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12110600000002

第2章 仙爸曹格:他们是上天给我的老师(2)

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应该尽量少在孩子间进行比较,而是引导他们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取得父母的关注。

在都江堰,孩子们要离开爸爸到树屋单独睡一晚,唯一陪伴的爸爸是曹格,当爸爸们冒着大雨,踩着泥泞将各自的孩子送到树屋时,曹格因为要照顾年龄较小的Grace,将Joe交给村长照顾,却没有跟Joe说清楚,导致Joe以为爸爸将他遗忘了而大哭不止。这也是家长在处理二宝关系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当有急事发生时,要注意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绪,即便只能全力以赴照顾一个,也要将当下的情形以及父母要做的事情跟另一个孩子讲清楚,及时做好情绪的疏导,让孩子每时每刻都有被照顾到的安全感。

【父母课堂贴士】

1、可以常常策划有趣的家庭活动,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营造更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并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展现自我,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2、在鼓励团队合作的同时,父母应该给每个孩子单独的关注,要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在孩子做出好的表现时,给到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尤其不要将一个孩子作为另一个孩子的榜样,以免造成父母自己的偏心和引发孩子骄傲(作为榜样的)、或自卑、逆反(作为非榜样的)的心理。

3、越是年龄差距小的孩子之间,越是难以避免争执,所以父母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以了解事实为主,不要轻易评判对错,在和孩子的交谈中,尽量让孩子自发地感受到矛盾所在,自己解决“内部问题”,而不是父母常常主动介入孩子间的争执。

第二课: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回顾今季的《爸爸去哪儿》,爸爸们在完成“野外生存考验”诸项任务时,团结互助、创新巧干的劲头,都给萌娃们起到了特别好的示范作用。在爸爸们的带领下,宝贝们学着大人的样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例子比比皆是:多多像细心体贴的爸爸“黄小厨”一样悉心照顾着弟弟妹妹们;杨阳洋像自己的奥运冠军爸爸一样在比赛时干劲十足敢打敢拼;贝儿如性格开朗的陆毅一样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而让人印象颇深刻“有样学样”的孩子中一定包括原本有些胆小内向,后来一举战胜骁勇的蒙古族小摔跤手的Joe,不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摔跤选手Joe的“成名史”吧。

【节目情景再现】

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青葱的伊利牧场迎来了《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萌娃们。大家伙一起喝奶茶烤羊肉串儿,完成了抓羊的任务,还一起疯玩了萝卜蹲的游戏。男子汉们来草原怎么能不玩一把摔跤?这边,爸爸们和专业的草原博克手比试完;那边,小萌娃们也要和草原小摔跤手们比划比划。

爸爸们的比赛结束了,尽管专业的博克手实力过于强大,爸爸们大多技不如人,但村长总结说:“真正的男子汉不怕输,敢于挑战比自己强的人。”虽朴实却充满哲理。接着,村长问萌娃们,有没有谁不敢参加摔跤的,那谁就是胆小鬼。镜头扫到一个个小男子汉,大家都纷纷摇头,特别是Joe还大声说自己不是胆小鬼。

首先上场的是古灵精怪的Feynman,小吴同学给大家开了个还算不错的头。推推搡搡中能始终保持屹立不倒,在双方僵持良久后,最终以平局拿下比赛。

第二个上场的杨阳洋保持了一贯特别能拼搏的精神,面对比自己高半个头的蒙古小选手,没有丝毫胆怯,死死咬住对手,最后终因体格不占优势惜败。

在小伙伴们士气的鼓舞下,Joe上场了。大家的目光都锁在他身上。吴镇宇叔叔更是一上来就提醒Joe,“这个小选手很厉害。”Grace则屏气凝神、大气不出地看哥哥比赛。一向看起来有些羞涩的Joe,在摔跤比赛上却也毫不扭捏,非常勇敢地接受挑战。他紧紧抱住对方,崩着一股子劲儿不松懈,始终没在步伐上凌乱,并且非常努力地保持下盘的稳定。进三步,退三步,蒙古族小朋友并没有占到优势。在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面前,两个小伙子都冷静又淡定,没让对方讨到便宜。好朋友Feynman热情地给予Joe场外指导“踢腿,踢腿”。Joe不慌不忙,锁住对方小选手,看准一个机会,借力一个推送,轻巧地将对方扭打到地上,获得了这一局比赛的胜利。一平一负一胜,《爸爸去哪儿》剧组的小男子汉靠Joe赢得一城,在对抗赛中获得了优势。

