有人在院场里叫儿子的名字,说下面有车子等着他。张老汉一听,像有重锤在头上砸了一下,直直地看着儿子说:狗剩,你不是走路回来的吗?怎么有车接你?你怎么要哄我呢?

儿子的脸一下变了颜色,突然跪在他面前说:爹,您听我说。

张老汉趁着酒劲发起怒来,手指着儿子说:狗剩,我啥都不想听了,你连我都想骗,哪能不骗别人呢?

儿子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说:爹,我没有骗您,您听我说,我确实对不起您,这多年确实没听您的话。但是今天不是我开的车,是……是公安局的警车,现在我……我……已经被双规了,是我请求他们送我回来的,专门给您老人家祝寿……

张老汉僵硬地站在那里,脸色变得铁青,泪水滚滚而下,嘴唇也不停地颤动,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儿子见他这样,泪水一涌而出,让人给他扶着。然后站起身退着走出门,嘱咐说:爹,儿子不孝,您要保重啊!然后调转头,向村路上大步走去。

就在这时,张老汉倒下了,正当大家忙着送他到医院的时候,警车也开始在公路上嘶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