熟悉Joe一贯内敛风格的大家伙立刻沸腾起来,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都说这次Joe真是大发神威。蒙古族的小选手也输得心服口服。之后,爸爸曹格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别人问我儿子的性格是怎样的?我一直都觉得他比较害羞,胆子小。但今天看了他的摔跤比赛,我感觉很惊讶。我问他你怎么就学摔跤了,而且看起来力气也很大。他说,我学你啊。我就明白过来,因为平时我练拳他有看到过,可能是公司的影片也有放到。”原来,是爸爸的力量感召了害羞怕生的小男孩战胜了自己。无怪乎,曹氏家训是:不要哭,不要闹,要分享,要做一个好榜样了。

【家庭亲子宝典——孩子是最好的模仿者,所以请做好榜样】

Joe的这段小故事,再一次向我们说明,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让孩子认真出色,那至少你也要在他面前表现出认真出色。话是质朴的老话但传递出来的理念却经年适用。并且,这一观点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这其实就是班度拉“观察学习法”的很好体现。这一系统的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班度拉是美国当代的著名心理学学家。他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来证明好和坏的示范各自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首先让儿童观察成年人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简单说,观察学习法就是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地参与活动,即可获得学习的一种方法。

相信大家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家中文静的孩子和小伙伴玩耍时,也许突然就会莫名冒出一句类似成人狠声狠气的话语:“臭小子,看大爷我怎么收拾你。”刚刚牙牙学语的儿童却颇为喜欢说“奶奶的”或者其他粗俗语言。家长们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并没有谁唆使或者直接教孩子这么说。仔细排摸、回忆,才发现原来是家人和人冲突时气急之语,有时甚至是电视剧或者动画片里的一句台词,却让孩子留了心,甚至学成了口头禅。同样的,父母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孩子也大多是有礼貌的小绅士或者小淑女。所以,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都能明白榜样的教育作用,也清楚地知道它对孩子的生活会产生怎样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分为直接观察、综合观察和抽象观察三种类型。直接观察指的是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范,比如孩子学习大人拿筷子、刷牙等等。综合观察指的是学习者综合多次所见形成自己的行为,比如孩子在大人指导下学会自己搭积木、拼拼图。而抽象观察则是指学习者从示范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原理,这同样很普遍,我们看电影、电视,获得某种自我认同的价值观就是抽象观察。好比,孩子看《爸爸去哪儿》之后,也会像多多、贝儿她们一样喜欢小狗乖乖,并且善待小动物。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拥有主流社会所认同的教养、习性、三观,那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孩子是通过“看”和“听”进行学习的。我们的孩子会目睹我们应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并加以模仿;他们也会看到父母相处的方式、彼此体贴恩爱或者恶语相向互相挑刺的细节,这也将影响孩子将来的爱情观、家庭观,以及对配偶的选择;他们还会看到我们如何和父母相处,我们是不是孝顺他们;同时也会模仿我们的说话方式去和同伴交流。孩子们还会察觉我们激动兴奋、伤心落泪、或是情绪低落的原因,相应地他们也会去效仿这样的情绪起伏。他们也还会从我们的日常言行中学习到耐心或急噪、同情或冷漠、宽容或偏见。所以,请坚持以自己为榜样,这将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命题,却常常被人忽略或者轻视。

也许是工作压力、社会大环境的关系,也许是望子心切的殷殷期盼,很多家长忙乎着为孩子操劳,带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却无暇省视自己对孩子施加的影响力。父母每天的言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超出我们预想之外,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突发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对孩子进行教育远比通过辅导课、IPAD游戏有意义得多。你今天所表现的一切,将折射为日后孩子的个性和价值观。

【父母课堂贴士】

1、和孩子在一起时,要学会适当地自我控制。抢时间时是否会闯红灯过马路呢?交通堵塞时是否能做到理智地开车呢?当和旁人起争执时,是否能保持克制,有理有节呢?的确,做父母没有那么容易,但自我控制不要让自己被负情绪吞没做出错误的示范,对自己,对孩子都有好处。

2、请尽量表现出懂礼节讲礼貌。您希望孩子效仿您的行为举止吗?您是否会习惯性地使用“谢谢”“敬请回复”等礼貌用语呢?您会说那些粗言秽语吗?如果不想孩子满嘴粗口,那就从自己先做起。

3、善待亲人和自己的朋友。您对自己的父母是不是有耐心又细心呢?您愿意把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和亲人分享,并且尽可能多陪伴他们吗?您对您的朋友忠诚、热情吗?别以为孩子小,不能理解成年人的一颦一笑,小小的他们都看在心里,并且会在日后模仿表现出来。

4、生活态度。您的生活态度偏向于积极还是消极呢?您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呢?有的时候,您的某些消极观点是会影响孩子生活态度的。

5、儿童社会经验贫乏,认识水平低,分辨能力差,而谁都不是圣人,一旦家长一些无心的坏示范被孩子学去,要及时教育和引导儿童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认识反面典型的语言、动作是不好的。还要善于引导,要反对模仿反面的东西,而不能反对他们模仿。家长多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鼓励他模仿正面的榜样,只有正面的榜样才会赢得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第三课:薯条爸爸的故事锦囊

在本季的《爸爸去哪儿》里,“薯条爸爸”曹格化身体力超人带着两个萌娃上山下海,大大吸引了一票粉丝,除却温柔、耐心以及简单易懂的“曹氏家规”以外,曹爸爸还活用了小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同儿女们把人生道理娓娓道来。

成年人总会时不时感叹,小朋友怎么就那么喜欢听故事呢,小时候的那个自己怎么就那么喜欢缠着妈妈讲故事呢?对孩子来说,虚构的故事是投射着现实世界的天马行空。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把“很久很久以前”与儿童生活的世界自然连接。喜欢自身类比的儿童便很容易进入角色,认定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他们不仅用耳朵来听,还会开动小脑筋全身心地去感受和体验,有时还会代入自己的情绪。“薯条爸爸”曹格似乎深谙这种心理,把这一招运用得游刃有余,一双小儿女对爸爸的故事总是吃得牢牢的。将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有点枯燥教条的人生道理、处事原则融入到童趣盎然的故事里,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曹格爸爸都讲了哪些经典的故事吧。

【节目情景再现】

龟兔赛跑的故事

新叶古村之行,爸爸们的铁人五项比赛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曹格带着Joe和Grace卡在第二个运动项目:趣味保龄球上。这项比赛的规则是,爸爸们用袜子装石子做成击打的工具,只有将作为保龄球目标物的十瓶牛奶全部打翻才算过关。比赛中,曹格怎么使出浑身解数,依然做不到将全部牛奶打翻,落后于同时抵达的其他几个家庭。蹲在目标物旁协助爸爸比赛的Joe看到小伙伴们纷纷欢快地奔赴下一关时,心中焦急不已,忍不住跺脚并大发牢骚,烦懑地说“好久哦。”并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继续协助爸爸。

曹格爸爸只好说:“好,那姐姐帮我拿袜子。哥哥不行了你就帮我。”呆萌的Grace捡回袜子,无奈爸爸再次投掷又不中。小暖男把不满写在小俊脸上。爸爸曹格没有受他情绪影响,依然不紧不慢保持自己的节奏,同时和Joe说,“你不帮忙,我只能这个样子啊。”Joe哭丧着脸说“好久啊。”一边带着情绪帮爸爸拿回袜子,再度失败后曹格又调整了一下,接着轻轻一投,终于击中全部目标。

长时间不中后突然获得胜利的两个孩子一时愣神了,曹爸爸一边穿鞋袜一边说:“穿上袜子就可以走了。”Joe对爸爸说,“你一直很久。爸爸你就是只慢吞吞的乌龟。”爸爸坦然地说,“对啊,我就是啊,你有没有听过小白兔和乌龟赛跑的故事,到后来是谁赢了呢。一定要有耐心。好,来,该走了。”Joe说,“可是别人走很远了,我们才走了一半。”